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Production(模糊匹配)
544条记录
不同播种量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扩大其应用范围,并加快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高产早稻品种中早2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00 g/盘的播种量有利于提高机插早稻的根冠比和茎基粗等秧苗素质指标,秧苗素质符合机插作业要求,同时降低早稻的漏插率和伤秧率;机插后大田缓苗期短,分蘖早发、群体结构合理,茎蘖成穗率高,产量结构优化。[结论]双季稻区机插早稻的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

关键词: 播种量 早稻 机插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淮北地区的小麦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以该地区主栽优质高产半冬性小麦品种皖麦52为材料,设置6个播期S1(10月3日)、S2(10月10日)、S3(10月17日)、S4(10月24日)、S5(10月31日)、S6(11月7日)和4种密度D1(基本苗120×104株·hm-2)、D2(210×104株·hm-2)、D3(300×104株·hm-2)、D4(390×104株·hm-2),分析了不同播期和密度组合下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以S2D4和S3D4最高,成熟期以S2D3和S3D3最高。灌浆中期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大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以S2和S3两个播期较高。在同一密度下,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ETR和ΦPSII)皆以S2和S3较高,而在同一播期下则皆随密度的增大而下降。S2D2、S2D3、S3D2和S3D3组合的产量分别为7 790.5、8 122.4、7 826.4和8 261.1kg·hm-2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且高于其他处理。综合来看,淮北小麦主产区皖麦52的适宜播期为10月10-17日,适宜密度为210万~300万株·hm-2。

关键词: 冬小麦 播期 密度 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秧龄和二次化控对机插水稻毯状育苗综合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烯效唑对移栽水稻影响机制,以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培育毯秧苗,设置4种秧龄,并于一叶一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处理,考察秧苗素质并跟踪考察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1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综合素质下降,与对照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相比,超秧龄秧苗尤其是严重超秧龄,秧苗素质和秧块状态迅速恶化,表现为株高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发根力和根系活力降低,栽插质量下降,移栽后活棵慢;和20 d秧龄相比,25 d、30 d和35 d秧龄栽插水稻最终产量分别减产1 403.55 kg/hm2、1 995.75 kg/hm2和2 920.95 kg/hm2;21叶1心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二次化控处理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与不喷施的对照相比,化控处理的秧苗株高、叶片丙二醛、漏插率、伤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均明显降低,而百株干重、茎基宽、绿叶数、根数、发根力、根系活力、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根系盘结力等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增加9%~32%;3不同秧龄对化控强度要求不同,适栽秧龄期,各浓度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而超秧龄初期和中期阶段时烯效唑作用效果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显著。

关键词: 烯效唑 机插稻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家禽屠宰及禽肉制品加工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家禽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家禽养殖产业链中较大的屠宰厂和家禽肉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市场适应性进行初步探讨,就如何加快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 家禽 屠宰 加工 产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新安5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摘要:以玉米新品种"新安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密度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对新安5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密度水平下,新安5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显著变短,株高和穗位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密度间的倒伏率、空秆率、行数差异较小。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粒数和单穗重显著减少,千粒重变化较小。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新安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 302.19株/667m2。在太和、界首2个试点进行了密度为5 000株/667m2的小面积生产示范,均表现为高产、稳产,示范效果明显。

关键词: 玉米 新安5号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历年油菜审定品种主要性状遗传改良

作物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983~2012年安徽省审定的70份油菜品种的品质和主要经济性状演变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育成年代与生育期、一次有效分枝、单株角果数及产量间具有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与株高、千粒重、硫苷和芥酸具有显著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经过30年的品种改良,产量、单株角果数、千粒重、生育期、株高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增加了81.22%、97.56%、11.90%、10.08%、10.03%和29.42%。而品种育成年代与每果粒数和含油量无显著线性关系,表明这些年育成品种在每角粒数与含油量方面未有明显改良。6个经济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产量均表现极显著正偏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626和0.5190,千粒重和生育期表现显著正偏相关(0.2588)。数据分析暗示品种进一步改良有可能通过提高每果粒数和(或)含油量实现。

关键词: 油菜品种 产量 性状 回归 遗传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饲兼用型绿豆品种的引种栽培与评价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于安徽地区种植的肥饲兼用型绿豆品种,于2012—2013年在安徽科技学院进行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对5个绿豆品种进行评价,记载各品种的根、茎、叶、花、荚果及种子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及产量,测定各品种在盛花期的根瘤量和氮、磷、钾、铁、锌养分含量及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根瘤量可达地下部总重的16%~38%;供试品种中,小槐花花叶绿豆的产青量和干物量最大,种子产量、蛋白质产量最高,富集氮、磷、钾、铁、锌养分的能力最强;铜山小绿豆和大花叶子绿豆鲜草水分含量较高,而粗纤维含量较低,饲用适口性好。从产青量、干物量、营养价值、养分富集能力和生育期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认为小槐花花叶绿豆和大花叶子绿豆适宜在安徽地区种植推广。

关键词: 绿豆 生育期 产量 根瘤 养分积累 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旱地玉米氮肥适宜用量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隆平206’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玉米植株,研究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产出投入比和氮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75、150、225、300、375kg/hm2施氮量下玉米产量差异显著,在0~375kg/hm2施氮量范围内,在0~225kg/hm2施氮量阶段,玉米的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0、75、150、225kg/hm2施氮量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分别为7354.0、9462.5、10847.3、11352.6kg/km2;施氮量超过225kg/hm2后,增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增加影响不显著。施氮量与玉米产量存在线性加平台关系,氮肥用量和玉米产量数学模拟方程为y=23.37x+7475,x<169;y=11426,x>169(R2=0.97**,n=18),江淮旱地的推荐施氮量为169kg/hm2。该研究为江淮地区玉米生产的合理施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江淮 氮肥用量 ‘隆平206’ 产量 氮农学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方法】于2007—2010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试验设传统翻耕、免耕两个处理,4次重复。供试水稻品种为皖稻68。【结果】免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但是降低了水稻生育中、后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同时免耕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NO3--N含量,降低了主要生育时期10—20 cm土层NO3--N含量,有利于减少耕层土壤NO3--N的淋失。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 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容重,增幅为3.06%—6.25%。产量结果显示,免耕使水稻减产4.11%—7.70%。【结论】免耕稻田自拔节期后期土壤NH4+-N供应量的减少使免耕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氮素吸收量均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导致免耕水稻成穗率的减少,是免耕水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免耕 水稻 产量 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氮肥对稻油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09-2011年连续3年4季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掺混比例对水稻-油菜轮作系统中的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民习惯施用普通尿素处理(N 180 kg·hm-2)相比,等氮量下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用量为7:3的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和油菜增产效果最好,平均产量分别为9 934和2 117 kg·hm-2,增产7.00%和17.03%;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和油菜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平均分别增加9.76~25.84和3.85~10.67个百分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有显著增加。

关键词: 水稻 油菜 控释氮肥 产量 氮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