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安徽省马铃薯虫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农业灾害研究 2016

摘要:马铃薯具有耐旱、耐脊薄、适应性广的特点,安徽省各地均有种植。马铃薯虫害多种,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达70%以上。文中分析了安徽省马铃薯主要的虫害种类及其特点,并提出了预防和补救措施,为广大种植户防治马铃薯虫害提出了参考。

关键词: 安徽 马铃薯 虫害 预防 补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鳖鱼共生系统种养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2016年,课题组承担了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稻鳖鱼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结合关键技术研究"。该文主要介绍了稻鳖鱼种养结合的相关技术参数。通过试验研究分析,稻鳖鱼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明显,实验结果表明每hm2收获生态水稻9030 kg,净增产优质鳖349.5 kg,净增产鱼135.9 kg,纯收益101 633元,投入产出比为1∶2.36,显著提高了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稻鳖鱼共生系统 种养技术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油菜钾肥施用效果及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研究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2009连续4个年度在安徽省冬油菜生产区布置油菜钾肥肥效试验73个,研究施用钾肥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油菜籽粒相对产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关系,确定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结果表明,油菜施用钾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钾后油菜平均产量达2 558 kg/hm~2,比不施钾增产509 kg/hm~2,增产率为28.1%。施钾每公顷平均增收1 349元,67.1%的试验点产投比>2.0,施钾收益显著。13.7%的试验点施钾后增产不增收。以相对产量<60%、60%~75%、75%~90%、90%~95%和>95%为标准,将土壤速效钾分为"严重缺乏"、"缺乏"、"轻度缺乏"、"适宜"和"丰富"5个等级,处于各等级的土壤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7%、17.8%、65.8%、6.8%和6.8%,对应的丰缺指标分别为<30、30~60、60~110、110~140和>140 mg/kg。此研究建立的土壤速效钾丰缺指标可为安徽省冬油菜的钾肥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安徽 油菜 钾肥效应 土壤速效钾 丰缺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鱼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农技服务 2016

摘要:本文介绍了鳜鱼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池塘养殖等技术。

关键词: 鳜鱼 生物学特性 苗种培育 池塘 养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NKI的猪蓝耳病文献计量分析

生物技术进展 2016

摘要:为了解我国猪蓝耳病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2004-2015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SCI、EI、核心以及CSSIC来源期刊的论文数据为对象,从论文的发表时间、论文所覆盖的学科、论文所属的期刊分布、论文研究层次分布、主要基金项目来源、作者和研究机构、关键词词频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比较。我国猪蓝耳病研究相关论文主要集中于畜牧与动物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猪蓝耳病研究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08年;核心期刊《动物医学进展》载文最多,畜牧兽医、动物相关期刊是猪蓝耳病研究论文发表的主要期刊;主要研究学者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其中论文数量发表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农业大学;目前猪蓝耳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包括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疫苗的研制和猪蓝耳病的有效防控。防控猪蓝耳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疫苗,但是传统的控制方法,对于新出现的变异蓝耳病病毒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加强猪蓝耳病病毒遗传变异的监测,掌握病毒的变异趋势是当前猪蓝耳病研究的前沿领域,而研发更为有效的疫苗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CNKI 猪蓝耳病 研究现状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斯坦奶牛’产后期乳汁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比较‘荷斯坦奶牛’产后期乳汁中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双向电泳(2-DE)技术构建荷斯坦奶牛分娩当天,分娩后7d,分娩后15d,分娩后28d和分娩后35d乳汁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以3倍以上的表达变化用PDQuest 8.0分析.【结果】在这5个不同的时期共发现了8种差异蛋白,经MADIL-TOF-TOF串联质谱法分析发现这8种蛋白分别是:α-S2酪蛋白前体、β-酪蛋白、κ-酪蛋白前体、免疫球蛋白重链前体、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前体、cGMP磷酸二酯酶的α亚基、角蛋白I型细胞骨架10.【结论】根据这几种蛋白质的已有文献研究和蛋白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表明这些蛋白可能与初乳的被动免疫、物质运输和泌乳有关.

关键词: 荷斯坦奶牛 产后期 乳汁 蛋白质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繁殖大鲵的关键技术

养殖与饲料 2016

摘要:非原产地人工繁殖大鲵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大鲵人工繁殖。对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促使雌雄亲体性腺发育同步成熟;依据性腺发育的综合特征判定,在最佳的繁殖时间段对大鲵进行催产和人工授精;根据大鲵受精卵发育特点,设计专用孵化装置,提高孵化率。在2012-2015年的4批次试验中,累计繁殖♀41尾,♂36尾,受精率分别为45.7%、62.3%、85.0%和86.2%,孵化率为分别为28.6%、56.7%、71.4%和72.6%,4年共计繁殖苗种9 089尾,繁殖后的亲鲵体质健康,成活率100%。

关键词: 大鲵 促性腺发育 人工繁殖 孵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升金湖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生物学杂志 2016 CSCD

摘要:根据2013年1月、4月、8月和11月的监测数据,对升金湖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升金湖水体中叶绿素a分布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其季节变化范围为0.28~30.39μg/L,平均值为(6.83±5.60)μg/L,最小值出现在冬季,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叶绿素a浓度在冬、春季较低,夏、秋季较高。在空间分布上,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即在下湖区最高,其次是中湖区,上湖区最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PCA分析表明,升金湖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溶解氧及浊度均呈极显著相关,与总磷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升金湖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时空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智慧包装的小麦种子防伪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小麦种业假冒伪劣、窜货等问题,为了加强小麦种业的安全防伪以及提高其智能化监督和管理水平,在现有溯源、智慧包装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小麦种子身份证的防伪溯源码编码方案。消费者通过扫码追溯并依据追溯防伪验证模型进行验证,实现小麦种子真伪的判定;同时设计了一种根据溯源防伪验证记录分析的防伪预警模型,智能化展示可能问题小麦种子的地点分布和影响程度。根据研究结果设计相应的系统平台并应用于小麦种业中,系统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地实现小麦种子的追溯、防伪和预警,保障种业安全,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种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小麦种子 防伪 智慧包装 溯源 预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不同组织结构中纤维素酶的活性差异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纤维素酶是重要的水解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新陈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茶树中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特征,以茶树品种‘凫早2号’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组织结构中纤维素酶3种主要组分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内切葡聚糖酶在茶树一芽四叶中随着叶片成熟度增加,酶活性增加,表现为:第四叶>第三叶>第二叶>第一叶>芽,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相反趋势;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都是在第四叶活性最低。内切葡聚糖酶在茶树花朵中活性最高,而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分别在叶片、果皮中活性最高。胞质蛋白中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膜蛋白中的酶活性,但胞质蛋白、膜蛋白中都未检测到外切葡聚糖酶活性。

关键词: 茶树 组织器官 亚细胞结构 纤维素酶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