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roduction(模糊匹配)
544条记录
江淮旱地土壤深松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报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摘要:为探明土壤深松对江淮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土壤深松(深松深度30cm)与不深松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深松对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根重、产量和倒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比未深松对照显著增加玉米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物质量;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21.4%;深松显著降低玉米的倒伏率,倒伏率比对照下降79.4%。

关键词: 土壤深松 玉米 产量 江淮旱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控释尿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控释期90d的树脂膜控释尿素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PU)全部底施相比,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抑制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增幅分别达5.6%~12.6%和32.4%~137.3%。与分次施用普通尿素相比,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抑制剂处理使籽粒产量增加1.5%~8.2%;等氮量施用树脂膜控释尿素处理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及湿面筋含量;等氮量施用树脂膜控释尿素及普通尿素配施抑制剂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增幅达13.9%~42.6%。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土壤无机氮与氮肥利用率皆以树脂膜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最高,其中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其他施氮处理差异显著。

关键词: 强筋小麦 树脂膜控释尿素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淮北地区晚播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或孕穗期追氮减少了群体透光率,提高了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改善了小麦旗叶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利于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与成穗率。氮肥运筹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的施肥方式显著提高了每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追氮处理,增幅达到5.5%~10.8%。此外,氮肥后移和增加基追比例可明显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硬度。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270kg·hm-2,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和孕穗期追肥且基追比4∶6的氮肥运筹模式是晚播冬小麦实现高产、优质的理想施肥方式。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叶绿素荧光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移栽期与移栽密度对中早3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以常规早籼新品种中早39为供试材料,通过研究不同移栽期与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确定不同移栽时期下的适宜移栽密度,力争达到足穗、大穗及高产。结果表明,中早39短秧龄早栽时,秧龄一般控制在20 d以内,移栽叶龄一般不超过4.1叶,适宜栽插规格为30 cm×12 cm;移栽时期延迟的情况下,移栽规格选择30 cm×14 cm,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较大的穗型和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移栽期 移栽密度 产量 中早3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食用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摘要:对安徽省食用大豆生产现状、目前的生产形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食用大豆的发展思路、对策及政策建议,为安徽省大豆科研和生产者及相关部门制定大豆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用大豆 生产现状 发展思路 政策建议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常规粳稻 产量 主成分分析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专用配方肥的肥效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玉米专用配方肥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根据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采用磷钾肥衡量监控技术原理,通过不同农户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大配方、小调整和农户习惯处理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处理相比,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0%和19.7%,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36.9%和57.5%。[结论]大配方和小调整处理可以达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而小调整处理的效果优于大配方处理。

关键词: 玉米专用肥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与肥料运筹对冬小麦‘皖麦52’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冬小麦‘皖麦52’为试验材料,在长期小麦-玉米连作试验地上对一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秸秆全量还田除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显著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同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千粒重最高的处理是N24P12K12(41.5g);不同氮磷钾肥运筹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极显著,产量最高的施氮水平为N30P12K12(8572.5kg/hm2),施磷水平为N36P18K12(9028.5kg/hm2),施钾水平为N36P12K12(8500.5kg/hm2),除钾肥运筹对穗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产量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影响不显著,与施磷互作除对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产量及其他构成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与施钾互作除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对其他构成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玉米秸秆还田 肥料运筹 调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覆盖和根系互作对间作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水平和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根系互作对玉米的明:秸秆覆盖和根系互作可增加玉米成熟期单株绿叶面积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且根系互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玉米成熟期的植株含水量和根伤流显著受到覆盖的影响,而受根系互作的影.05);覆盖和根系互作可提高玉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而降低胞间CO2浓度,其中相同1和T0间的差异显著;覆盖和根系互作可改善玉米产量各构成因素,并提高成熟期单株生物产量和关分析发现,玉米单株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伤流速度、光合速率均与产量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根系互作有利于改善玉米生理特性,提高产量,且根系互作的优势作用随覆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玉米/大豆间作 根系互作 叶绿素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较低时,玉米籽粒产量及粗蛋白、粗淀粉和粗脂肪等营养品质指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不随氮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在氮肥施用量为N 300 kg/hm2,基肥∶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追肥比例为5∶0∶5(A2)时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0902 kg/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40.5%,比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其他基追比处理增产4.6%~12.3%。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氮、磷、钾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玉米籽粒氮素和粗蛋白含量在A2运筹方式下最高,说明该氮肥运筹方式能改善玉米籽粒的品质。

关键词: 氮肥运筹 玉米 产量 品质 养分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