科研产出
安徽省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油菜磷肥施用效果及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选择安徽省典型油菜产区,开展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磷和施磷2个处理,研究施用磷肥对安徽省冬油菜产量、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油菜籽粒相对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确定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油菜施用磷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油菜施磷后的产量平均为2 571 kg/hm~2,增产量和增产率分别为672 kg/hm~2和41.5%。施磷每公顷增收2 012元,89.6%的试验点产投比>2.0,施磷收益显著。以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将土壤有效磷分成"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级,对应的丰缺指标为<6.5、6.5~13.0、13.0~26.5、26.5~34.0和>34.0 mg/kg。该研究结果为水稻田冬油菜的磷肥管理提供依据。


适宜在安徽推广种植的田菁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于安徽地区推广种植的绿肥种质资源,采用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于2011—2013年对53个田菁品种进行评价,记载各品种的根、茎、叶、花、荚果及种子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测定各品种在盛花期的叶片光合效率、根瘤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全生育期约为3个月,迟熟品种的全生育期约为7个月;早熟品种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效率较高,而迟熟品种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较大;盐菁胶1号的叶片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最高;泸早田菁根瘤最多,根瘤量可达地下部总重的24.1%,其种子产量也最高;三亚田菁产青量和干物量最大,其固氮和富集磷、钾的能力最强。从光合效率、产量、养分富集能力和生育期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认为盐菁胶1号、庆丰田菁、三亚田菁、泸早田菁等4个品种适宜在安徽种植推广。
关键词: 田菁 生育期 光合效率 产量 根瘤 养分积累 安徽


安徽及周边地区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标记对32份安徽省地方枣种质资源及山东、河南等邻近省份的42份枣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26条引物在74份种质中共扩增出241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14个,多态性比率为88.8%。利用NTSYS软件计算得到DICE相似系数为0.5936~0.9353;32份安徽地方种质共扩增出219条电泳谱带,其中186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4.93%,32份样品遗传相似系数在0.6267~0.9353之间,表明安徽地方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采用UPGMA法对74份种质的ISSR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可分为8个类群,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较为密切,来自安徽的地方种质基本上都独立聚成不同的类群,表明安徽地方枣种质与周边其它省份枣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体细胞突变可能是推动安徽地方枣种质进化的重要因素。


安徽化肥消费现状和粮食作物节肥潜力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2005~2014年安徽统计年鉴数据、农户调查数据及2 495个安徽粮食主产区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安徽化肥消费动态变化和粮食作物节肥潜力。[结果]与2004年相比,2013年化肥施用总量及氮肥、钾肥和复合肥用量分别增加了21.9%、2.4%、6.7%和63.3%,磷肥用量减少了12.2%。经估算,2013年水稻、玉米和小麦生产共可节氮肥152 073 t,而需要增加1 841 t磷肥和24 863t钾肥,才能满足作物最佳营养需求。[结论]安徽农作物节氮潜力巨大,但是由于作物需肥特性不同和地区差异,需平衡施肥才能达到节肥、稳产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