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茶树(模糊匹配)
50条记录
茶树冻害预防及补救措施

农技服务 2008

摘要:介绍了茶树冻害鉴别方法,论述了茶园综合防冻措施,并提出了茶树冻害补救措施。

关键词: 茶树 冻害 补救 越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农科院茶研所茶树育种研究史略

茶业通报 2005

摘要:本文针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自1915~2004年建所90a间之茶学中茶树育种研究史,从散见于科技档案及民间中的史料予以发掘、整理、并作此史略。

关键词: 安徽省 茶研所 茶树 专业育种 史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茶树良种选繁及应用研究进展

茶业通报 2003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在茶树地方品种资源调查整理、无性系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和应用配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二十一世纪茶树育种目标与手段。

关键词: 茶树 无性系 品种选繁 良种应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群体老茶树嫁接改种技术研究

茶业通报 2002

摘要:1996年开始进行群体老茶树嫁接改种的技术研究。经过4a多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验,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技术数据积累与分析结果。

关键词: 茶树 嫁接 改种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稀土对茶树不同部位叶片中酶活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以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品种园的安农早抗 1号为材料 ,稀土处理后测定不同部位叶片中酶活性 ,并与对照相比较 ,结果表明 :稀土处理的茶树谷氨酸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肽酶在第 1叶位的活性、总活性均得到提高 ;而在第 4叶及老叶部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未呈现规律性。第 1叶位中酶活性的提高 ,有利于茶树经济性状的改善 ,这可能是茶园喷施稀土肥料的增产提质机理之一。

关键词: 稀土 茶树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的氮素营养与高产优质

广西热作科技 1999

摘要:本文从茶树对氮的吸收和同化两个方面综述了茶树氮素营养与代谢的特点, 并就茶叶的高产优质与氮肥施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茶树 氮素营养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生长冗余理论及其应用

茶叶科学技术 1996

摘要:本文依据农作物生长冗余现象的基本规律,结合茶树生长特点认为,茶树生物体也存在着生长冗余现象。并提出了茶树生长冗余及超补偿作用理论,这种理论的建立,对指导茶树栽培,尤其对茶树植株修剪培育和芽叶采摘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茶树 生长冗余 采剪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现阶段茶园施肥的发展趋向

广西热作科技 1993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现阶段茶园施肥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介绍了我国现阶段作物施肥的主要技术和理论,提出了我国现阶段茶园施肥的四个发展趋向:(1)品质优化施肥法将成为今后茶园施肥的主要发展方向;(2)施肥的效益评价将被重视;(3)测土配方施肥将成为茶园施肥的主要方法;(4)茶园施肥的农化服务网络带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茶树 配方施肥 发展趋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光合作用特点及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

广西热作科技 1992

摘要:本文论述了茶树光合作用四大特征以及光合产物累积、运转、分配趋向。并提出了:(1)提高茶园肥力水平,促进光合物质代谢;(2)加强茶园旱季灌溉,增强光合强度;(3)进行茶园合理密植,扩大绿色同化面积;(4)实行立体复合种植,提高光合效率等四项促进茶树光合作用的途径。

关键词: 茶树 光合作用 光合产物 提高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蚕颗粒体病毒及其利用研究

生物防治通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80年从安徽舒城县晓天茶园的茶蚕罹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种颗粒体病毒,经鉴定为茶蚕颗粒体病毒(AbGy),为我国首次发现。对茶蚕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23×10~7mg/ml,半数死亡时间LT_(50)为5.4~8天。经感染试验,以1龄幼虫最敏感,感病死亡率随病毒浓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在感染12种昆虫中,只感染茶蚕,对桑蚕及天敌昆虫安全无伤害作用。AbGV制剂经田间防治试验示范结果,防治适期以1~2龄为宜,每亩喷施AbGV有效剂量为100~200mg,防治效果可达75.5%~97.45%,若与微量化学农药混用则有明显增效作用,病毒后效作用长达2~3年,自然感病死亡率18.76%~55.94%,AbGV的防治效果显著。

关键词: 茶蚕 颗粒体病毒 茶树 田间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