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摊放(萎凋)技术对茶鲜叶游离氨基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6

摘要:鲜叶原料是制茶品质的基础,而其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叶品质的重要成分,是茶叶鲜爽味和香气的主要组分。合理利用茶叶初制加工过程的鲜叶摊放(萎凋)工序可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且不同的摊放(萎凋)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制茶工序及成茶的品质。本文从茶鲜叶摊放(萎凋)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光照、气压、含水量等内外因子对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作一综述和展望,以期为不同茶类初制鲜叶摊放(萎凋)工艺优化,提高成品茶游离氨基酸含量探索新的技术组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鲜叶 摊放(萎凋)技术 游离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生产中出现的微粉现象,研究了人工高温和分期播种情况下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型不育系9012A和杂合型不育系12-204A的不育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不育系在一定高温胁迫下,均出现育性转换现象,但对高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对于9012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介于30~35℃之间;40℃持续处理16~32h,或者间歇处理3h/d×6d、6h/d×5d、9h/d×4d、12h/d×3d、15h/d×2-4d(累计40℃处理18~60h),或35℃间歇处理15h/d×2-4d(即35℃累计30~60h)均发生育性转换,其中35℃时15h/d×3d(即35℃累计45h)处理育性转换最为明显,说明高温对9012A育性转换具有累加效应。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从2014年10月16日到2015年2月9日,即秋冬播种,避开30℃以上持续高温)的不育性彻底稳定。对于12-204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9℃,不低于29℃时育性发生转换,其中35℃15h连续处理育性转换效果最为明显;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均发生育性转换。当高温胁迫下育性发生转换时,9012A和12-204A均可自交结实,但是结实性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高温胁迫 育性 自交结实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质糖比对草鱼幼鱼脂肪代谢及应激机能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16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蛋白质糖比(P∶CHO)对草鱼幼鱼脂肪代谢及应激机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饲料蛋糖比为影响因素,共配制了6组等脂等能饲料,对应的蛋糖比分别为2.00,1.50,1.14,0.88,0.67和0.50。试验鱼饲养于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草鱼幼鱼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料P∶CHO的下降显著升高。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总脂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苹果酸酶活性均随着饲料P∶CHO的下降显著升高。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随着饲料P∶CHO的降低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血浆皮质醇含量随着饲料P∶CHO的降低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溶菌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当饲料P∶CHO为0.88时,草鱼幼鱼血浆总蛋白及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P∶CHO最低组,但与其他4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表明,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过多的糖类可转化为脂类,最终导致血液中血脂含量的升高。此外,较高的蛋白质及糖水平均会引起草鱼应激反应,造成其免疫机能受损伤。

关键词: 草鱼 蛋糖比 脂肪代谢 抗氧化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湖南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加快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在安徽省的示范推广,促进品种更新换代,2015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了中薯4号等8个优质马铃薯品种,并以中薯3号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薯10号、中薯11号及中薯8号平均鲜薯产量较对照增产48.33%、35.69%、34.34%。这3个品种产量、抗病性和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安徽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中薯系列 比较试验 安徽

绿色丝胶蛋白质功能特性研究

中国蚕业 2016

摘要:以选配的纯丝胶蚕品种组合(绿S、白S)生产的全天然绿色纯丝胶蚕茧、白色纯丝胶蚕茧以及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JS)生产的白色普通蚕茧、远缘杂交的蚕品种生产的黄色普通蚕茧、远缘杂交的蚕品种生产的白色普通蚕茧为材料,对绿色丝胶蛋白质的部分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绿S蚕茧的丝胶蛋白质抗氧化能力最强;在丝胶蛋白浓度为1 mg/m L时,绿S蚕茧的丝胶蛋白质比JS蚕茧的丝胶蛋白质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米曲霉、黑曲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大2.5、3.1、1.5、1.7、2.3、1.5 mm;在315~500 nm的波域内,绿S蚕茧的丝胶蛋白质仍然具有较强的紫外吸收能力,表明其具有更为优异的抗氧化、抗菌、紫外线遮蔽等功能特性,该结果为绿色丝胶蛋白在化妆品、保健品、医药等领域的创新产品研发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丝胶蛋白质 纯丝胶蚕茧 抗氧化性 抗菌性能 紫外吸收光谱 功能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桑生态型立体栽植关键技术集成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

摘要:果桑是药食同源植物,属于第三代具有显著保健功效的水果。果桑全身都是宝,桑叶、桑果(桑椹)、桑枝和桑白皮都是名贵中药材,而桑果又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并可开发成桑果酒、桑果酱、桑果醋及桑果色素等多种精深加工产品和具有降血糖、促睡眠、抗衰老、补硒等作用的功能性保健品,果桑正在成为保健产品及中药材的新兴产业,市场开发前景广阔。江淮地区种植果桑始于2005年,一直以来,病、虫、草、鸟害等问题得不到彻底防控,尤其是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牛骨骼肌生长发育分子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牛业科学 2016

摘要:骨骼肌发育是肉牛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与肉牛的产肉力等经济性状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肉牛骨骼肌发育过程中的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miRNA以及表观修饰作用,对影响肉牛肌肉发育的关键因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牛肉质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骨骼肌 肉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白金针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本土栽培的优良金针菇栽培品种,对8个金针菇品种的菌丝生长特性、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针菇品种江淮1号菌株菌丝洁白,长势较好,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最高,因此江淮1号可作为优良金针菇品种在江淮地区推广栽培。

关键词: 金针菇 优良菌株 江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蒙1001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 2016

摘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抗病、早熟夏大豆新品种蒙1001,具有丰产性、稳产性好,生育期短,抗病、抗逆性好等特点,2014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高产 抗病 夏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庭经营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从农业生产规律、农业劳动特征层面分析得出家庭经营适应农业自身规律,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理论层面分析了家庭经营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了农业生产中家庭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理解家庭经营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家庭经营 理论基础 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