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绿豆SSR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SSR标记以其数量丰富、多态性好、共显性遗传等优点在基础研究和育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绿豆基因组中的SSR标记依然较少。本研究将磁珠富集法和测序技术相结合高通量检测绿豆基因组SSR位点,鉴定出3,275,355个SSR位点,开发了2742个SSR标记。选取其中157个SSR进行PCR验证,发现有90个(57.33%)标记在10份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挑选40个条带清晰、多态性高、染色体上均匀分布的标记对90份绿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单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为2~8个,平均为3.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31~4.21个,平均为2.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在0.23~0.76之间,平均为0.51。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2~0.72,平均为0.43。聚类分析将90份材料分为2个类群,包含4个组。第I组主要由北方资源组成,第Ⅱ组种质来源较为分散,第Ⅲ组主要由山东的资源构成,第Ⅳ组包含多数河北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开发的多态性SSR标记不仅可以用于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也将在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绿豆 测序 SSR 引物设计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专用肥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不同新型小麦专用肥应用效果,以13种小麦新型专用肥为材料,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施肥(常规复合肥一次性基施)和推荐施肥(常规复合肥基施+拔节追尿素),施用新型专用肥后小麦分别增产-24.34%~2.72%和-11.82%~19.72%.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新型专用肥的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比传统施肥增加-9.97%~38.44%,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回收率分别提高-17.99%~19.67%、-18.96%~33.81%和-25.79%~69.04%.经主成分分析,总养分含量为48%的控失肥、保持性肥料、活性增效复合肥、活性尿素BB肥和控失增效二铵BB肥等5种新型专用肥的丰产增效综合效果较佳,可替代推荐施肥.

关键词: 新型专用肥 冬小麦 产量 氮素效率 主成分-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莴笋根茎部病害的病状特征及防治措施

农业灾害研究 2019

摘要:对莴笋灰霉病、腐败病、软腐病这3种常见莴笋根茎部病害的病原、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莴笋根茎部 灰霉病 腐败病 软腐病 病原 流行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量分施促进甘薯根系分化与块根膨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减氮运筹对甘薯根系生长发育、块根分化建成的影响,并讨论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为高产高效甘薯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2016年和2017年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本部试验基地黄棕壤上以商薯19和徐薯22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以常规习惯基施氮100 kg/hm2 (FP)为对照,在减氮20%的条件下,设置3种氮肥施用方式:全部基施(JS)、全部块根形成期(移栽后35 d)追施(KS)、50%基施+50%块根形成期追施(FS).于移栽后35 d(块根分化建成后期)、80 d(块根膨大期)和收获期挖根取样,调查不定根数、不定根根长、粗根和单株有效薯块的根径范围、根尖数、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测定根系活力、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结果]与FP处理相比,JS处理降低了单薯重,使块根产量显著降低,KS处理显著增加了单株有效薯块数,使块根产量分别提高7.61%(商薯19)和11.74%(徐薯22),FS处理提高了单株有效结薯数和单薯重,使块根产量分别增加22.10%(商薯19)和21.37%(徐薯22).同时,FS处理较FP处理增加了块根形成期和块根膨大期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尖数目,增强了根系活力,提高了地上部、根系及有效薯块干重和根系/地上部干重比值.相关分析表明,块根膨大期甘薯根系形态特征参数均与单薯重和产量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将施氮量由100 kg/hm2减至80 kg/hm2,并将其中一半氮肥在块根形成期追施,可有效促进甘薯根系生长和有效薯块的早期形成,保证单株结薯数,同时还可维持生育后期较高的根系活力,提高块根膨大期生物量和分配比例,有利于薯块的膨大和产量的增加.

关键词: 甘薯 减氮 根系生长 块根分化建成 块根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用牡丹在共和县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本文介绍了油用牡丹在青海省共和县的引种表现,并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一套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油用牡丹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用牡丹 引种表现 栽培技术 青海共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李府贡枣转录组测序的SSR和SNP特征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了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开发等研究,以李府贡枣不同处理枣果实的转录组序列为基础,分析了转录组数据中SSR和SNP位点的分布。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共获得了226 488条contig序列,其中有42 570条unigene在数据库中得到注释。利用鉴定简单重复序列的软件(MIcroSAtellite identification tool,MISA)进行SSR位点的搜索,共得到18 016个SSR位点,SSR位点的出现频率为0.43个/kb。SSR位点共包含164种重复基元,其中以A/T类型为主的单核苷酸重复所占的比例最高(6 942个,38.44%),其次是AG/CT类型为主的二核苷酸重复(6 113个,33.85%)和以AAG/CTT为主的三核苷酸重复(4 242个,23.49%),四核苷酸重复、五核苷酸重复和六核苷酸重复基本相同。在转录组得到的unigene中共发现SNP位点163 360个,发生频率为1/254 bp,6种单核普酸变异中以Transition类型的A/G和C/T发生频率最高,分别为总数的30.80%和30.49%;其他4种Transversion类型的SNP为C/G、G/T、A/C和A/T,分别占到总数的9.83%、9.78%、9.78%和9.32%。其中Transition类型显著高于Transversion类型,在转换类型中A/G和C/T发生频率基本一致,但以A/G发生频率略高。

关键词: 转录组 SSR SNP 特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设施草莓安全生产管控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本文从产地环境、栽培方式、整地施肥、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大棚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安徽省草莓安全生产管控技术,以期为草莓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草莓 安全生产管控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饲料在克氏原螯虾喂养中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优化植物源蛋白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探讨发酵饲料替代传统膨化饲料饲养克氏原螯虾的可能性。[方法]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3个菌种的混合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该工艺条件生产的发酵饲料来饲养克氏原螯虾。[结果]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固液比2∶1(g∶mL)、发酵时间96 h、温度32℃,且接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的比例为12∶3∶2;原料经过混合菌发酵后,小肽含量提高了约10倍,粗纤维含量有所降低,粗蛋白、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变化不明显。采用发酵饲料喂养的克氏原螯虾,在生长初期增重速率明显高于投喂膨化饲料的,发酵饲料组虾田水体pH和溶氧都略低于膨化饲料组,氨氮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发酵饲料更易于克氏原螯虾生长初期消化吸收,可部分代替膨化饲料使用,且对水质影响较小。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混菌发酵 发酵饲料 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棉花产业发展研究(2009-2018年)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从发展现状、形势分析、发展展望等方面对2009-2018年安徽省棉花产业进行了总结,对存在问题、发展潜力、发展方向及对策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咨询提供科学依据,为棉花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花 产业发展 产量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ndroid的植保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了实现农作物病虫害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的突出需求,提出基于Android的植保服务平台.该平台包括病虫害自动识别、地理信息可视化、典型病虫害及植保机构查询、病虫害防治方法科普等功能,平台设计了量大面广的农作物病虫害图文数据库,便于农户查阅资料.该平台在安徽省舒城县推广试用,测试显示各功能模块均达到了理想的运行效果,用户通过平台可以及时掌握当地病虫害的发生信息及防治方法,该平台实现了"互联网+"植保新模式.

关键词: 植物保护 病虫害识别 监测预警 手机终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