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无性系后代抗性生理因子的差异研究
《茶业通报 》 2011
摘要:以自然生长状态下的三年生凫早二号新梢和迎霜、龙井43的留养秋梢茶树叶片为供试材料,通过对茶树无性系后代单株间抗性生理因子的差异分析及其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叶位变化,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叶龄增加,增长幅度减缓,活性也渐趋于稳定,且茶树无性系后代单株间,SOD、POD、MDA和电导率的差异不显著,个别甚至达到了极不显著水平;对于试验时的取样部位,考虑到修剪、采摘、病虫害、光线、温度等因素影响,建议选用木质化部位的成熟叶叶片,以减少实验误差。


茶树抗性生理评价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生长随时都可能受到不良环境因子的胁迫,诸如高低温、干旱、强光等。开展茶树的抗逆机制研究,探明并建立茶树抗性生理评价体系,对茶树抗性育种、茶树资源抗性鉴定、抗性种质材料的筛选及建立茶树对不良环境的预警与调控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保护性酶活性、组织结构、丙二醛、电导率和可溶性糖等方面对茶树抗性生理评价研究进展作一阐述,并就未来茶树抗性生理评价指标研究提出2点展望:(1)深层次地开展胁迫抗性及持续胁迫抗性机理研究;(2)开展抗性生理指标筛选与综合评价研究。


茶树中量营养元素的研究进展
《茶业通报 》 2009
摘要:茶树生长发育过程中除N、P、K等植物必须大量营养元素外,中量营养元素如Ca、Mg、S所起的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本文就茶树中量营养元素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稀土对茶树不同部位叶片中酶活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以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品种园的安农早抗 1号为材料 ,稀土处理后测定不同部位叶片中酶活性 ,并与对照相比较 ,结果表明 :稀土处理的茶树谷氨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肽酶在第 1叶位的活性、总活性均得到提高 ;而在第 4叶及老叶部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未呈现规律性。第 1叶位中酶活性的提高 ,有利于茶树经济性状的改善 ,这可能是茶园喷施稀土肥料的增产提质机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