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公母比例研究
《中国家禽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最佳公母比例并改善本交笼养殖工艺,试验研究了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不同公母比例对其产蛋性能、羽毛覆盖程度和抗体滴度的影响。800只体重相近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饲喂于三层本交笼,试验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笼。试验一组每笼饲喂6只公鸡和44只母鸡(6♂+44♀),试验二组5♂+45♀,试验三组4♂+46♀,试验四组3♂+47♀。测定各组试验鸡产蛋性能、羽毛覆盖程度和抗体滴度。不同公母比例对蛋重、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母雏初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特别是试验一组至试验四组的受精率呈下降趋势,并且试验一组的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对产蛋性能、死淘率和羽毛覆盖程度没有影响。此外,H5 AIV(Re-9)和NDV在各组公鸡血液中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应适当增加公鸡数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功能组合式桑树剪伐机关键装置完善及优化
《农机化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桑树剪伐机在进行实际农艺培育应用工作中呈现出的不同缺陷,从关键装置功能组合角度出发,提出了新的组装应用方法,并开展多功能组合式桑树剪伐优化分析。结合当前桑树剪伐机的发展与现状,在农用汽油机源动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多功能组合、高效省力化蚕具机械,按照不同的桑园作业要求、桑园的环境特点及桑树品种等,通过伐条、整枝修拳、剪稍等关键装置的不同组装与优化配置实现预期桑树剪伐目标。该装置可有效降低桑园管理的劳动强度,促进农村桑园养殖从传统分散化向规模集约化发展,同时为桑蚕养殖业机具和设备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奥苷肽的水解和光解特性
《农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奥苷肽的环境化学规律,研究了其在水、土壤中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以及室内条件下新奥苷肽的水解和光解特性。[方法]室内条件下,进行了新奥苷肽在pH值4、7、9缓冲液中的水解试验,以及在水中、土壤表面的光解试验。[结果]新奥苷肽在pH值4、9的缓冲溶液中稳定性良好,在pH值7的缓冲溶液中稳定性差。(25±1)℃时新奥苷肽在p H值7条件下的水解半衰期为0.864 d;新奥苷肽在水中光解半衰期为35.5 h,在土壤表面光解半衰期为23.2 h。[结论]新奥苷肽的水解等级为易水解;在水中表现为难光解,在土壤表面表现为较难光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与咪鲜胺协同防治草莓炭疽病
《植物保护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测定8种化学药剂和拮抗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将毒力最强的化学药剂与WH1G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8种常见化学药剂中咪鲜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毒力最强,其EC50为0.045 3mg/L,在较低浓度下能有效抑制草莓炭疽病菌的生长,与生防菌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对草莓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含菌量为1.0×1010cfu/mL时抑制率达89%;将咪鲜胺(0.045 3mg/L)与解淀粉芽胞杆菌WH1G(2.3×106cfu/mL)复配,V(咪鲜胺)∶V(WH1G)配比为5∶5时对病菌抑制的增效作用和防治效果最好,毒性比率为1.432,防效为69.94%。复配剂对草莓炭疽病的田间防效达67.91%,显著高于单剂防效,且咪鲜胺使用量只有单剂使用量的1/2,表明二者复配不仅可以提高防效,还能有效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锌螯合肽的两端排序法定量构效关系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锌螯合肽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构建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采取两端排序法将56条不同长度的合成肽规格化,采用18种氨基酸描述符,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分析。发现5种氨基酸描述符对应的QSAR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建模要求,分别为描述符FASGAI、Z、HESH、C和ST,其中描述符FASGAI最优(R~2=0.827 3、Q~2=0.602 2、估计均方根误差=0.168 6、Q~2_(ext)=0.717 2、预测方根误差=0.255 8)。对描述符FASGAI所构建的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多肽序列中的氨基酸位置对多肽锌螯合活性的影响力依次为C3>N3>C1>N1>N2>C2,同时,多肽各位置上氨基酸残基的立体属性会影响其螯合活性。该模型的成功建立为锌螯合肽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探索性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色鳜鱼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变异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线粒体Cyt b基因为分子标记,研究金色鳜鱼选育群体与安徽三大水系野生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10个样品的Cyt b基因全序列长为1 141 bp,野生群体共检出12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变异率0. 011%)、12种单倍型,选育群体无变异位点,仅包含1个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样性低.序列碱基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 1%、28. 4%、14. 5%、30. 9%,A+T含量(54. 5%)> G+C含量(45. 5%).分子变异分析(AMOVA)中,21. 64%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说明鳜鱼群体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分子系统树显示,金色鳜鱼选育群体与淮河群体鳜鱼亲缘关系更接近,而长江群体处于淮河群体与新安江群体的过渡,这与各野生群体所处地理位置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系抗SMV评价及亲本来源分析
《大豆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大豆生产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病毒病害。为筛选抗SMV品种,采用我国黄淮大豆产区SMV优势株系SC3和SC7,人工摩擦接种评价了815份大豆品系对SMV的抗性并分析了其亲本来源。结果表明:对SMV株系SC3和SC7分别表现高抗的有136和42份,占鉴定品系数的16. 69%和5. 15%;对SC3和SC7均表现高抗的有13份,占比为1. 60%;对两个株系均表现抗病的有215份,占26. 38%。表现高抗和抗病的大豆品系如H62509、H63001、H61927、W633619和W636513等通过审定后进行推广将对SMV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对选育品系的亲本来源进行分析发现,以山东材料作为母本育成高抗品系的概率最高,而用安徽材料作为父本育成高抗品系的概率最高。研究结果将为大豆抗SMV育种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的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的差异,筛选高GCA亲本,以我国不同产区具代表性的17份大麦新品种(系)为亲本材料,两年度采用NCⅡ设计对7个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方差在单年度或两年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GCA方差普遍大于SCA方差,表明基因加性、非加性效应同时存在,并以加性效应为主。所有性状亲本间GCA差异显著,可针对目标性状筛选到高GCA亲本,如16号亲本(95033-1)在穗粒数、千粒质量及单株粒质量3个性状上GCA值均较高,是一优良亲本。亲本性状值与其GCA值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性状上表现不同,如在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及穗粒数4个性状上,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单株穗数与单株粒质量上,仅单年度检测到两者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对于千粒质量,两者相关不显著。因此,前4个性状可根据亲本性状值预测其GCA大小。综上,大麦杂交育种可针对目标性状选择高GCA亲本进行组配,提高后代选择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安1243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新品种安124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室以西农1718为父本,泰山241为母本,于2003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通过多点鉴定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麦2016037。1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半匍匐,叶色绿色,长势壮。抗寒性中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春季返青拔节快,两极分化较快。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及抗倒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