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玮 1 ; 王世济 1 ; 左晓龙 1 ; 阮龙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新安5号;种植密度;农艺性状;产量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14 年 18 期
页码: 36+65
摘要: 以玉米新品种"新安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密度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对新安5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密度水平下,新安5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穗长显著变短,株高和穗位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不同密度间的倒伏率、空秆率、行数差异较小。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粒数和单穗重显著减少,千粒重变化较小。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新安5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 302.19株/667m2。在太和、界首2个试点进行了密度为5 000株/667m2的小面积生产示范,均表现为高产、稳产,示范效果明显。
- 相关文献
[1]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姜涛,李玮. 2015
[2]玉米综合系选育研究初报. 张会南,左晓龙,童有才,龙正容. 1993
[3]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适宜密度研究. 王世济,武文明,陈洪俭. 2016
[4]氮密互作对淮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冠层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黄波,张妍,孙建强,陈翔,张林,朱玉磊,刘惠惠,魏凤珍,宋有洪,李金才. 2019
[5]优化栽培对油菜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袁嫚嫚,邬刚,胡润,孙义祥. 2015
[6]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烤烟上部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叶田会,杨雪,封俊,曾宗梁,杨建春,阎轶峰. 2024
[7]江淮黄褐土壤芝麻肥效研究. 赵莉,汪强,林勇翔,张祎. 2017
[8]保护性耕作和施用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许征宇,胡鹏,桑亚松,李立胜. 2009
[9]油菜黑胫病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荣松柏,胡宝成,陈凤祥,吴新杰,侯树敏,费维新,李强生. 2015
[10]夏播绿豆不同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杨勇,周斌,杨超华,张丽亚. 2015
[11]国际水稻所水稻品种在安徽的表现. 张效忠,台德卫,王元垒. 2001
[12]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苦荞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姜涛,孔令聪,王光宇. 2013
[13]大豆症青主要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王大刚,于国宜,杨勇,李杰坤,王峰,周林,黄志平. 2023
[14]安徽省不同生态环境下夏大豆新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胡国玉,杨勇,王雅楠,李杰坤,王大刚,吴倩,王维虎,黄志平. 2024
[15]沿淮地区夏玉米喷施“金得乐”的安全叶龄研究. 王世济,阮龙,王俊,武文明,陈洪俭. 2012
[16]2019-2024年安徽省审定粳稻情况分析与育种研究. 邹禹,占新春,任义,程从新,王接弟,李国庆,许恩定,张培江. 2024
[17]白云石对酸性红黄壤上油菜、玉米的效应. 武际,王文军,朱宏斌,郭熙盛,叶舒娅. 2002
[18]草地贪夜蛾对不同生育期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 陈浩梁,林璐璐,钟永志,张峰,谢明惠,张光玲,苏卫华. 2022
[19]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李孝勇,王文军,朱宏斌. 2005
[20]间作条件下秸秆覆盖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黄国勤,赵其国.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
作者:储昭康;王世济;毕健健;张林;彭晨;陈翔;武文明
关键词:播期;夏玉米;穗粒数;灌浆特性;产量
-
SAPEI在皖北夏玉米苗期涝渍监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许莹;王晓东;王猛;张林;王世济;武文明
关键词: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SAPEI);苗期涝渍指标;夏玉米;皖北地区
-
设施栽培鲜食玉米“彩甜糯100”生长和产量对秋季播期的响应
作者:张林;武文明;周登峰;彭晨;王世济
关键词:鲜食玉米;秋季播期;设施栽培;反季节上市;产量;效益
-
鲜食糯玉米及其亲本贮藏过程中淀粉回生特性的研究
作者:邵子晗;张玮;宋玉;洪莹;陶澍;刘超;郄雪娇;龚勋;阮龙;曹磊
关键词:鲜食糯玉米;贮藏;淀粉回生;水分分布
-
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刘明利;张玮;王俊;丁舰舟;阮龙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发病原因;种质资源;防治对策
-
黑糯玉米新品种"珍珠糯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作者:张玮;王俊;阮龙
关键词:黑糯玉米;珍珠糯8号;选育;栽培技术
-
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作者:彭晨;王世济;张林;武文明
关键词:玉米;品种;性状;产量;抗性;江淮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