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硒营养液对蓝莓营养品质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中探讨了喷施富硒营养液对蓝莓营养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在蓝莓座果后期、膨大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营养液,通过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原子荧光光度计法及量子共振等方法测定蓝莓中主要营养成分、功能性元素及SOD活性,分析蓝莓富硒后的营养品质;用活性氧自由基荧光探针DCFH-DA(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iacetate)检测富硒后的蓝莓对H_2O_2诱发的细胞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对小鼠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硒蓝莓浆果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酚、黄酮、硒的含量及SOD的活性显著高于施清水及无机硒组蓝莓,VE、花色素的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清水组和无机硒组蓝莓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0.34%和19.94%,有机硒组则高达27.49%,与对照组相比较,饲有机硒蓝莓小鼠的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了51.53%,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分别升高了45.93%及55.94%,无机硒蓝莓小鼠的肝组织中MDA含量降低了29.81%,血清中SOD和GSH-Px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9.62%和38.02%,有机硒蓝莓对小鼠抗氧化酶的影响大于无机硒蓝莓。施有机硒营养液优化了蓝莓营养谱,提高了蓝莓对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且对机体肝组织氧化损伤有显著的保健功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交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以我国不同产区的17份大麦品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72个杂交F1为材料,考察其两年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分析各性状的杂交优势与配合力。结果表明,株高正向中亲优势(MPH)与超亲优势(HPH)组合比例最高,两年分别为1.00、1.00与0.97、0.95,其次为穗下节间长、穗长及千粒重;穗粒数与单株穗数的MPH与HPH变幅较大,其次是单株粒重与千粒重。株高的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的效应值和变异最大,其次是穗粒数与千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及单株粒重相对较小。被测性状F1表型与GCA及SCA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我国不同产区大麦品种间的杂交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抗根肿病资源创新与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肿病是原生动物界根肿菌门根肿菌属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侵染引起,并专性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土传病害。近些年来,加拿大和我国油菜的安全生产均受到根肿病的严重威胁。本文简要介绍了根肿菌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主要防治途径,重点总结了在根肿病抗性资源发掘、抗病基因遗传定位和克隆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目前我国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与展望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油菜抗根肿病遗传育种的高效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保障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资源发掘 抗性基因定位 抗根肿病育种 进展与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北地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玉米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2017年在安徽省的3个市(县)开展7个点次的机械粒收试验,并对其中5个点次试验进行机械粒收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破碎率均值为9.12%,高于《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2-2008)》中规定的子粒破碎率≤5%的标准;杂质率均值为3.37%,略高于≤3%的国标标准;总损失率为1.74%,低于≤5%的国标标准,子粒破碎率和杂质率偏高是目前安徽省皖北夏播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破碎率与子粒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是造成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迟收获期至10月10日以后,参试品种中超过90%的品种子粒含水率可以下降至28%以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畜牧业环境承载力及粪便替代化肥潜力评估
《农业工程学报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安徽省畜牧业粪便的环境影响及其节肥潜力,该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借助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表达,从土壤对养分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安徽省16市77县(区)畜牧业粪便的氮磷钾养分资源总量及其对耕地的环境风险,基于安徽省当前化肥施用现状,评估了粪便资源作为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潜力。结果表明,2016年安徽省粪便资源总量为5 804万t,主要集中在皖北6市25个县(区),占全省资源总量的61%,粪便养分总量为70.75万t,可替代安徽省同期化肥施用量的21.83%,若充分还田,可使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由346降至270 kg/hm2。畜牧业废弃物对安徽省农用地环境污染风险不高,50%化肥施用比例条件下,有6个县(区)的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风险指数大于1,这些地区属于环境污染高风险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畜牧业产业合理布局、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提供研究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与很多作物的根系都存在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与作物的生长和健康密切相关,同时,这类特殊的真菌群落也会受到施肥等农业措施的影响.本研究依托长期定位试验4个试验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秸秆、化肥配施粪肥),研究砂姜黑土AM真菌群落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不同处理AM真菌指示种的存在.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中的主要AM真菌类群为原囊霉科、多孢囊霉科、巨孢囊霉科、近明球囊霉科、球囊霉科和类球囊霉科;其中类球囊霉属在化肥和有机物料配施中具有显著指示作用.与对照相比,长期单施化肥显著改变AM真菌群落结构并降低其多样性,配施秸秆处理进一步降低AM真菌群落多样性,而配施粪肥明显缓解因施用化肥而造成的多样性减少现象.检验发现,导致AM真菌群落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土壤pH和可溶性碳.总之,长期不同有机物料和化肥配施对砂姜黑土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会产生不同影响,其中化肥配施粪肥更有利于土壤AM真菌群落多样性的维持.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施肥管理 有机物料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做形干燥方式对名优祁红香气成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做形干燥处理(以2种做形干燥方式,2种含水率和3种不同温度为自变量,对应采用2×2×3三因素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另加2个对照,共有14个处理组。其中,做形干燥方式:手工做形干燥、机制做形干燥,记为S、J;含水率:15%、20%,以A1、A2表示;做形干燥温度:110、130、150℃,以B1、B2、B3表示)名优祁红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4组红茶中共鉴定出105种香气组分,主要成分为醇、醛、酯、酮、碳氢、苯环和酸类等7类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物质中以醇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其次为醛、酯和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酮类和其他物质,其中,150℃做形干燥组(SA1B3)检出的香气成分种类最高,达70种,高出对照组(CK1)15种;最低是手工20%含水率130℃做形干燥组(SA2B2)和机制20%含水率110℃做形干燥组(JA2B1),为47种,低于对照组。对比手工做形干燥组和机制做形干燥组红茶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发现前者醛类、酮类、烃类均高于后者,分别高出10.76%、11.67%、3.09%;酯类低于后者,低出21.53%。因此,不同做形干燥处理下的名优祁红,其香气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且最优做形干燥方式为手工做形干燥、含水率15%、做形干燥温度150℃。
关键词: 名优祁红 做形干燥方式 挥发性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幼苗条纹突变体yss1的转录组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0Co辐射诱变籼稻品种"Ⅱ-32B",筛选得到一个水稻幼苗条纹突变体yss1,该突变体在水稻五叶期前表现出明显的条纹叶表型;色素分析表明yss1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五叶期后突变体和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利用转录组分析水稻三叶期野生型和突变体yss1中的基因表达,表明与野生型相比,yss1中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432个,其中274个表达上调,158个表达下调。GO分析显示叶绿素合成途径中多数基因表达上调,类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受到不同程度地调控。因此,推测YSS1基因通过调节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进而调控光合色素的合成。
关键词: 水稻 幼苗条纹 叶绿素合成 类胡萝卜素合成 转录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Wcor15基因上游调控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隆小麦Wcor15基因启动子序列和预测可能的表达调控途径,试验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小麦基因组DNA中直接进行扩增并测序,用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 SCAN、Promoter 2.0和Meth Primer软件对启动子结构进行分析,PLACE在线分析预测可能的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一段长度为2 046 bp的Wcor15基因上游调控区序列,软件预测显示该区域含有4个可能的启动子,除了具有一般启动子的CAAT-box、TATA-box典型结构外,还含有CBFHV、ACGTATERD1、ABRELATERD1、ARR1AT、CANBNNAPA应答非生物胁迫、激素等重要作用元件。序列比对发现小麦Wcor15启动子与拟南芥cor15a、大麦cor14b的一致性分别为36.92%和40.2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