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粮食产量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根据安徽省2006-2014年的粮食统计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并对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几年安徽省的粮食总产量将呈持续上升趋势;各主要影响因子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关联,其中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化肥施用量、粮食单产、农用柴油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农业财政支出。通过对安徽省粮食产量预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太平猴魁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中国茶叶加工 》 2016
摘要:测定太平猴魁茶香气成分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溶性总糖、咖啡碱等主要物质的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太平猴魁茶的品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平猴魁茶香气以清香为主,滋味醇厚;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溶性总糖、咖啡碱平均含量分别为44.2%、28.16%、5.09%、3.48%、3.63%,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酚氨比在4.44~6.78范围内。太平猴魁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可能为雪松醇、香榧醇、氧化芳樟醇、橙花叔醇、壬醛、庚醛、苯甲酸芳樟酯、新植二烯、β-紫罗酮、叔丁基对甲酚,各成分分别占香气总量的5.29%、5.59%、2.03%、3.04%、2.64%、6.62%、7.10%、7.66%、1.73%、23.97%。


温带气旋对一代粘虫迁飞的影响:2015年个例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一代粘虫Mythimna separate(Walker)蛾大多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集群外迁,而此时我国温带气旋活动较为频繁,由气旋活动引起的风场条件的变化会对一代粘虫的迁入区分布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阐明温带气旋对一代粘虫迁飞过程的影响是预测2代粘虫发生的重要前提。【方法】通过在江苏姜堰、安徽金安和山东宁津设立高空灯监测点,获取三地粘虫空中种群过境动态,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模式输出的精细风温场资料分析2015年温带气旋对一代粘虫迁飞的影响。【结果】2015年5月东亚反气旋频繁过境,一代粘虫在反气旋影响下多往西南和西北方向迁飞。6月上旬在东北低涡和蒙古气旋的影响下,一代粘虫可迁入东北地区为害。【结论】春夏之交频发的温带气旋是导致我国二代粘虫大范围为害的重要原因。


高产抗倒伏大豆皖豆31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介绍高产大豆新品种皖豆31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方法]皖豆31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以蒙91-413为母本、泗豆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该研究描述了皖豆31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皖豆31参加2009~2010年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2 730.6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7.33%,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3 d,单株有效荚数42.9个,百粒重18.8 g,子粒蛋白质含量44.04%,粗脂肪含量18.66%,最佳种植密度范围为22.5万~30.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皖豆31是高产、优质、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早中熟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高产抗倒伏大豆 皖豆31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种猪群中五种主要疾病的预防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2016
摘要:如何防止种猪群中五种重要的猪病发生?答案的关键往往在于种猪群本身。毕竟,只有阴性母猪才能繁殖出阴性仔猪。为了消除种猪群中的病原体,疫苗和抗生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后者。作为一名兽医,预防猪的传染病是本人最主要的课题。任何有关病原体处理和如何预防的论文都会涉及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人们避免很多麻烦。最好从种猪群的健康开始入手。在购买种猪前要得到它们的健康报告,这可以让


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分析及控制
《肉类工业 》 2016
摘要:为了确定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及主要控制环节,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根据食品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分析测试了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车间环境、车间用水、操作人员、器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并测试了加工过程中7个工艺点的鸡肉微生物变化情况。得出新鲜白条鸡、冷却清洗、涂蜜、整形为微生物主要污染环节,其中原料和涂蜜环节受污染最严重。通过分析加工过程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建立了基于微生物危害的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主要为冷却清洗、涂蜜、卤制、整形和杀菌为主要控制点,同时油炸和卤制车间内环境微生物也需要有效控制。生产符离集烧鸡需重点加强卫生管理,降低产品初始菌数,改善产品质量安全性。


机械损伤对茶树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明确机械损伤对不同茶树无性系品种叶片和新梢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茶树无性系良种舒茶早、凫早2号、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正常茶树叶片中PAL活性和茶多酚含量变化的月节律,以及机械损伤诱导叶片和新梢PAL活性和茶多酚含量的时序变化。[结果]各品种未做任何损伤处理时,PAL酶活之间无明显差异,机械损伤1 h后,不论是轻修剪还是重修剪,3个品种间的PAL酶活均差异极显著;机械损伤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较PAL酶活有时间上的延迟;机械损伤对茶树新梢的PAL酶活和茶多酚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结论]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机械损伤对茶树生长和抗逆性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应答机理提供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