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秸秆还田免耕覆盖措施导致沿淮区域砂姜黑土耕层变浅、下表层(10~30 cm)容重增加、土壤养分不均衡等问题凸显,限制了小麦-玉米周年生产力的提高.耕作和秸秆还田措施合理的搭配组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8年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1)玉米季免耕-小麦季免耕秸秆不还田(N);2)玉米季深耕-小麦季深耕秸秆不还田(D);3)玉米季秸秆免耕覆盖还田+小麦秸秆免耕覆盖还田(NS);4)玉米季秸秆免耕覆盖还田+小麦季秸秆深耕还田(DS).通过分析作物收获后不同土壤深度(0~60 cm)总有机碳(TOC)、颗粒态碳(P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态碳(KMnO4-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并结合小麦-玉米的周年产量变化,以期获得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相对于长期免耕措施(N),DS处理能够提高0~30 cm土层TOC、POC、MBC、KMnO4-C等组分含量和CPMI;而NS措施仅提高土壤表层(0~10 cm)TOC、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和CPMI;2)DS处理显著提升了小麦-玉米的周年生产力,其麦玉的周年产量均值分别比N、D和NS处理高出14.7%、12.9%和8.5%;3)MBC和KMnO4-C对于耕作和秸秆还田措施都是较为敏感指示因子.总的来说,玉米季小麦秸秆覆盖还田+小麦季玉米秸秆深耕还田(DS)是改善沿淮地区砂姜黑土土壤碳库、提高小麦-玉米周年产量的一种有效农田管理模式.

关键词: 作物 耕作 秸秆 土壤碳库 作物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草莓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草莓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草莓面积达173 333hm~2,总产量500万t,其中冷凉地区四季草莓面积达5 000 hm~2.共选育品种112个.在野生资源评价,冷凉地区育苗,穴盘苗生产,夜冷育苗,绿色防控技术,贮藏和加工研究方面发展迅速.草莓香气和色泽等品质形成机制和基因组学及抗性分子标记的研究为培育多样化的品种奠定了基础.草莓的观光采摘成为我国现代化都市农业的一大亮点,草莓产业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一带一路'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草莓 新中国 70年 科学研究 回顾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坡向油茶枝叶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安徽省舒城县晓天镇海拔200 m左右的40年生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个坡向,分别采集当年生油茶枝条和叶片,测定枝条与叶片的综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以及苯-醇抽提物含量,比较不同坡向油茶枝、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油茶枝、叶中综纤维素、纤维素含量、木质素、苯醇抽提物含量均为南坡>东坡>西坡>北坡.油茶的内在抗逆性为南坡>东坡>西坡>北坡,这是油茶在环境压力选择下长期适应的结果.在以追求产量为目的的油茶林以营建在南坡、西南坡和东南坡为宜;在育苗基地的选择上应当选择朝阳南坡最为适宜.

关键词: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 坡向 化学成分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尿素硝酸铵调节碳氮比促进小麦秸秆堆肥腐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高温堆肥可以加快秸秆腐解并浓缩其养分含量,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通常采用畜禽粪便来调节秸秆堆肥的C/N比,但由于重金属和抗生素问题限制了其在高价值经济作物上的应用。为此选择绿色无污染的尿素硝酸铵溶液(UAN)作为氮素调理剂开展堆肥试验,为生产高品质秸秆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个处理,按照UAN添加量由多到少分别将堆肥C/N调节为15、20、25和30,进行50 d堆肥,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EC、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纤维素组成、种子发芽率指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综合判定堆肥腐熟效果。[结果]C/N25和C/N30的处理最高温度分别达到63.4℃和65.9℃,5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分别为7d和8d,而C/N15、C/N20处理高温持续仅1~2d,未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堆肥初始pH值随着UAN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范围在6.79~7.94,堆肥后pH值范围在7.63~7.89,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堆肥后各处理有机碳含量下降了8.29%~13.5%,且C/N25、C/N30的处理有机碳降解率显著高于C/N15和C/N20的处理。全氮含量较堆肥初增加53.3%~83.7%。秸秆中有机物组成表现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堆肥后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较堆肥初下降了30.5%~50.9%、42.%~55.8%和15.3%~29.4%。堆肥过程中由氨气挥发造成的氮素损失率随着C/N比升高而降低,分别为34.9%、29.0%、22.1%和7.37%;堆肥过程中无机氮占总氮的比例逐渐降低,由初始的52.4%~75.8%下降到结束时的25.4%~63.1%,而对应有机氮的比例则较堆肥初提高了52.4%~66.0%,表明小麦秸秆堆肥中氮素的稳定性增强。经过50 d的堆肥处理,C/N25和C/N30的处理种子发芽率指数均达到彻底腐熟(GI≥80%),C/N20的处理达到基本腐熟(GI≥50%),而C/N15的处理未腐熟。[结论]采用尿素硝酸铵溶液作为氮素调理剂可有效降低小麦秸秆堆肥C/N比,促进小麦秸秆腐解,以C/N30处理腐熟效果最好。

关键词: 堆肥 小麦秸秆 尿素硝酸铵溶液 碳氮比 氮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氮素利用及 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Oryza sativa L.)氮素利用、光合效率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不同品种的水稻品种RH 003和wp 6为供试品种,氮肥运筹按基肥(50%)、分蘖肥(20%)和穗肥(30%)3次施用,通过设置4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195,27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讨氮素水平下水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子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后,2个品种剑叶的长度和宽度都大幅增长.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在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增产主要是提高了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却逐渐降低,在120或195 kg·hm-2处理下,更有利于水稻品种获得最高的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与对照(0 kg·hm-2)相比,随施氮量增加,2个品种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幅度不大,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表现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且在120 kg·hm-2处理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达最大.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氮肥利用效率 碳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花生田主要害虫减药控害增效技术与效果评价

花生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之一,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本研究连续两年在田间开展了春花生和夏花生主要害虫分布调查与减药控害试验。结果表明:春花生和夏花生害虫均以蛴螬、蓟马、棉铃虫和花生蚜为主,其中花生蚜、蛴螬为害春花生重于夏花生。从防效来看,试验所采用的减药处理效果与常规用药差别不显著。通过采用特色地膜覆盖、性诱剂和食诱剂配施农药,春夏花生减药量为32.41%~44.33%,产量分别增加3.88%和4.07%;药剂成本分别增加1.18%和-4.55%,人工成本减少33.33%~40.00%;春夏花生总成本减少21.89%~28.15%,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优于常规管理。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害虫治理可以达到减药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 花生 害虫 减药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8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及繁殖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兔 遗传育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小样本的茶树病害图像识别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常见且特征相似的茶轮斑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为对象,研究在小样本情况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病害图像识别问题。运用7种模式的预处理方法对茶树叶部病害图像样本进行处理,并采用Alex Net经典网络模型进行学习实验,比较、分析其训练及识别效果。结果显示,模式7训练模型精度为93. 3%,平均测试准确率为90%,且对茶轮斑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的正确区分率分别为85%、90%和85%,在预测值和真实值一致性方面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该预处理方法可有效区分、识别3种易混病害,且识别精度高,性能好。

关键词: 茶叶病害 图像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小样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荷花新品种‘颖荷红’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赏荷花‘颖荷红’是由‘艳阳天’和‘大紫玉’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重台,大株型。立叶近圆形,高70~90 cm,叶径15~18 cm。花蕾桃圆形,紫红色。重瓣,单枝花瓣115~120片,花径18~20 cm,最大瓣长×宽为11 cm×6 cm。花态碗状,花色玫红。

关键词: 荷花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Z071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Z071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892S为母本与从国际水稻所引进的抗稻瘟病亲本IRBLKM-TS杂交,F1再与1892S回交1次后经系谱选择而育成的优质抗病水稻温敏核不育系,于2018年8月通过安徽省不育系鉴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Z071S 优质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