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茶树(模糊匹配)
55条记录
茶树CsWAK8克隆及其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细胞壁关联蛋白激酶(wall associated kinase,WAK)是一类特殊的类受体激酶(receptor like kinase,RLK),其在调节植物生长和应对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CsWAK8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为今后解析茶树抗寒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茶树叶片中克隆了CsWAK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分析CsWAK8在不同组织以及越冬期不同抗寒性茶树品系中的表达模式。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在拟南芥中异源表达CsWAK8,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冷处理表型观察、酶活测定和冷响应相关基因表达检测。【结果】CsWAK8的CDS全长2 307 bp,编码768个氨基酸,具有WAK家族特征保守结构域。CsWAK8在茶树成熟叶片中高表达,在越冬期,冷敏感型茶树品系叶片和根中CsWAK8表达量多显著高于冷耐受型茶树品系。通过异源过表达获得了9株转CsWAK8拟南芥纯合株系,对其中3个株系进行了耐冷性分析,发现在冷胁迫下,转基因株系的根长和存活率显著低于野生型,盆栽苗莲座叶的枯死程度较野生型更高,且转基因株系L48在冷冻处理6 h时的MD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此外,q PCR分析结果显示,在冷胁迫下,转CsWAK8拟南芥中AtCBFs的相对表达量大多显著低于野生型。【结论】转CsWAK8拟南芥相较于野生型拟南芥对冷处理更敏感。CsWAK8可能通过CBF介导的冷信号途径在响应和耐受冷胁迫过程中起负调节作用。

关键词: 茶树 细胞壁关联蛋白激酶(WAK) 基因克隆 功能验证 冷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醛脱氢酶(ALDH)超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s, ALDHs)在植物非生物胁迫下的醛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茶树(Camellia sinensis) ALDH超家族成员,分析其编码的蛋白理化特性、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和系统进化关系等生物学信息;利用qRT-PCR技术分析CsALDH超家族成员在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到27个ALDH超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划分为10个家族。同一家族的成员具有相似的基序组成和基因结构。共线性与进化分析表明,CsALDHs基因在茶树基因组内发生基因复制事件,且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纯化选择作用。qRT-PCR结果显示,分别有8、10和9个候选CsALDHs基因被PEG、NaCl和低温诱导表达,尤其是CsALDH2B4和CsALDH3H2显著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研究茶树ALDH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茶树 醛脱氢酶 全基因组鉴定 系统进化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BURP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茶[Camellia sinensis(L.) Kuntze]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重要性而在全球范围内种植。为了研究茶树中BURP的作用,基于茶树全基因组对茶树中BURP基因家族进行筛选和鉴定。通过TBtools查找筛选包含有PF03181结构域的序列,使用生物信息学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蛋白质理化性质和共线性关系等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挑选对胁迫响应较强烈的基因4个,即CsBURP14、CsBURP7、CsBURP10和CsBURP15,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检测其在冷、盐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利用茶树基因组数据鉴定出17个BURP基因,聚类为3个亚组,其中PG1β-like包含5条,BNM2-like包含8条,RD22-like包含4条。结构域预测发现只有11条基因包含完整的BURP结构域,6条序列只包含其中的1或2个motif,而CsBURP1不包含这3个motif。CsBURP14、CsBURP7、CsBURP10和CsBURP15均响应干旱胁迫、冷胁迫和盐胁迫。CsBURP7响应最剧烈,在低温处理下为负调控,保持在初始表达量的1/3左右,干旱处理则为正调控,12 h时为初始值的6倍。CsBURP家族对低温胁迫、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均有响应,推测其在茶树抗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BURP基因家族 茶树 基因表达 非生物胁迫 全基因组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安徽作为我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这些资源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安徽的茶树资源展现出多样的生态类型、生长习性和产量品质特征,为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物质基础。鉴于茶树资源的特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茶农的经济收益,深入研究和挖掘这些资源的特性与潜力,对于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种质资源,安徽省在资源的收集、保存以及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并成功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圃(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遗传育种领域,相关科研团队不断创新育种技术,并对茶树的遗传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和测序等,已成功发掘出与茶叶品质、抗逆性等相关的重要基因。这些基因的发现和利用为茶树的品种改良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满足茶产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未来的研究应当聚焦于种质资源管理和利用机制创新、茶树重要性状鉴定能力的提升,进而加速特色优异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此外,加强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这将为茶叶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举将积极推动安徽省茶树育种和茶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基因发掘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生茶树新品种‘皖茶10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茶10号’是从安徽省潜山市茶树地方群体种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春季一芽一叶期为4月上旬,一芽二叶期为4月上中旬;芽叶颜色黄绿色,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百芽质量58.3 g。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水浸出物47.3%,茶多酚19.2%,游离氨基酸4.2%,咖啡碱3.8%。制绿茶香气品质突出。适宜在安徽省安庆市及其气候相近的江南、江北茶区种植。

关键词: 茶树 中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TPS)是植物体内海藻糖生物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PS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分析,并研究其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开展TPS基因功能验证提供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茶树CsTP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编码的蛋白理化特性、保守基序与结构域、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关系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生物学信息,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RT-qPCR技术分析CsTPS家族成员在干旱、盐和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到16个TPS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将它们划分为Class I和Class II两个亚族。同一亚族成员具有相似的motif组成和基因结构。共线性与进化分析表明,CsTPS基因在茶树基因组内发生了基因复制事件,且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纯化选择作用。RT-qPCR结果显示,6个候选基因CsTPS3、CsTPS5、CsTPS6、CsTPS9、CsTPS11和CsTPS14均被PEG、NaCl和低温胁迫诱导,且表达模式与转录组结果一致。【结论】从茶树全基因组中系统鉴定出16个TPS家族成员。茶树CsTPS3、CsTPS5、CsTPS6、CsTPS9、CsTPS11和CsTPS14基因对干旱、盐和低温胁迫均有响应,但其敏感性水平各不相同。

关键词: 茶树 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 系统进化 表达模式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OSCA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钙通透性阳离子通道蛋白(OSCA)在植物调节高渗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 OSCA 基因家族在茶树响应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基于茶树全基因组数据对OSCA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CsOSCAs基因和蛋白结构以及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对CsOSCAs在茶树不同组织、不同抗旱性品种间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基因组包含 12 个OSCA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CsOSCA1~CsOSCA12;CsOSCA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 667~831 bp,蛋白分子量在 76 630.55~93 563.99 kDa之间,等电点在 6.15~9.33 之间,含有 9~12 个跨膜结构域,均含有特征保守结构域DUF221,根据系统进化关系可以分为 4 个亚族;10 个CsOSCAs基因定位于茶树 7 条染色体上,2 个 CsOSCAs 基因定位于未锚定染色体的 contig 上;CsOSCAs 基因编码的蛋白二级结构含有 32%~38%的跨膜结构和 60%~68%的 α-螺旋;CsOSCAs 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CsOSCA2、CsOSCA3、CsOSCA11、CsOSCA12 基因在干旱敏感的品种CN98 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 2 个耐旱品种,9 个基因响应PEG胁迫,其中CsOSCA2、CsOSCA3、CSOSCA5、CsOSCA8、CsOSCA10 和CsOSCA12 受干旱胁迫强烈诱导;进一步分析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显示,6 个基因含有干旱诱导响应元件,11 个基因含有脱落酸响应元件.由此推测茶树OSCA基因家族在茶树响应干旱胁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研究为茶树OSCA基因功能分析与茶树抗逆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 OSCA基因家族 Ca2+通道 全基因组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生茶树新品种‘横山1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横山1号’是从安徽省石台县茶树地方群体种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春季一芽一叶期为3月中旬,一芽二叶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芽叶黄绿色,一芽三叶百芽质量62.5 g;3年平均产量6 885 kg·hm~(-2)。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水浸出物48.5%,茶多酚21.2%,游离氨基酸3.3%,咖啡碱4.1%。制绿茶品质优。适宜在安徽长江以南的茶区种植。

关键词: 茶树 早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生优质茶树新品种'卫民4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卫民4号’是通过系统选育方法,从祁门槠叶种群体中筛选出的茶树新品种。其幼嫩芽叶呈浅绿色,春季采摘期为4月上旬。茶芽顶端优势较弱,顶芽与侧芽几乎同步萌发。春季一芽二叶蒸青茶样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以及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49.4%、21.4%、3.5%和4.1%。经过制烘青绿茶工艺后,其干茶色绿,显毫;汤色嫩绿较明亮;香气清新且花香显;滋味甘醇鲜爽。经过连续三年的感官评审,其品质综合评分平均为92.0,具有较高的品质。适宜在安徽省江南茶区进行种植。

关键词: 茶树 中生 优质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金鸡1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鸡1号’是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地方群体种中,通过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的特点。一芽二叶蒸青样水浸出物含量48.0%,茶多酚含量20.0%,氨基酸含量4.9%,咖啡碱含量3.1%。适制绿茶和红茶。制毛峰绿茶,香气浓郁、花香明显、口感醇爽;制工夫红茶,香气、滋味、叶底表现优良。耐寒性较强,病虫害抗性中等。适宜在与安徽六安气候环境相近的江北、江南茶区种植推广。

关键词: 茶树 高香 中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