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猪MHC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又称为猪白细胞抗原(SLA),由3个基因簇组成,即SLAⅠ、SLAⅡ和SLAⅢ,定位于猪7号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两边,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其基因表达产物在抗原递呈及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论文简述了SLA的基因定位、多态性、基因组结构和分子功能,介绍了SLA限制性T细胞抗原表位分析以及SLAⅠ分子晶体结构的解析,并对今后SLA的研究聚焦点进行了展望,认为应该深入探究具体SLA等位基因在控制免疫反应中的角色,分析感染和免疫接种后所产生的实际抗原表位信息,以及定量分析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等。
关键词: 猪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分子遗传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粪与蘑菇渣堆肥工艺对腐熟效果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养殖业和食用菌种植业废弃物的无害处理和资源利用以及鸡粪堆肥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了低C/N条件下鸡粪堆肥技术的应用效果。试验以鸡粪、蘑菇渣按照鲜质量比2∶1,初始含水率56%,C/N为16.2配比,进行了周期为58d的条垛式高温好氧堆肥。结果表明,堆肥开始后48h内堆体温度升高到65.0℃,55.0℃以上高温持续37d,物料彻底无害化。堆肥产品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为20.20、22.74和18.80g/kg,有机质含量456.80g/kg,符合有机肥农业行业标准,含水率、pH值、C/N等指标趋于稳定,腐熟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414”肥效对江淮黄褐土芝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芝麻的生产提供施肥的理论依据,采用"3414"测土配方试验设计,通过不同的NPK配比了解群体的生育变化并进行群体的产量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产量和氮磷钾配比,从理论上阐述对芝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供氮磷钾量分别为N82.95kg/hm2、P2O530.75kg/hm2、K2O69.15kg/hm2;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13.46%、P2O519.34%、K2O23.56%。由此得出,氮磷钾配施为N120kg/hm2、P2O545kg/hm2和K2O120kg/hm2能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提取条件对快速检测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保快速检测比色法测定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准确性。分析了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不同提取温度、溶剂对快速检测比色法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条件下,以水为溶剂从发芽糙米中提取的粗提液,用快速检测比色法测定,回收率为100.50%,重复性达到98.78%,精密度达到97.3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核盘菌遗传多样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卫星(SSR)标记,分析来自欧洲和中国的30个核盘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3对微卫星引物共扩增出21条清晰的谱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7条谱带,片段长度为158bp~358bp。根据SSR分析结果,30个核盘菌分离物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物种水平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39 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248 8。不同菌株群体的Nei遗传距离都较小,为0.009 6~0.049 6。其中俄罗斯群体和奥地利及英国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从30个菌株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看,核盘菌群体结构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许多地理来源相同的菌株分散在不同的组里。仅第三组组内的菌株地理来源一致,均来自于中国,且遗传距离比其他菌株的远。群体遗传分析显示,总群体的基因流比较高(2.111 6),基因分化系数比较低(0.191 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初探——以岗集现代苗木产业示范园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合肥岗集镇为例,对现代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和建设进行探讨。岗集现代苗木产业示范园是一个以花卉苗木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农业观光示范园,它将苗木的生产、经营和景观的营造相互结合,以此带动农业、林业、旅游等其他各类附属产业的共同发展。详细的介绍了岗集现代苗木产业示范园规划的背景、思路和内容,提出了有效的现代农业观光园的规划思路,以期为安徽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里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菌营养生长及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5℃均可进行营养生长并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在pH4~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并产孢,在pH7的条件下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而持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尤其不利于产孢。最适的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
关键词: 油菜黑胫病 菌丝体生长 分生孢子 产孢量 光温 碳源 氮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