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廖华俊(精确检索)
77条记录
不同施氮量对稻茬田马铃薯干物质·氮素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以费乌瑞它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N 0、86、124、161、248 kg/hm2)对马铃薯干物质累积规律、氮素累积规律、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氮素累积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马铃薯最高产量在施氮量为124 kg/hm2(N2处理),与N0处理相比,N2处理块茎产量显著增加了19.8%.通过曲线回归分析得出,马铃薯的最佳施氮量为137.6 kg/hm2.马铃薯氮素吸收利用率以施氮量124 kg/hm2处理最高,为37.1%,其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均以施氮量86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293.1、35.7、97.4 kg/kg.在安徽稻茬田马铃薯生长中适宜施氮量应控制在130~150 kg/hm2.

关键词: 马铃薯 稻茬田 氮肥 氮素累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新品种‘皖马铃薯1号’的选育

中国马铃薯 2018

摘要:‘皖马铃薯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Ari’作母本,‘Sientje’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68 d。块茎扁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薯皮光滑。干物质含量18.15%,淀粉含量12.67%,还原糖含量0.09%,粗蛋白含量1.98%,维生素C含量176.80 mg/kg。抗马铃薯晚疫病。2013~2015年在安徽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03 kg/667m2,较对照‘中薯3号’增产12.61%。适宜在二季作区春、秋2季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皖马铃薯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皖马铃薯2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皖马铃薯2号’是以‘Hirta’为母本、‘Gelda’为父本选育的早熟、优质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65 d左右。块茎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单株结薯数3~5个,单株块茎质量700 g左右,平均667 m~2产量2 100~2 800 kg,商品薯率达93%以上。干物质含量(ω,后同)19.53%,淀粉含量14.15%,粗蛋白含量2.32%,还原糖含量0.16%,维生素C含量197.5 mg·kg~(-1)。田间表现中抗马铃薯晚疫病,抗马铃薯卷叶病毒病和花叶病毒病。适应性强,适宜安徽等二季作区春、秋2季种植。2016年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园艺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皖马铃薯2号’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长丰县随机采集的20个草莓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鉴定,结果分离获得12个菌株。根据培养特征和形态学鉴定,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与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3周后植株表现出与田间发病相似的症状,重新分离能够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致病性检测,最终确定安徽省长丰县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致病性 rDNA-ITS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稻茬田利用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农学学报 2017

摘要:安徽是全国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也是小麦生产的次适应区域,其中稻作区传统种植模式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小麦、油菜生产处于亏损状态,冬闲稻田面积急剧扩增,亟待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笔者认为在安徽利用稻茬田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区位、气候、上市季节、土地资源、产量效益、机械化耕作等方面的优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减灾避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指出推进安徽稻田马铃薯产业发展,要加强配套技术研究、扩大稻茬马铃薯攻关示范成果应用、强化生产主体培育、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推进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

关键词: 安徽稻茬田 马铃薯 产业结构调整 全程机械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马铃薯主食化加工思路分析

中国马铃薯 2017

摘要:农业部2015年推进马铃薯主食化,意义显著,不仅有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而且有助于改善和丰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安徽省是马铃薯春季、秋季二作区,产量高、商品性好,但一般认为安徽省马铃薯主要是鲜食菜用为主,缺乏适宜加工品种。因此,结合国家政策和安徽省马铃薯种植现状,提出速冻马铃薯泥主食化加工思路,即先把马铃薯加工成速冻马铃薯泥贮藏,再加工成各种现有主食的思路,不但适应主食化产品快速消费习惯,最大程度降低加工成本,并且充分利用了资源,保证营养价值,提高农民、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优势和较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 速冻马铃薯泥 主食化加工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丹新品种凤丹1号与凤丹2号选育及配套栽培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凤丹1号"和"凤丹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通过混合选择育种选育而成。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凤丹新品种选育过程、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表现,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凤丹1号 凤丹2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草莓黄萎病病原的鉴定及主栽草莓品种的抗性评价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主要草莓种植区随机采集的18个草莓黄萎病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5个菌株,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分析,初步确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镰刀菌(Fusarium);选取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出的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同时根据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最终确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根据序列比对的结果显示该病原菌可能来源于橡胶、木薯、棉花等木本植物。研制出可用于该病原菌的孢子悬浮液大量制备的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解决了该病原菌由于菌丝生长过旺而产孢量很少的难题,同时申请了发明专利。通过人工伤根接种的方法将该病原菌的孢子悬浮液回接到健康草莓幼苗上,2周后植株表现出明显发病的症状。从发病植株中重新分离获得出该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人工接种鉴定的结果,最终确定安徽省草莓黄萎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对我国主栽的几个草莓品种进行黄萎病病圃鉴定,结果显示:枥木少女和红颜发病最重,其中红颜病株率最高,为17.79%;章姬、丰香和佐贺清香次之,而欧系和宁玉2个品种的黄萎病抗性较强。

关键词: 草莓黄萎病 尖孢镰刀菌 致病性 抗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及比较试验

中国马铃薯 2016

摘要:为了选育适合安徽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系,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13个新品系,以‘中薯3号’为对照,对参试品系的植物学特性、生育期、丰产性、抗性和块茎品质等进行观察记载、调查和测定。经过综合性状评价,新品系‘D671’、‘D514’和‘N138’较对照分别增产13.93%,10.70%和8.10%,且这3个品系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关键词: 安徽省 马铃薯 新品系 比较试验

安徽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湖南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加快优质马铃薯新品种在安徽省的示范推广,促进品种更新换代,2015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了中薯4号等8个优质马铃薯品种,并以中薯3号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薯10号、中薯11号及中薯8号平均鲜薯产量较对照增产48.33%、35.69%、34.34%。这3个品种产量、抗病性和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安徽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中薯系列 比较试验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