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区域气温的影响与预测——以沈阳地区为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CSCD

摘要:利用1961—2015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沈阳站的日平均气温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提供的多变量ENSO指数(multivariate ENSO index,MEI)资料等,在分析沈阳地区气温月际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其影响特征,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非线性自回归(nonlinear auto regressive models with exogenous inputs,NARX)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沈阳地区2011—2015年的气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61—2015年共计660个月中,沈阳地区11月—3月气温的变异系数在20%以上,远大于其他月份。1961—2015年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往往在秋冬季达到最大强度,或为导致沈阳地区11月—3月气温变异增强的原因之一。厄尔尼诺事件结束之后的春季,沈阳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逾70%。沈阳地区气温随MEI变化的线性倾向值为0.98,决定系数为0.98且通过了0.01的可信度检验。利用MEI对沈阳地区的气温进行同期和时滞预测,NARX的预测结果均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当气温滞后MEI16个月时,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最大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此时回归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为0.59,较同期预测提升了79%;NARX预测的均方误差(mean-square error,MSE)为0.49,较同期预测降低了36%,相关系数为0.86,较同期预测提升了8%。

关键词: 多变量ENSO指数(MEI) 非线性自回归模型(NARX) 动态神经网络 短期气候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豆33对SMV株系SC3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定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 SMV)病严重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及品质。本研究利用抗病高产稳产大豆品种皖豆33配制抗×感和抗×抗杂交组合,接种SMV优势株系SC3,研究皖豆33的抗性遗传方式及其与不同品种抗性基因间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接种SC3后,抗感组合(Williams 82×皖豆33)及(皖豆33×南农1138-2)的F1单株均表现抗病,卡方测验结果显示F2群体符合3抗∶1感的分离比,F2∶3家系分离比符合1抗∶2分离∶1感,表明皖豆33对SC3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命名为RSC3(w))控制;抗×抗组合科丰1号、齐黄1号和大白麻×皖豆33的抗性基因等位性研究显示,科丰1号与皖豆33携带对株系SC3的抗性基因是等位的或紧密连锁的,齐黄1号、大白麻与皖豆33携带抗SC3的基因是不等位且独立遗传。利用皖豆33×南农1138-2的392株F2群体将皖豆33携带SC3的抗性基因RSC3(w)定位在大豆2号染色体SSR标记BARCSOYSSR_02_0610和ZL-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9 cM和0.35 cM,物理距离约为175 kb。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 抗性遗传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氨基丁酸对夏季热应激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控作用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夏季热应激鸡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选择120羽28日龄淮南麻黄母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鸡。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100和150 mg/kg GABA。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每日记录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及各组鸡耗料量。第10、20和30天,每组随机抽取5羽鸡,称重后采集血清,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GABA含量;Ⅰ、Ⅲ组鸡断头取脑,检测脑组织中GABA含量。结果表明:1)第10、20、30天时,Ⅲ组的直肠温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2)第21~30天,Ⅱ、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第1~10天、第11~20天和第21~30天,Ⅲ、Ⅳ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3)第10天时,Ⅱ、Ⅲ组血清中CR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 <0.05或P <0.01);第30天时,Ⅲ、Ⅳ组血清中CRH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 <0.05)。第10、30天时,Ⅱ、Ⅲ组血清中ACTH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 <0. 05或P <0.01);第20天时,Ⅲ组血清中ACTH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 <0. 05)。第10天时,Ⅲ组血清中Cor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 05);第30天时,Ⅱ、Ⅲ、Ⅳ组血清中Cor含量均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4)第10、30天时,Ⅱ、Ⅲ组血清中HSP70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组(P<0.05或P<0.01);第20天时,Ⅲ组血清中HSP70含量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5)第10天时,Ⅱ、Ⅲ、Ⅳ组血清中GAB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第20、30天时,Ⅳ组血清中GABA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6)第10、30天时,Ⅲ组脑组织中GAB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GABA降低了夏季热应激鸡的直肠温度及血清中CRH、ACTH、Cor、HSP70含量,其中以Ⅲ组效果最佳。GABA具有抑制夏季热应激鸡HPA轴激素分泌的功能。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淮南麻黄鸡 热应激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掌握土壤质量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以及改善和提高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中紫色土区典型小流域276样点土壤样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研究了川中紫色土区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1)紫色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氮(STN)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90-1.30g·kg~(-1);土壤总磷(STP)质量分数均值介于0.48-0.78 g·kg~(-1);土壤有机质(SOM)质量分数均值介于9.90-19.73 g·kg~(-1)。(2)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且主成分与土地利用方式相关性排序表现为:第一主成分(铵态氮与物理性质),水田>水旱轮作田>旱地>林地>果园;第二主成分(STN和SOM),水田>水旱轮作田>林地>果园>旱地;第三主成分(STP和硝态氮),水旱轮作田>旱地>水田>林地>果园。(3)土壤质量主要敏感因子的变化能较好地响应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且土壤质量敏感因子与土地利用方式的CCA排序结果说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质量敏感因子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关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是紫色土区土壤质量敏感因子改变的重要驱动力,这将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及提高紫色土区土壤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特别是减轻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 紫色土 土壤质量敏感因子 土地利用方式 响应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品种差异的祁门红茶品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茶树品种对祁门红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种植于祁门产区的'凫早2号'、'舒茶早'2个茶树品种鲜叶,采用传统祁门红茶加工方法制成红茶样,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红茶整体都表现出汤色红亮、甜香浓郁的祁门红茶特征品质,但2个品种红茶香气、滋味品质有明显差异.香气化合物分析表明,芳樟醇、顺-己酸-3-己烯酯、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2-己烯醛等香气化合物在2个红茶样中差异较大,可能是导致2个品种红茶香气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舒茶早'红茶酯型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凫早2号'红茶(P<0.05),而咖啡碱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显著高于'凫早2号'红茶(P<0.05),使其滋味醇厚度、鲜爽度高于'凫早2号'红茶.综上,同产区内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红茶,因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差异使得红茶风味不同.

关键词: 祁门红茶 品种 香气化合物 儿茶素 游离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花槭新品种‘中国红’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红’是从红花槭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叶片五裂,10月20日前后叶片开始由绿红逐渐转为亮红色,最佳观赏期在11月上中旬,红叶期30~35 d,11月下旬进入休眠期。8年生树未见开花结果。抗性强,适应范围广。

关键词: 红花槭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本交笼养海兰褐父母代种鸡生长曲线拟合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CSCD

摘要:旨在筛选适合本交笼饲养海兰褐父母代种鸡的体重生长曲线模型。120 000只海兰褐父母代种鸡来自江西华裕家禽育种有限公司。第1~12周饲喂于育雏场,13周转入至种鸡场本交笼内饲养。每周测定试验鸡体重,采用Logistic模型、Gompertz模型和VonBertalanffy模型对其体重进行拟合。1~12周龄雏鸡(公雏和母雏)的体重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公雏的体重生长速度快于母雏。产蛋期母鸡体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时期呈轻微波动。Gompertz模型是最适用于雏鸡体重的拟合,而3种模型均可用于产蛋期母鸡体重的拟合。产蛋期母鸡的实际观测值以及拟合值均高于该时期母鸡标准体重上限,建议应在充分满足母鸡营养需要的前提下适当减少饲料饲喂量。研究结果为提高本交笼养种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本交笼 种鸡 生长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稻茬麦区弱筋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有效改善弱筋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和产量的氮肥运筹方式,于2016—2017年设置不同施氮量N0(0kg·hm~(-2))、N1(120kg·hm~(-2))、N2(180kg·hm~(-2))、N3(240kg·hm~(-2))和不同基追比(7∶3、6∶4、5∶5)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对小麦光合效应、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6∶4时,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冠层叶绿素密度、光合速率均最高;相同基追比下,施氮量增加120 kg·hm~(-2)(N1比N0、N3比N1)能显著提高小麦的叶绿素含量(灌浆中期基追比6∶4除外)、叶面积指数、冠层叶绿素密度和光合速率。施氮量为120kg·hm~(-2)和180kg·hm~(-2)时,3个基追比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N2下基追比5∶5的处理除外)和硬度指数均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施氮量为240kg·hm~(-2)时,基追比5∶5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均不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且各基追比间的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总体上,施氮量相同时以基追比6∶4最利于高产,但施氮量为240kg·hm~(-2)时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均不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因此,施氮量180kg·hm~(-2)左右、基追比6∶4是安徽省稻茬麦区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

关键词: 氮肥运筹 光合特性 品质 收获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鳜鱼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臭鳜鱼的发酵工艺,通过感官评价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温度12℃,食盐6%,发酵7 d。利用电子鼻分析新鲜鳜鱼及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发酵鳜鱼,结果显示:鳜鱼经过发酵,烃类、芳香类、含硫类化合物及醇类有较大改变;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测定新鲜及发酵鳜鱼的挥发性物质,在发酵鳜鱼中检测到6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7种,酮类6种,醛类5种,酸类2种,酯类3种,含氮化合物2种,含硫化合物1种,芳香族化合物11种和含碳氢化合物20种。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改变最大的为醛类、酮类、芳香族及含氮化合物。

关键词: 臭鳜鱼 发酵 挥发性风味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荃麦725选育与体会

种子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是推动小麦持续增长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安徽荃银高科通过"科企合作育种"模式创新,利用4个品种聚合杂交和灾害多发的逆境选择压力,经多年选择、多点鉴定,选育出高产中感-中抗赤霉病高白度软质小麦新品种荃麦725.本文介绍了荃麦725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品质、抗病抗逆性、适宜区域和栽培要点.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沿淮、淮北小麦育种重点主攻穗数和千粒重,重视容重、赤霉病抗性改良及全产业链加强科企合作等体会.

关键词: 软质小麦 荃麦725 育种 产量 容重 赤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