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液氮保藏菌种对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皖平菇1号为试验材料,对菌种液氮保藏过程中的降温方式、保护剂、解冻3个关键环节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正交试验9个不同的处理中对菌种萌发率影响最小的条件处理组合为不加保护剂直接放入液氮,38~40℃水浴解冻;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最小的处理组合为-70℃-液氮逐步降温,10%的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38~40℃水浴解冻;对子实体平均产量影响最小的处理组合为4℃--20℃--70℃分别放置2 h的逐步降温法,10%的蔗糖水溶液作保护剂,38~40℃水浴解冻。保护剂和解冻方式的选择对菌种影响较大,结合成本等其他因素综合考虑,不加保护剂直接将菌种放入液氮,38~40℃水浴快速解冻的处理方式为最佳选择。

关键词: 平菇 液氮保藏 保护剂 降温 解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安徽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加强菌种管理,提高制种技术;开发栽培新材料,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食用菌产业化进程;建立食用菌生产安全体系,加强执法,提高其品质和安全性;合理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资源,大力发展食用菌产品深加工。

关键词: 食用菌 现状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磺和酒糟对烤烟生长和烟叶品质以及碱性土壤pH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碱性烟田土壤改良的有效技术并提高烟叶质量,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磺用量(0.1、0.2、0.3kg/m2、0.1kg/m2+3.0kg/m2酒糟)对碱性土壤pH、烤烟生长及其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碱性土壤施用0.1~0.3kg/m2的硫磺能够显著降低烤烟根区土壤的pH值,降低幅度达到0.3个单位以上。(2)硫磺能促进烟苗根系的早发快长,在烤烟移栽30d时,处理植株根、茎、叶的干重分别比相应对照增加16%~37%、9%~28%和17%~25%;与对照相比,中等用量硫磺(0.2kg/m2)和低用量硫磺配合酒糟(0.1kg/m2+3.0kg/m2)能够显著增加烟叶的产量和上中等烟比例。(3)硫磺能够显著增加中部烟叶氮含量,协调还原糖与烟碱的比值,0.1~0.2kg/m2硫磺能够显著增加烟叶氮和烟碱含量,且0.1kg/m2硫磺配合3.0kg/m2酒糟施用的效果更显著,但0.3kg/m2的硫磺处理效果较弱。研究表明,施用适量硫磺可显著降低碱性土壤的pH值,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且硫磺0.2kg/m2和硫磺0.1kg/m2配合酒糟3.0kg/m2是碱性烟区土壤改良、提高烟叶产质量的较有效技术措施。

关键词: 硫磺 烤烟 pH 碱性土壤 烟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黄期不同变黄程度对清香型烤烟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烟农准确把握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变黄程度做指导。[方法]针对烤烟品种红大与云烟85的烘烤特性,对不同部位的烟叶在变黄期设置不同的变黄标准,对烤后烟叶的品质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2个品种烤后烟叶的质量变化有所不同。在外观质量上,红大逐步改善,云烟85先提高后降低;在化学成分上,红大3个部位的表现基本一致,总氮含量逐步降低,还原糖含量逐渐提高,其他指标影响不大,云烟85下部叶总氮、糖含量表现与红大相似,中上部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不大;在评吸质量上,2个品种评吸指标的变化总体趋势是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中、上部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有提高的趋势,余味逐步改善,杂气、刺激性略有增加,但部分评吸指标变化幅度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满足卷烟工业对特色烟叶原料的需求及烤后烟叶的提质增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变黄程度 外观 内在 评吸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807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早籼807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高产稳产、抗病能力较强的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7 699.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8.25%。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814.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1.66%。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抗-感纹枯病,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较好,综合指标达四~三级食用稻等级标准。全生育期108 d左右,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关键词: 早稻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鲫肠道内抑制嗜水气单胞茵的潜在益生菌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淡水渔业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养殖的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肠道中分离纯化得到60株具有不同特征的菌株,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指示菌,点种法初筛得到12株菌株,再通过牛津杯实验筛选出4株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4 mm以上)的益生菌疑似株,并进行了耐热试验、耐酸试验和人工肠液耐受试验,筛选出最符合益生菌功能特性的菌株YJ -9.该菌株在90℃高温水浴30 min后相对存活率为1.51%,在pH3的液体培养基中4h内相对存活率为8.37%,活菌数都保持在106 CFU/mL以上,并且可以在人工模拟肠液中缓慢生长.在急性毒力实验中,10倍于实验剂量的菌株YJ-9对银鲫无毒,动物保护实验证明菌株YJ -9能有效增强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抵抗力,相对保护率达到80%.研究结果表明,菌株YJ -9可以作为一个新的饲用微生态制剂候选菌种.

关键词: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益生菌 抑菌 相对保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鳊鱼出血病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ERIC-PCR指纹图谱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鳊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鳊鱼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进行16S rDNA特异性分子鉴定。分析嗜水气单胞菌的生化特征,并构建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指纹图谱。[结果]分离株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嗜水气单胞菌的标准菌株序列相似度达98%~99%。分离菌的生化特征结果均呈阳性。同一菌株的ERIC-PCR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型溯源。[结论]该研究为预防和控制鳊鱼出血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鳊鱼出血病 病原鉴定 ERIC-PCR分子指纹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小麦超晚播(11月21日,较适宜播期晚30天左右)条件下,密度、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追肥时期对超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以密度450×104株/hm2、孕穗期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846.5kg/hm2。密度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追氮时期对千粒重影响显著,随追氮时期的推迟而增加。增加密度和推迟追氮时期,旗叶叶片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PSⅡ的活性(Fv/Fo)提高,增大了PSⅡ的潜在活性,有利于叶片所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追氮时期的延迟,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推迟追肥至孕穗期可以改善超晚播条件下强筋小麦的籽粒品质。

关键词: 超晚播 密度 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春温度变化对砀山酥梨芽萌发及坐果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冬季温度变化对砀山酥梨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露地栽培砀山酥梨为对照,设置棚室加温、棚室栽培的砀山酥梨为处理。结果表明,初春温度变化,对砀山酥梨芽存活、花序坐果率无显著影响;对坐果率和果实的脱萼率有显著影响。温度升高,花芽和叶芽萌动期均提前5 d左右,且花期相对较长;对花芽和叶芽的萌发速率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砀山酥梨 初春温度 芽萌发 坐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水平与构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肉质影响

饲料研究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克氏原螯虾规模化人工养殖的开展,其营养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蛋白水平及其构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进而推荐克氏原螯虾饲料中蛋白含量以30%为宜,其中鱼粉含量5%~9%为佳,脂肪含量5%~6%,钙含量≥1.8%,总磷含量≥1.0%。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蛋白水平 构成 生长性能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