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皖西白鹅3种常用蛋白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测定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0

摘要:为研究皖西白鹅对常用蛋白饲料原料豆粕、菜籽粕及DDGS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AAD),选取体重相近的56日龄皖西白鹅288只,随机分为24个饲喂栏,每个饲喂栏12只(公、母各半),试验期为35 d,0~28 d为预饲期,全部饲喂相同基础日粮;29~35 d为试验期,分别饲喂待测饲粮和无氮饲粮6 d,每种饲粮6个饲喂栏(重复),第35天早上饲喂前采集回肠食糜并测定食糜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显示:豆粕、菜籽粕和DDGS的平均SIAAD分别为88.30%、81.17%、88.99%,且豆粕和DDGS平均SIAAD显著(P<0.05)高于菜籽粕.豆粕中氨基酸的SIAAD如下:赖氨酸(Lys)81.27%、蛋氨酸(Met)95.14%、苏氨酸(Thr)85.08%、缬氨酸(Val)88.25%、亮氨酸(Leu)88.20%、异亮氨酸(Ile)87.33%、苯丙氨酸(Phe)91.66%、组氨酸(His)87.77%和精氨酸(Arg)92.18%;菜籽粕氨基酸的SIAAD如下:Lys 75.19%、Met 87.87%、Thr 82.96%、Val 84.25%、Leu 83.19%、Ile 81.94%、Phe 86.08%、His 84.39%和Arg 83.10%;DDGS中氨基酸的SIAAD如下:Lys 83.74%、Met 94.59%、Thr 90.85%、Val 91.97%、Leu 93.67%、Ile 91.38%、Phe 94.73%、His 90.59%和Arg 94.09%.该试验结果为豆粕、菜籽粕和DDGS在皖西白鹅饲粮上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制低氮饲粮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皖西白鹅 豆粕 菜籽粕 DDGS 氨基酸 标准回肠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不同比例的抗菌肽替代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不同比例的抗菌肽替代饲用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0日龄青脚麻鸡36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和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每个组120只,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半);试验期60 d.试验分2个阶段:0~21 d阶段,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盐霉素450 g/t+50%吉他霉素100 g/t,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菌肽100 g/t、抗菌肽200 g/t;22~60 d阶段,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吉他霉素20 g/t,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菌肽100 g/t、抗菌肽200 g/t.试验结果显示,0~21日龄,肉鸡日增重和料增重比试验各组间差异都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22~60日龄,日增重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增加了10.88%(P<0.05)、7.22%(P<0.05);料增重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降低了2.60%(P>0.05)、8.18%(P<0.05);试验全期,日增重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料增重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降低了1.66%(P>0.05)、7.05%(P<0.05).与对照组相比,肉鸡血清中IgA含量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提高了72.15%(P<0.01)、70.25%(P<0.01);IgG含量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提高了168.25%(P<0.05)、114.56%(P<0.05).肉鸡肠道中乳酸杆菌含量试验Ⅰ组、试验Ⅱ组比对照组分别增加9.11%(P<0.05)、0.22%(P>0.05).综上所述,与对照组(抗生素组)相比,肉鸡日粮中添加100 g/t或200 g/t抗菌肽其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肠道菌群等性能指标都要一定程度的改善.

关键词: 抗菌肽 肉鸡 生长性能 血清免疫指标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贮藏品质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丁香油添加到蟹黄鲜虾酱中,25℃恒温贮藏180d,通过对蟹黄鲜虾酱贮藏过程中丙二醛含量、总巯基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呈味物质含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结合滋味物质的味道强度值和味道当量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探索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贮藏过程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丁香油能抑制丙二醛的生成、总巯基的降低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添加丁香油的蟹黄鲜虾酱呈味核苷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味精当量值显著高于不添加丁香油的蟹黄鲜虾酱.研究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不仅具有抗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其贮藏稳定性和风味.

关键词: 丁香油 蟹黄鲜虾酱 脂肪酸 呈味核苷酸 游离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西白鹅对三种常用能量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研究

中国家禽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皖西白鹅对玉米、稻谷及麸皮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AAD),选取体重相近的288只56日龄皖西白鹅,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饲喂栏,每个饲喂栏12只(公母各半),于84日龄分别饲喂待测饲粮和无氮饲粮6d,采集回肠食糜并测定食糜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 显示:玉米、稻谷和麸皮平均SIAAD分别为89.31%、71.72%、74.67%,且玉米SIAAD显著高于稻谷和麸皮(P<0.05);玉米SIAAD分别为:赖氨酸(Lys) 84.64%、蛋氨酸(Met)76.57%、苏氨酸(Thr)88.31%、缬氨酸(Val)87.12%、亮氨酸(Leu)94.61%、异亮氨酸(Ile)84.84%、苯丙氨酸(Phe)94.17%、组氨酸(His)91.05%和精氨酸(Arg) 96.94%;稻谷SIAAD分别为:Lys 53.84%、Met 73.81%、Thr 58.63%、Val 68.43%、Leu 57.30%、Ile 58.91%、Phe 67.99%、His 77.24%和Arg 82.68%;麸皮SIAAD分别为:Lys 67.04%、Met 64.13%、Thr 65.78%、Val 75.35%、Leu72.88%、Ile 76.27%、Phe 79.90%、His 77.35%和Arg 84.20%.研究结果为合理配制皖西白鹅低氮饲粮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皖西白鹅 玉米 稻谷 麸皮 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日尺度的安徽省冬小麦生长过程阴湿害灾损评估模型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日尺度的冬小麦阴湿害评估方法,综合应用基于HP滤波趋势产量分解法的安徽省冬小麦历年气象减产率数据、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日尺度的标准化前期降水蒸散指数、日照百分率为阴湿害关键影响因子,通过有效阴湿害积与过程敏感性耦合方式,构建冬小麦全生育期阴湿害综合指数(overcast and waterlogging composite index,OWCI),并选取阴湿害典型年样本,分别以Logistic曲线敏感性、等敏感性两种方法计算的阴湿害综合气象指数OWCIs、OWCIe为自变量、气象减产率(△Y)为因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验证两种方法在冬小麦阴湿害评估中的差异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Y与两种方法的阴湿害综合气象指数均呈显著二次曲线相关,R~2分别为0.843、0.805;检验样本的△Y实测值与两种方法模拟值的R~2分别达0.685、0.573。对两种方法比较,Logistic曲线敏感性法建模的拟合性、误差、检验效果均优于等敏感性法,其气象减产率的均方根误差从7.78%下降到6.97%。应用Logistic曲线敏感性法模拟的2016年冬小麦阴湿害灾损率值与调查值基本吻合。反演计算的1981-2010年灾损率气候态均值南高北低,符合安徽省实际分布型,但2011年以来的灾损率均值普遍高于30年气候态均值,可见近年来阴湿害影响有加重趋势。因此,基于有效阴湿害积与过程敏感性耦合应用构建的冬小麦生长过程阴湿害灾损评估模型,能差异化表征不同阶段的阴湿害影响贡献,可应用于冬小麦阴湿害影响评估。

关键词: 安徽 冬小麦 有效阴湿害积 过程敏感性 灾损评估 日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院所坚持党建引领促进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0

摘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抓党的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文章加强统筹谋划、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扶志扶智、提升"造血"能力、开展产业扶贫等方面,对该院党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做法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党组织 脱贫攻坚 扶志 扶智 产业扶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关键词: 水稻 长江流域 产量 品质 温度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沿江平原不同年限烟-稻轮作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烤烟产质量的关系

土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省皖南池州和宣城主要植烟区开展试验,研究了皖南沿江平原区典型水稻土在烟–稻轮作下团聚体组成变化与烤烟产质量的关系.试验共选择9个轮作年限田块,其中池州4个,分别为烟–稻轮作0(即种植单季稻)、2、4、9 a,宣城5个,分别为烟-稻轮作1、3、5、8、12 a.结果表明:池州地区烟–稻轮作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随轮作年限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宣城地区烟-稻轮作1 a时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轮作年限土壤,且此级团聚体所占比例与轮作年限之间显著负相关.综合池州、宣城两地,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烤烟产量降低,但池州地区烟叶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中、上部叶中氯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上部叶中钾/氯比呈增加趋势;宣城地区其他轮作年限烟叶中、上部叶中糖/碱比均高于轮作1 a烟叶,且轮作5~8 a内适合优质烤烟生产(变化稳定).同时,池州地区上部烟叶刺激性和干燥感评分随着轮作年限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宣城地区上部叶香气特性评分随着轮作年限增加而增高.池州和宣城两地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与烤烟产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产量均受土壤2~5 mm团聚体pH的显著影响.池州地区土壤中2~5 mm团聚体含量与烟叶中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发现,池州地区烟叶中总糖含量受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土壤2~5 mm团聚体含量与理化性质对皖南烟区烤烟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施用秸秆、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等高效培育土壤团聚体的施肥方式,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升烟田土壤质量,保障安徽皖南烤烟适产、稳产、优质和风味独特.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组成 烤烟 产量 品质 烟稻轮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