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安徽沿淮地区粳糯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安徽沿淮地区是安徽省重要的粳糯稻生产基地,粳糯稻的增产增收增效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安徽沿淮地区麦茬稻茬口紧张、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总结了粳糯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工厂化育秧、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水浆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安徽沿淮地区粳糯稻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粳糯稻 栽培技术 工厂化育秧 机插侧深施肥 安徽沿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小麦种子活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不同小麦品种种子活力的相关指标,建立可靠的小麦种子活力综合评价模型,有助于选育高活力小麦品种。将104份小麦材料自然老化6个月后,进行标准发芽试验8 d,测定发芽势(X1)、发芽率(X2)、发芽指数(X3)、苗高(X4)、苗鲜重(X5)、根鲜重(X6)、根表面积(X7)、根平均直径(X8)、总根长(X9)和根系总体积(X10);采用多样性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小麦种子活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种子活力多数指标间呈显著相关性,存在信息重叠。利用隶属函数值法计算种子活力的综合评价值(D值),将104份材料分为高活力、较高活力、中活力和低活力4个等级,其中高活力材料4份。通过逐步回归方程建立了小麦种子活力综合评价方法的数学评价模型:VP=﹣0.171﹣0.025 X1﹣0.074 X2+0.012 X4+1.923 X5+1.650 X6+0.004 X7+0.236 X8+0.048 X10(R~2=0.999)。利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活力,预测值(VP)与D值达到0.001水平的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在筛选高活力品种时可以忽视发芽指数和总根长,重视发芽势、发芽率、苗高、苗鲜重、根鲜重、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根系总体积,并且这种综合评价方式更加精准有效。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种子活力 主成分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热温度对鳜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凝胶强度、质构和巯基含量指标,以及运用SDS-PAGE、低场核磁共振和拉曼光谱技术手段,探究加热温度(40~90℃)对鳜鱼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该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显著;在整个升温过程中,凝胶强度逐渐增强,从107.19 g·cm增加到422.50 g·cm,巯基含量逐渐降低,α-螺旋结构转变成β-折叠结构,α-螺旋降低了15.30%,β-折叠增加了14.70%;升温至80℃过程中,硬度和弹性逐渐增强,SDS-PAGE中的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条带逐渐加深,而在90℃时,硬度和弹性略有降低,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条带发生降解现象;在70~90℃内,该蛋白凝胶中自由水含量逐渐增多,增加了1.43%,而弛豫时间逐渐变小,减少了5 602.917 ms;在80℃时,该热诱导凝胶综合特性最佳。因此,鳜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具有开发成功能性鱼制品的潜力。

关键词: 鳜鱼 肌原纤维蛋白 温度 凝胶强度 二级结构 水分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越夏番茄新品种"皖粉10号"的选育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皖粉10号"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多抗番茄新品种,该品种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叶量多、叶片大;果实粉红色,果面光滑,果型圆整,畸形果极少,果穗整齐,萼片美观,不易裂果,丰产性强,耐热、抗多种病害,适合越夏栽培.2022年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认定.研究了其选育过程、品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供生产者参考应用.

关键词: 番茄 越夏栽培 多抗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起垄高度和移栽期对丽江中上部烟叶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为提升丽江烟叶成熟度与品质,开展不同起垄高度和移栽时间双因素试验,分析烟株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和碳氮转化过程,揭示起垄高度与移栽时间对丽江烟烤烟大田生长、烟叶成熟进程及烟叶成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丽江烟区气候环境下,垄高35 cm处理烟株碳氮转化时间早于垄高25 cm处理,有利于烟叶生长、成熟.5 月10 日移栽田间长势、干物质积累量、产量高于 4 月 30 日移栽.垄高35 cm、5月10日移栽组合(T4处理)均价和产值最高,中、上部烟叶成熟度提升,烟叶外观品质最好.

关键词: 起垄高度 移栽期 烤烟 成熟度 烟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通过生命表研究玉米和大豆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室内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对玉米及大豆的产卵选择性和取食趋向性,并通过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大豆后草地贪夜蛾可以完成生活史,但与取食玉米相比,取食大豆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迟缓,存活率降低,成虫期缩短,繁殖力下降和产卵天数减少;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显著高于取食大豆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低于取食大豆的种群,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与大豆相比,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均对玉米有明显的趋性。当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植株上的草地贪夜蛾着卵率为65.31%,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着卵率。当大豆包围玉米和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玉米的被害率分别为86.67%和85.56%,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被害率。表明玉米与大豆按适度比例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为害。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草地贪夜蛾 生命周期表 产卵 取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负债村到经济强村的蝶变

农村财务会计 2023

摘要:西平村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徐桥镇西部5公里处,村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77.6亩,土地流转4673亩。西平村集体经济主要由集体资产出租、村集体企业收入和联村光伏收益组成。2022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6万元,完成年初既定100万元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PLC-MS/MS方法分析绿茶非挥发性代谢物在常温贮藏中的动态变化(英文)

食品科学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非挥发性代谢物在绿茶贮藏中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将贮藏温度设定为37℃以处理绿茶样,后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离子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在不同贮藏时间条件下(15、40、80、120 d)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以-80℃贮藏绿茶为对照,37℃贮藏40 d后绿茶干茶、茶汤色泽开始转变。儿茶素类物质在37℃贮藏40 d内,变化不显著,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则显著降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共鉴定出684种化合物,其中77种化合物在绿茶贮藏中有显著变化,为特征性差异化合物,且主要是多酚类、脂类及有机酸类物质。与鲜味相关的化合物十八二烯-6-炔酸在贮藏40 d后极显著降低;在贮藏80 d的绿茶中已经无法检测到该化合物。与茶汤色泽、滋味相关的茶黄素-3-儿茶素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类黄酮代谢分析显示,黄酮糖苷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呈现上升趋势。脂质代谢分析表明,脂类物质中的三酰基甘油类和二酰基甘油类物质在贮藏15 d即发生显著变化;游离脂肪酸类物质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而上升。本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和脂质类化合物在绿茶贮藏进程中变化较为显著,对绿茶的品质下降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绿茶 贮藏 非挥发性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 类黄酮代谢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江平原早稻、再生稻机插育秧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摘要:该文以硬床旱育和软床半旱育2种育秧方式为对象,从播前准备、机械播种、苗期管理和适期栽插等方面,阐述了沿江平原早稻和再生稻头季机插育秧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地区早稻和再生稻生产主体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沿江平原 早稻 再生稻 机插 育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菇生产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慧农业导刊 2023

摘要:双孢蘑菇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量最高、消费最大的食用菌之一,近年来双孢蘑菇已基本实现工厂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双孢蘑菇智能控制系统建立在工厂化和机械化生产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控制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系统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及双孢蘑菇生长相关环境等,以期提高工厂化双孢蘑菇生产质量,减少劳动力投入等。该文依托双孢蘑菇研究背景,立足于国内外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智能化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发展现状。现就国内外双孢蘑菇研究进展及工厂化栽培基本情况进行论述,以期探明未来双孢蘑菇智能控制技术发展导向,为我国双孢蘑菇未来生产提出建议。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物联网 智能控制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