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及其与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北方农业学报 2022

摘要:【目的】探明自然发病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的影响,为小麦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65份不同来源小麦品种籽粒中DON、3A-DON(3-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15-acetyldeoxynivalenol)含量,分析不同DON含量下籽粒赤霉病病粒率(FDK)和容重(TW)的差异。【结果】65份小麦品种籽粒的FDK为0.20%~7.80%、DON含量为0.11~4.26 mg/kg、容重为703.00~791.70 g/L。FDK与DON、3A-DON、15A-DON和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14、0.549、0.529和0.52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54。籽粒中DON、3A-DON、15A-DON与DON-Tot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11、0.899;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02、-0.504、-0.481。从不同品种来源看,籽粒中DON积累量表现为江苏(1.51 mg/kg)<安徽(2.06 mg/kg)<河南(2.75 mg/kg)<山东(2.98 mg/kg);3A-DON含量表现为江苏(0.047 mg/kg)<安徽(0.075 mg/kg)<山东(0.111 mg/kg)<河南(0.113 mg/kg);15A-DON表现为江苏(0.059 mg/kg)<安徽(0.090 mg/kg)<山东(0.132 mg/kg)<河南(0.141 mg/kg);DON-Total表现为江苏(1.61 mg/kg)<安徽(2.23 mg/kg)<河南(3.00 mg/kg)<山东(3.23 mg/kg)。小麦籽粒中DON≤2 mg/kg的品种数及占比表现为安徽(18个,64.29%)>江苏(13个,61.90%)>山东(2个,22.22%)>河南(1个,14.29%);容重均值表现为江苏(758.57 g/L)>安徽(751.90 g/L)>河南(739.71 g/L)>山东(735.27 g/L)。从不同品种特性看,筛选出8个DON≤2 mg/kg且容重≥770.00 g/L的小麦品种,其中,半冬性品种7个,分别为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春性品种1个,为国红6号。【结论】65份小麦品种籽粒FDK、DON含量和容重差异较大;随着FDK的增大,籽粒中3A-DON、15A-DON及DON-Total的积累量逐渐增加,平均容重下降。淮麦40、淮麦44、农麦152、荃麦725、涡麦9号、徐农029、淮麦45、国红6号抗赤霉病较好。

关键词: 小麦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赤霉病病粒率 容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晚熟鲜食枣新品种-高王枣

中国果业信息 2022

摘要:“高王枣”是从安徽省地方枣种质资源中选育出的中晚熟鲜食枣新品种。2020年12月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园艺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登记并命名。该品种果实长圆形或近圆形,纵径2.85cm,横径2.32 cm,平均单果重12.49 g,可食率98.87%。脆熟期含可溶性固形物41.1%,可滴定酸0.37%,维生素C 3.97 mg/g。完熟期赭红色,果面光滑,果皮薄,果点大而明显,果点密;果肉浅绿色,肉质致密,细而酥脆,汁液中等,味酸甜,品质上等。核椭圆形,核小,纵径13.06 m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两系不育系191S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1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1892S为母本,与2M191(蜀恢527/9311 F6)杂交,经5 a 7代选择育成的籼型两系不育系.该不育系叶色较深,叶片内卷,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茎秆较粗,抗倒伏性好,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高.2015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以191S为母本所配制的优质、高产籼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两优1976和两优1999分别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191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及施氮方式对水稻田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施用缓控释氮肥是降低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常用措施之一.将缓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可以解决水稻对氮素的需求与降低氮素损失之间的矛盾.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以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以及降低环境污染为目的,采用大田裂区试验的方法,设置不施氮肥和施氮量分别为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kg·hm-25个施氮水平,以及氮肥一次性施用(SF)及氮肥一基二追(TF)2种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及运筹模式对水稻田氨挥发、氮肥利用率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田氨挥发损失量影响显著,同一施氮方式下,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SF各处理氨挥发损失量为14.46~23.74 kg·hm-2,TF各处理的氨挥发损失量则为23.3~47.74 kg·hm-2,SF氨挥发损失量比TF降低37.9%~50.3%;氮肥施用方式显著影响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SF和TF的最大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出现在N180,分别为50.02%和38.68%;低施氮量(N60)和高施氮量(N240)时,TF氮肥偏生产力高于SF,而施氮量为120(N120)kg·hm-2、180(N180)kg·hm-2时,SF比TF氮肥偏生产力分别高出3.32和5.58 kg·kg-1;施氮量极显著影响水稻的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SF和TF的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N180和N240,且SF高于TF,两者相差465.3 kg·hm-2.缓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一次性施肥可以有效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同时提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且能在施氮量较低的情况下获得较高产量,在水稻氮肥管理上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氮肥用量 运筹模式 氨挥发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小麦品质性状分析与评价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掌握安徽省小麦品质状况,对品种布局进行探索性研究,特开展安徽省主产区小麦品质抽样、检测工作,对品质性状及区域、年度间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单项指标的变异情况来看,容重达标比例最高,且区域间、年度间变异系数均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硬度等指标均有58%以上的比例可以达到中强筋标准,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强筋的比例较低。综合指标中,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数量最多,达到优质中强筋以上标准的样品比例仅为13.7%,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比例不足0.6%。各年度间达标样品数量以2019年最多。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和淮北市、滁州市等沿淮淮北麦区;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分别来自阜南县和长丰县。

关键词: 安徽省 小麦 蛋白质含量 稳定时间 品种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细小病毒NS和VP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番鸭细小病毒(MDPV)基因的遗传变异特征,本试验采用分段PCR扩增法获得了2个MDPV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基因组NS和VP全长基因,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20个水禽细小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比对.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MDPV基因均包括完整的NS和VP基因,分别为1 884 bp和2 199 bp,VP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程度相对较高,而NS基因则较为保守;进化分析显示,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位于同一分支,二者与国内分离的MDPV毒株ZJ-JH-2013基因遗传距离最近,可能来源于同一毒株,与MDPV疫苗株P1及国外分离毒株FM基因遗传距离则较远;安徽分离株AH1901和AH1902的N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8%,VP基因序列一致.两者的NS、VP基因序列与分离株ZJ-JH-2013的同源性最高,与重组型毒株SAAS-SHNH及安徽分离株AH 1401同源性也在99.5%以上;与疫苗株P1、国外分离株FM同源性则较低,其中VP基因仅为88.9%、89.3%.本试验结果表明近年国内的MDPV分离株同源性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变异,增加了诊断与防控该病的难度.

关键词: 番鸭细小病毒 NS基因 VP基因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蚕大陆种群性信息素鉴定与虫口监测应用

茶叶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蚕(Andraca bipunctata Walker)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茶树食叶害虫,严重时其幼虫可将整株茶树的叶片取食殆尽,造成极大危害.本研究对我国茶蚕大陆种群性信息素进行了鉴定,利用正己烷浸提法对求偶高峰期的茶蚕雌虫性信息素进行了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筛选性信息素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试了性信息素成分的电生理活性,并通过田间诱捕试验筛选出性信息素最佳剂量,最后利用性信息素对海南五指山地区的茶蚕种群进行了监测.GC-EAD结果显示,茶蚕性信息素提取物中只有1种成分可引起雄虫的触角电位反应.GC-MS分析结果初步确定该活性成分为顺11,顺14-十八碳醛(E11,E14-18Ald).EAG测试和田间引诱试验验证了性信息素鉴定结果,田间诱捕数据显示不同剂量的性信息素在田间的引诱效果不同,当剂量为0.9 mg时,田间引诱效果最佳.虫口监测结果表明,茶蚕性信息素是一种理想的虫口监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明确海南五指山地区5—10月共有两代茶蚕,成虫高峰期为6月17日和8月27日.本研究结果为我国茶叶主产区利用性信息素进行诱杀防治或虫口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蚕;性信息素;鉴定;虫口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ADAMTS1基因的多态性与产仔数性状的关联分析

养猪 2022

摘要:通过比较序列测定法,在ADAMTS1基因第7外显子发现C/G突变,建立了PCR-PvuⅡ-RFLP分型技术,并在淮猪新品系Ⅱ猪种中进行多态性分型,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该位点的多态性并与产仔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淮猪新品系Ⅱ猪群中,所有胎次产仔数呈现AB>BB>AA的趋势,AB型个体的所有胎次产仔数显著高于BB型个体0.665头(P<0.05)。因此,ADAMTS1基因在淮猪新品系Ⅱ猪群中与产仔数性状显著相关,可能为提高猪产仔数性状提供一个有用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ADAMTS1 产仔数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延长烤田时间减少紫云英翻压稻田甲烷排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紫云英翻压还田模式对稻田甲烷(CH4)排放的影响,同时通过延长烤田时间的优化水分管理措施减少该模式下CH4的排放,开展了连续5 a的田间定位试验(2016—2020年),设置4种处理:不施化肥+传统水分管理(分蘖末期排水烤田7 d,CK)、常规单施化肥+传统水分管理(CF)、紫云英翻压+氮肥减施+传统水分管理(MF)、紫云英翻压+氮肥减施+优化水分管理(在传统基础上提前并增加5 d烤田时间,MFW).结果显示:5 a间MF处理下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量为542~658 kg·hm-2·a-1,年均排放量相较CK和CF处理分别增加了156%~231%和133%~196%.与MF处理相比,MFW处理使2016、2017年和2019年的第一个CH4排放高峰期(分蘖期)提前衰减,增加了2018年和2020年CH4排放的衰减速率,年排放量显著下降了16.2%~28.5%(P<0.05).与CF处理相比,MF处理下2018、2019、2020年的年产量分别显著增加了6.85%、10.25%和9.79%(P<0.05),并且MF处理明显降低了产量变异系数并提高了产量可持续性指数.MF和MFW处理下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紫云英翻压还田具有增产稳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增加了CH4的排放,而优化后的水分管理措施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减少紫云英翻压稻田CH4的排放.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 甲烷排放 水分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97份安徽省种植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品质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安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品质性状,对97份安徽省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进行了HMW-GS组成及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0种HMW-GS亚基类型和19种亚基组合,在Glu-A1位点检测出3种亚基类型,以1亚基(57.73%)和Null亚基(40.21%)为主;在Glu-B1位点共检测出3种亚基类型,以7+8亚基(52.58%)为主;在Glu-D1位点共鉴定出4种亚基类型,优质亚基5+10占比最大,为45.36%;供试品种亚基组合品质得分在4~10分之间,10分的亚基组合1/7+8/5+10和1/17+18/5+10共19份材料(19.59%),8分以下的共44份材料(45.36%).对供试材料HMW-GS与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Glu-1的三个位点与硬度指数、溶剂保持力和吸水率相关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溶剂保持力影响表现为Glu-A1>Glu-B1>Glu-D1;不同亚基组合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存在差异,亚基组合为1/17+18/5+10的品种具有最高的硬度指数、4种溶剂保持力、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具有最低的L*和W,该类品种有烟农19、泰农19、山农17和糯小麦1012;亚基组合为Null/7+9/4+12的品种具有最低的硬度指数、4种溶剂保持力、吸水率、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具有最高的弱化度、L*和W,该类品种有荃麦725、皖麦52和未来0818.

关键词: 小麦 HMW-GS 品质特性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