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P_(SAG12)-ipt嵌合基因转化马铃薯体系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PSAG12-ipt嵌合基因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对影响马铃薯遗传转化的多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茎段分化效率高于叶片,马铃薯愈伤诱导和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25mg/L+NAA 0.25mg/L+2,4-D 0.25mg/L,添加1%Na2SO3能有效防止褐化;茎段愈伤诱导和分化苗生根最适的Kan浓度分别为50mg/L和75mg/L;外植体预培养2d,OD600为0.2~0.5的农杆菌浓度侵染8min、共培养3d后进行选择培养能有效地提高植株再生能力.用PSAG12和ipt双重PCR检测再生植株,阳性转化率为65.8%.South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多以单拷贝形式整合进马铃薯基因组中.

关键词: PSAG12-ipt 遗传转化 马铃薯 细胞分裂素(CTK) 根癌农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脚麻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青脚麻鸡的新城疫(ND)和禽流感(AI)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了3个鸡场青脚麻鸡在1~30日龄的AI H5、AI H9和ND母源抗体水平,并计算相应母源抗体的半衰期。[结果]3个鸡场的AI H5母源抗体水平均较低,1日龄母源抗体HI效价分别是5.8log2、7.2log2和6.0log2,AI H9和ND的母源抗体水平相对较高。青脚麻雏鸡的AI H5、AI H9和ND母源抗体平均半衰期分别为2.49、2.87和2.22 d。[结论]青脚麻雏鸡的AI H5首免日龄推荐为3~6日龄,AI H9和ND首免日龄推荐为7~12日龄。

关键词: 新城疫 禽流感 母源抗体 青脚麻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涌浪机对翘嘴红鲌精养塘溶氧调控效果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涌浪机增氧效果,进行了不同天气下(晴天、夜间、阴雨天)涌浪机(0.75 kW)与叶轮式增氧机(3.0 kW)对精养塘溶氧与水质调控对比试验。测试显示:晴天,相对于起始时溶氧,涌浪机塘上下水层最大升幅分别为6.4 mg/L、7.1 mg/L,较叶轮式增氧机塘(5.9 mg/L、6.5 mg/L)和对照塘(5.3 mg/L、4.0 mg/L)高,涌浪机增氧能力较佳;夜间,涌浪机塘上下层溶氧在3.0 mg/L、1.6 mg/L左右,低于叶轮式增氧机(3.8 mg/L、2.6 mg/L),增氧效果欠佳;阴雨天,3个塘口上层溶氧最大升幅分别为:涌浪机1.7 mg/L,叶轮式增氧机2.6 mg/L,对照塘1.0 mg/L,涌浪机增氧次于叶轮式增氧机。pH值分析表明,长期使用涌浪机,pH值更接近于鱼类最适范围(7.0~8.5),可改善水质。因此,涌浪机应与其他增氧机械配合使用,将会取得更好的增氧效果。

关键词: 溶氧 增氧 涌浪机 叶轮式增氧机 翘嘴红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鳖·鱼·虾混养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稻田鳖、鱼、虾混养技术模式,克服高密度单养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疾病频发、风味下降等问题。[方法]选择3块水源、排灌设施等条件良好的稻田作为试验田,进行鳖、鱼、虾混养试验,分析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果]经过10个月饲养,共收获商品鳖6 904.3 kg、商品虾1 428 kg、商品鱼3 744 kg、收割稻谷24 625 kg,其中日本鳖、青虾饵料系数分别为1.8、1.6,实现总产值81.3万元,纯利润43.2万元,平均利润127 065元/hm2,投入产出比1∶2.13。[结论]该混养模式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值得在安徽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稻田 日本鳖 青虾 混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闭花授粉基因cl7(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遗传分析和定位水稻闭花授粉突变体新基因,了解水稻开花机理,利用闭花授粉基因防止转基因作物花粉漂移。【方法】通过EMS对优良粳稻品种H02进行诱变,发现了一个新的闭花授粉突变体8m30。利用突变体8m30与正常开花授粉材料广恢102配制的杂交种和相应的自交分离群体,采用形态特征观察、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统计和遗传分析、基于图位克隆的基因定位等技术方法,对突变体8m30的表型、遗传和基因定位进行研究。【结果】突变体8m30与野生型H02相比,株高变矮,株型变紧,穗着粒密,在整个抽穗授粉过程中,颖花不张开。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的RM21964和RM23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 cM和0.3 cM,两者间的物理距离为160 kb,与标记RM21971共分离,是一个尚未报道的基因,暂命名为cl7(t)(Cleistogamy 7(t))。【结论】水稻闭花授粉突变体8m30由位于第7染色体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位于第7染色体的RM21964和RM234之间160 kb范围内。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闭花授粉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垄作覆膜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垄作和覆膜栽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垄作和覆膜栽培能够提高冷浸田土壤温度,促进水稻早期的生长发育,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水稻增产129.8~652.5kg/hm2,增产率达2.25%~11.32%。[结论]垄作和覆膜栽培两者结合的增产效果优于单一垄作处理,其中以窄垄+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 皖南山区 冷浸田 垄作栽培 覆膜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芽糙米中y-氨基丁酸提取条件对快速检测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摘要:为确保快速检测比色法测定发芽糙米中y-氨基丁酸含量的准确性.分析了发芽糙米中y-氨基丁酸不同提取温度、溶剂对快速检测比色法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条件下,以水为溶剂从发芽糙米中提取的粗提液,用快速检测比色法测定,回收率为100.50%,重复性达到98.78%,精密度达到97.36%.

关键词: 发芽糙米 y-氨基丁酸 快速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噻呋酰胺和戊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病菌EC50值分别是0.139 3和0.135 6μg/ml,2种药剂的毒力相当;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病菌增效系数(SR)为0.828 3~2.535 0,部分配比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按照增效配比进行田间防效验证表明,225~375 g/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可达88.04%~97.61%,高于2个单剂的防效。[结论]噻呋酰胺与戊唑醇按5:1的比例复配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戊唑醇 水稻纹枯病 复配 联合毒力 田间药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专用肥配方设计与效果验证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而推荐施肥的技术途径,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根据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磷钾肥恒量监控技术原理,设计安徽省玉米专用肥配方为17-13-15,于2011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安徽省玉米配方肥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施用配方肥(大配方处理)比农户习惯减小玉米第一节间长9.6%,降低穗位高8.1%,从而减小了玉米倒伏的风险;根据田块测土值推荐施肥(小调整处理)的平均产量是所有处理产量最高的,达到了8471kg/hm2,大配方处理的平均产量(8244kg/hm2),与小调整处理的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比农户习惯施肥的平均产量(7906kg/hm2)提高338kg/hm2。施用配方肥比农户习惯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5%,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玉米专用肥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同亲本组合对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个中籼稻不育系、8个中籼稻恢复系及由此配制的10个杂交稻F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稻F1稻米各组合间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异,10个F1中,以明两优6号、绿敏S/4HZ021和绿敏S/凤恢35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绿敏S/4HZ021赖氨酸含量最高,明两优6号亮氨酸含量最高;F1代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色氨酸未测)均高于双亲含量;母本中以绿敏S为好,用此母本选配的杂交组合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绿102S为母本的组合在所有组合中最低;父本对F1代氨基酸含量影响受母本所控制,需考虑配合力等因素。

关键词: 杂交稻 亲本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