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素形态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秸秆循环利用和改善秸秆还田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不添加氮素(CK)、添加尿素(PU)、添加尿素硝酸铵(UAN)和添加石灰氮(CaCN2),周期120 d.结果表明,油菜秸秆腐解表现为前期快(0~30 d)、后期慢(30~120 d)的特征.120 d时,油菜秸秆累积腐解率为46.08%~52.34%,碳、氮、磷和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4.25%~51.52%、51.19%~54.87%、52.82%~58.45%和96.61%~97.46%.添加氮素可以显著促进油菜秸秆腐解.120 d时,添加氮素处理较CK处理油菜秸秆的累积腐解率提高10.80%~13.59%.不同形态氮素对秸秆的腐解特征和碳氮磷钾释放速率的效应不同.其中,PU处理秸秆腐解过程分两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30 d时油菜秸秆的腐解率达40.39%,30 d后腐解速率逐渐趋于稳定,120 d时腐解率达51.06%.UAN处理腐解过程分3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腐解减缓(30~6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30 d时腐解率达40.67%,30~60 d腐解率上升7.54%,120 d时腐解率为51.63%.CaCN2处理的秸秆腐解过程分两个阶段,快速腐解(0~30 d)和缓慢腐解(30~120 d);其促进腐解作用主要表现在60 d后,60 d时油菜秸秆腐解率达44.37%,120 d时腐解率为52.34%.与不施氮处理相比,120 d时UAN处理秸秆累积腐解率提高12.04%,碳、氮和磷累积释放率分别提高9.33%、7.19%和6.97%.各处理对秸秆钾的释放率影响不显著.综合来看,以UAN促进油菜秸秆腐解的效果较为显著.


猪流行性腹泻免疫抗体的ELISA检测及其与琼脂扩散试验相关性分析
《养猪 》 2019
摘要:为了解不同免疫程序对母猪初乳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抗体水平的影响,以及PEDV抗体的ELISA与琼脂扩散试验(琼扩试验)检测相关性,选取5家免疫程序不同的大型猪场,用PEDV IgA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其初乳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OD值大小不同的5组初乳样本,琼扩法检测其PEDV抗体效价并分析。结果显示,5家猪场初乳PEDV IgA抗体阳性率均较高,阳性率为94.00%~100%,阳性样本平均OD值为1.858 8~2.148 0,差异不显著;PEDV抗体琼扩几何平均效价与ELISA检测的OD值存在正相关性。分析表明,母猪产前进行猪流行性腹泻活疫苗和灭活苗各一次的组合免疫较为合理;对PEDV抗体检测琼扩法一定程度上可做为ELISA法的替代。


畜牧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管理信息化 》 2019
摘要:本文主要对畜牧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介绍了畜牧科研管理在整体实力、创新能力、学科发展、运行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可行性的发展建议,从跨行业合作、拓展科研范围、完善科研管理系统等方面为畜牧科研院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


肉桂醛替代肉用仔鸡日粮中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肉桂醛替代肉用仔鸡日粮中抗生素的使用效果,选用1日龄健康青脚麻肉用雏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试验1(对照)、2、3和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雏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1~3周龄:吉他霉素预混剂50mg/kg和盐霉素预混剂75mg/kg;4~8周龄:吉他霉素预混剂10mg/kg)后,饲喂对照组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肉桂醛预混剂40、80、120mg/kg后,分别饲喂试验2、3和4组鸡。饲养试验周期56d,观测鸡的健康状况、增重、血清生化指标、肠道菌群和肉质等。结果表明:1)在整个饲养周期,试验3组鸡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5.68%;试验3组的料重质量分数(2.14±0.17)最低,但与其他组的差异不显著;2)与对照组比较,试验3、4组鸡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降低43.66%、61.97%,试验4组鸡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降低9.27%,试验2组鸡血清总蛋白提高14.34%,试验2、4组鸡血清尿素氮都降低24.32%,试验3组鸡血清IgA提高31.03%,试验3、4组鸡血清IgG分别提高61.47%和66.97%,试验2、3、4组鸡血清IgM分别提高169.09%、283.64%和300.00%;3)试验3、4组鸡胸肌失水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7.21%和14.10%。本研究证实:肉桂醛能促进肉用仔鸡的生长,改进营养生化代谢,增强鸡体免疫功能,提高鸡肉品质;肉桂醛在肉用仔鸡中的应用效果好于抗生素;肉桂醛预混剂在肉用仔鸡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80~120mg/kg。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 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 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 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莲、刺天茄等,首次发现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 VMV)可以侵染红茄,另外还首次发现辣椒和番茄为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的新自然寄主。【结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为当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优势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发生严重,特别是CMV发生最为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且均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病毒。茄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TMV,葫芦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C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TMV,豆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BBWV2,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Tu MV、CMV和T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TSWV、CGMMV和To MMV等病毒在部分省区发生严重,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风险。


水稻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1响应外源生长素的作用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水稻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1响应外源生长素的作用机制,首先分析外源生长素2,4-D对OsRPK1转基因水稻根部表型的影响;其次,异源表达OsRPK1胞外富亮氨酸重复LRRs,检测H~3-IAA竞争结合融合蛋白GST-LRRs后的放射性活度以及利用等温滴定量热(ITC)法分析IAA与融合蛋白GST-LRRs相互作用的微热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条件下,OsRPK1过表达能够抑制水稻侧根的生长;0.01μmol/L 2,4-D处理4 d后发现,OsRPK1抑制表达植株侧根的数量比野生型多112%(P<0.01),而OsRPK1过表达植株侧根生长受到极显著抑制(P<0.001);0.1μmol/L 2,4-D处理10 d后,抑制表达植株不定根的数量相对于野生型多18.2%(P<0.05),而过表达植株不定根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1);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获得了包涵体形式的GST-LRRs融合蛋白,通过复性、纯化获得可溶性融合蛋白;H~3-IAA竞争结合融合蛋白GST-LRRs以及IAA溶液滴定融合蛋白的微热量分析都表明OsRPK1与外源生长素未发生直接作用.
关键词: 水稻富亮氨酸重复类受体蛋白激酶OsRPK1 原核表达 外源生长素 融合蛋白GST-LRRs


不同催产激素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繁殖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鱼用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物对杂交黄颡鱼繁殖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用3种鱼用催产激素,每种激素3水平,共9个组合,对繁殖亲本进行注射催产处理。3种鱼用催产激素不同剂量组合对黄颡鱼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较大,其中实验组9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实验组8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2.5%、83.2%、85.1%;注射同种不同剂量的催产激素对黄颡鱼亲鱼效应时间有一定影响,其中实验组9效应时间最短(23 h),而第2组效应时间最长(30 h)。实验组9中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效果最好,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