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新品种荃麦725选育与体会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莉 1 ; 何贤芳 1 ; 刘泽 1 ; 朱全贵 2 ; 葛勇 2 ; 汪建来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软质小麦;荃麦725;育种;产量;容重;赤霉病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9 年 38 卷 008 期

页码: 105-1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是推动小麦持续增长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安徽荃银高科通过"科企合作育种"模式创新,利用4个品种聚合杂交和灾害多发的逆境选择压力,经多年选择、多点鉴定,选育出高产中感-中抗赤霉病高白度软质小麦新品种荃麦725.本文介绍了荃麦725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品质、抗病抗逆性、适宜区域和栽培要点.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沿淮、淮北小麦育种重点主攻穗数和千粒重,重视容重、赤霉病抗性改良及全产业链加强科企合作等体会.

  • 相关文献

[1]软质白皮小麦荃麦725栽培技术规范. 何贤芳,赵莉,刘泽,汪建来,葛勇. 2020

[2]小麦抗(耐)赤霉病新品种选育的研究. 杨赞林,甘斌杰. 1999

[3]安徽沿淮麦区赤霉病防治对22个小麦品种产量和产值影响. 何贤芳,赵莉,刘泽,汪建来,吴子峰. 2020

[4]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3

[5]小麦籽粒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及其与容重的相关性分析. 何贤芳,董旭,赵莉,都斌斌,卢茂昂,邓骋,汪建来. 2022

[6]不同干燥方式对桑椹果粉物理特性的影响. 王储炎,阎晓明,任子旭,刘艳伟,贾俊强. 2013

[7]利用比重和孔隙度评估小麦籽粒饱满度. 赵莉,邓骋,何贤芳,汪建来. 2022

[8]不同初始条件对砂姜黑土收缩特征的影响. 魏翠兰,高伟达,李录久,黄峰,李保国. 2017

[9]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贺邓敏,叶泗洪,王俊奥,徐毅,顾海蓝,吴德祥. 2017

[10]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2

[11]36%多·酮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研究. 胡飞,王学峰,谷春艳,苏贤岩,李瑞雪. 2010

[12]番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杨赞林,甘斌杰. 2001

[13]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不同生育期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任学祥,苏贤岩,范富云,王友定,迟雨,李钊,叶正和. 2023

[14]江淮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张彩丽. 2014

[15]7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比较. 谷春艳,潘锐,白杨,杨雪,王学峰,臧昊昱,陈雨,高同春. 2020

[16]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张琪琪,刘方方,万映秀,曹文昕,李炎,李耀,张平治. 2024

[17]稻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杨赞林,甘斌杰,汪建来,王瑞,汪芝寿,曹承富,孔令聪,赵斌. 2001

[18]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 刘方方,张琪琪,万映秀,曹文昕,李耀,李炎,张平治. 2023

[19]基于导数光谱与主成分分析的小麦籽粒赤霉病识别. 琚书存,汪志存,林芬芳,谷春艳,潘正高,张东彦. 2020

[20]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响应及其对千粒重的影响. 何贤芳,赵莉,刘泽,汪建来.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