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889条记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小样本的茶树病害图像识别

江苏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常见且特征相似的茶轮斑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为对象,研究在小样本情况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病害图像识别问题。运用7种模式的预处理方法对茶树叶部病害图像样本进行处理,并采用Alex Net经典网络模型进行学习实验,比较、分析其训练及识别效果。结果显示,模式7训练模型精度为93. 3%,平均测试准确率为90%,且对茶轮斑病、炭疽病和云纹叶枯病的正确区分率分别为85%、90%和85%,在预测值和真实值一致性方面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该预处理方法可有效区分、识别3种易混病害,且识别精度高,性能好。

关键词: 茶叶病害 图像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小样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荷花新品种‘颖荷红’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赏荷花‘颖荷红’是由‘艳阳天’和‘大紫玉’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种。重台,大株型。立叶近圆形,高70~90 cm,叶径15~18 cm。花蕾桃圆形,紫红色。重瓣,单枝花瓣115~120片,花径18~20 cm,最大瓣长×宽为11 cm×6 cm。花态碗状,花色玫红。

关键词: 荷花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Z071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Z071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1892S为母本与从国际水稻所引进的抗稻瘟病亲本IRBLKM-TS杂交,F1再与1892S回交1次后经系谱选择而育成的优质抗病水稻温敏核不育系,于2018年8月通过安徽省不育系鉴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Z071S 优质 抗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籽粒充实度对未来大气CO_2浓度([CO_2])和温度相伴升高的响应,应用T-FACE(Temperature and Free Air CO_2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试材,研究[CO_2]升高(对照+200μmol·mol-1)和增温(对照+1℃)对水稻灌浆期和收获期不同粒位籽粒充实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Ambient)相比,高[CO_2]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有效穗数,高温的结果与之相反。[CO_2]和温度升高下,2015年和2016年水稻分别减产4.0%和14.0%,有效穗数相应减少3.5%和5.4%。强势粒千粒质量最大,比饱粒、中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0%~11.7%、10.5%~15.0%和38.8%~63.9%。与Ambient相比,[CO_2]和温度升高对饱粒、强势粒、弱势粒千粒质量无显著影响,但[CO_2]升高显著提高中势粒千粒质量(P<0.05),增温极显著降低了中势粒千粒质量(P<0.01)。收获期,[CO_2]升高增加了强、弱势粒穗粒质量,减少了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增温降低了强、中势粒穗粒质量;[CO_2]和温度升高降低了水稻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进一步分析,[CO_2]或温度升高水稻强、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增加,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减少。[CO_2]和温度升高两年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增加了33.1%,远高于强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幅(12.4%),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减少了4.5%。收获期,强、中、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分别为9.9%~15.9%、73.2%~84.8%、5.2%~10.6%。因此,中势粒穗粒质量及其比例的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强势粒、弱势粒。2016年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质量比2015年明显减少,导致2016年产量下降了17.3%~28.6%,增温加剧了产量的降幅,应与2016年水稻开花期高温、灌浆期多雨有关。综上所述,[CO_2]和温度升高下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加及中势粒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及其占穗质量比例的减少,导致[CO_2]升高不能弥补增温对产量的负效应。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增温 水稻 产量 粒位 充实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体色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CSCD

摘要: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黄色(HS)、黑斑色(HB)、红纹色(HW)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3个不同体色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540~0.687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62~0.631之间,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相似度、遗传分化系数、聚类树分析均显示HB与HW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显示,3群体被分为2个亚群,HS群体集中在亚群Ⅰ,HB、HW群体集中在亚群Ⅱ。30个位点中的大多数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应增加选育群体的有效数量,防止种质衰退。符号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次检验中HW群体显著或极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需进一步扩大选育群体。总体来说,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可作为开发新体色翘嘴鳜品系的基础群体。

关键词: 体色 翘嘴鳜 微卫星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显著性检测的蔬菜鳞翅目害虫图像自动分割算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显著性检测的害虫图像自动分割算法(S-segmentation算法),首先利用显著性检测方法,结合图像局部区域的颜色距离和空间距离特征,对样本图像作预处理;然后采用无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处理显著检测结果图,可实现目标区域的完美分割,避免多次重复设置背景区域.通过对5种鳞翅目幼虫图像进行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分割准确性明显提高,平均分割精确度可达93.14%,较传统图像分割算法提高了约20%,并且复杂度低,运行效率高,分割精确度不受样本数量影响.进一步将该算法应用到体型和颜色多样化的鳞翅目成虫图像分割上,得到的平均分割精确度达到88.22%.

关键词: 鳞翅目 图像分割 显著性分析 非交互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外源物质对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复合逆境下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瓜品种津优3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16℃/10℃、(140±10)μmol/(m2·s)、50 mmol/L Ca(NO3)2]复合逆境胁迫下分别喷施精胺、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褪黑素、腐胺对黄瓜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复合逆境下黄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累积量增加,膜透性增强,幼苗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下降,幼苗的干质量、鲜质量分别显著减少,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叶面喷施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褪黑素、腐胺可有效提高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复合逆境下黄瓜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减轻其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其光合性能,显著增加幼苗干质量、鲜质量,综合比较以三十烷醇和腐胺的喷施效果最佳,其次是油菜素内酯和褪黑素处理。

关键词: 黄瓜 低温弱光次生盐渍化复合逆境 外源物质 幼苗生长 抗氧化系统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硒营养液对蓝莓营养品质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中探讨了喷施富硒营养液对蓝莓营养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在蓝莓座果后期、膨大期叶面喷施有机硒营养液,通过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原子荧光光度计法及量子共振等方法测定蓝莓中主要营养成分、功能性元素及SOD活性,分析蓝莓富硒后的营养品质;用活性氧自由基荧光探针DCFH-DA(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iacetate)检测富硒后的蓝莓对H_2O_2诱发的细胞自由基清除率以及对小鼠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硒蓝莓浆果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酚、黄酮、硒的含量及SOD的活性显著高于施清水及无机硒组蓝莓,VE、花色素的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清水组和无机硒组蓝莓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0.34%和19.94%,有机硒组则高达27.49%,与对照组相比较,饲有机硒蓝莓小鼠的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降低了51.53%,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分别升高了45.93%及55.94%,无机硒蓝莓小鼠的肝组织中MDA含量降低了29.81%,血清中SOD和GSH-Px的活性分别升高了29.62%和38.02%,有机硒蓝莓对小鼠抗氧化酶的影响大于无机硒蓝莓。施有机硒营养液优化了蓝莓营养谱,提高了蓝莓对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且对机体肝组织氧化损伤有显著的保健功效。

关键词: 蓝莓 有机硒 营养品质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ADH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陆地棉ADH家族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挖掘和分析,系统地解析Gh ADHs的序列特征、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非生物胁迫下基因表达模式以及蛋白进化关系、结构域特征与亚细胞定位等。结果表明:陆地棉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28个ADH,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上;对应氨基酸可分为ADH1、FDH1、ADH0和BAD1等4个亚家族,长度从292~440个不等。均含有两个主要的结构域:催化结构域及辅酶结合结构域,且具有相同的亚细胞定位;表达分析显示大部分Gh ADHs对ABA、干旱、盐、碱、淹水、低温和高温等1种或多种胁迫表现出显著应答,暗示Gh ADHs在抵抗非生物胁迫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陆地棉ADH家族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为深入解析ADH响应棉花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进一步为棉花抗逆育种提供更多基因资源。

关键词: 陆地棉 ADH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非生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交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以我国不同产区的17份大麦品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72个杂交F1为材料,考察其两年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分析各性状的杂交优势与配合力。结果表明,株高正向中亲优势(MPH)与超亲优势(HPH)组合比例最高,两年分别为1.00、1.00与0.97、0.95,其次为穗下节间长、穗长及千粒重;穗粒数与单株穗数的MPH与HPH变幅较大,其次是单株粒重与千粒重。株高的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的效应值和变异最大,其次是穗粒数与千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及单株粒重相对较小。被测性状F1表型与GCA及SCA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我国不同产区大麦品种间的杂交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麦 产量相关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