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种植环境对不同Wx基因型稻米RVA谱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种植环境对不同Wx基因型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的影响,选择5个携带有5类不同Wx等位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在4个生长环境下种植,对其稻米RVA谱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环境及环境与Wx基因型间互作对RVA特征值的效应。结果显示,不同Wx基因型水稻材料RVA特征值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消减值、崩解值、最高黏度和热浆黏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45.53%、29.75%、26.68%和26.17%;起浆温度和峰值时间变异系数较小,只有2.50%和2.96%。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RVA谱特征参数的主要变异来源为Wx基因型变异,环境及环境与Wx基因型间互作对稻米RVA特征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峰值时间以Wx基因型间变异最大,占总变异的97.01%;最高黏度的Wx基因型间变异最小,占总变异的57.51%。环境效应对RVA特征值影响方面,峰值时间、消减值和起浆温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小,而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则比较容易到环境影响。Wx基因与环境互作对崩解值、消减值和最高黏度影响较大,而对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合的Wx基因型材料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种植环境 Wx基因型 淀粉RVA谱 单片段代换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个美国紫花苜蓿品种生长和营养特性比较

草原与草坪 2015 CSCD

摘要:对来自美国的10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再生速度、干草产量等指标,以期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2013年10个参试紫花苜蓿品种在极温天气下均安全越夏,完成其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耐热性,是江淮地区较有栽培潜力的品种。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生长和营养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好的分别是巨能6、五12、4030、M995品种,其中,巨能6和五12的再生速度快、叶茎比高,可以在夏季干旱期为家畜提供青草;4030和M995干鲜比高、粗蛋白含量较高,适宜制作干草或青贮。巨能6、五12、4030、M995适宜在江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乳中体细胞数与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食品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牛乳中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对乳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集474头处于泌乳早期(30~100 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样,测定乳中SCC及各种脂肪酸单体的含量,分析乳中SCC对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SCC极显著影响乳中C4∶0、C16∶1、cis9,trans11-CLA和C18∶3 n3脂肪酸单体的含量(P<0.01)。同时,随着乳中SCC的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相对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乳中SCC与PUF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短链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乳中SCC与乳脂肪酸相对含量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SCC对牛乳品质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体细胞数 脂肪酸 相关性 牛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硫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硫配施对生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硫配施比例对生姜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生姜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和单株茎、叶鲜重随之提高,N600S50处理高于其它处理,而单株根茎鲜重则是N450S50处理最高。施氮量在450 kg·hm-2之内时,生姜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N0S0处理,不同施氮处理的增产率在33.1%~74.3%之间。同一施氮量下,增施硫肥可促进生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增加幅度在2.1%~11.8%之间。生姜根茎的品质分析结果也表现出类似趋势。N450S50处理的还原糖、还原型Vc、姜精油和姜辣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20%、91.8 mg·kg-1FW、4.28 m L·kg-1FW及13.5 mg·g-1;而粗蛋白和硝酸盐含量则N600S50处理较高,分别为9.71%和82.1 mg·kg-1FW。同一施氮量下,增施硫肥可明显提高还原糖、粗蛋白、还原型Vc、姜精油和姜辣素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可见,适宜比例的氮硫配施可提高生姜产量,改善生姜品质。

关键词: 生姜 氮肥 硫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直播冬油菜氮磷钾硼肥施用效果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安徽省直播冬油菜产量水平不高和施肥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硼肥对安徽省直播冬油菜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利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处理的籽粒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达1 850 kg/hm2和7 583元/hm2,各肥料增产顺序为N>P>K>B;扣除肥料成本,施肥效益为N>P>B≈K。NPKB处理的各养分吸收积累也最高,缺氮和缺磷处理显著降低油菜地上部各养分吸收积累。NPKB处理在产量、施肥效益、养分积累和肥料表观利用率、贡献率上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说明在安徽直播油菜栽培时,农民需改变沿袭下来的移栽油菜的施肥技术模式,推广使用新的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技术模式。

关键词: 直播油菜 产量 经济效益 养分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闲期降水对黄土旱塬冬小麦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土旱塬冬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分析夏闲期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对于发展田间水分管理措施和补充灌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不同的水肥耦合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处理下夏闲期降水对土壤水分补给量以及对翌年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期降水量对土壤水分的补给量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冬小麦生育期不同的水肥耦合处理对夏闲期土壤水分补给有显著的影响(P<0.05)。收获期土壤水分亏缺度在43.68%~52.63%之间时土壤水分的补给系数较高(51.84%~67.42%),且二者存在良好的幂函数关系;翌年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的贡献率、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与土壤水分补给系数呈幂函数关系,且在土壤水分补给系数为25%~40%时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小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达到最大值。研究可为旱塬农田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壤水分 降水量 冬小麦 补给系数 耗水量 水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粘类芽胞杆菌DN-1防治水稻纹枯病初步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粘类芽胞杆菌是一种能防治多种病原真菌病害的生防细菌。本文通过抑菌率测定、盆栽试验、田间防效试验首次研究不同浓度多粘类芽胞杆菌DN-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终浓度在5~120亿芽孢/L(667 m2用水量50 L)时,对水稻纹枯病室内抑菌率达62.21%~90.54%;盆栽试验防效达46.19%~77.11%;药后12、24 d,2013年田间防效分别达43.43%~75.70%、59.01%~79.64%;2014年田间防效均分别达50.72%~77.26%、53.65%~77.29%;DN-1终浓度在120亿芽孢/L时两年间田间防治效果与井冈霉素A 60 g.a.i/hm2处理相当,低于噻呋酰胺60 g.a.i/hm2处理。

关键词: 多粘类芽胞杆菌 水稻纹枯病 终浓度 抑菌率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扦插苗圃地夏季覆地膜消毒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免去在茶树扦插地苗床上铺黄心土,达到直接在原土上进行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目的,选择夏季某一时段对茶树扦插苗圃地进行覆地膜处理,利用晴天时地膜下产生的湿热高温,杀灭苗床表层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结果表明:茶树苗圃地夏季覆地膜处理,晴天时膜下地表温度最高可以达到65.0℃,膜下5 cm深处土层温度可达54.2℃;通过较高温度的持续性和间歇性循环作用,5 cm深处土层温度(50±1)℃持续2 h达7~10天,可杀灭表层扦插土壤中的真菌类微生物95%以上,并有效控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覆地膜处理的苗圃,扦插5个月后,愈合率达82.9%,成苗率在55.1%以上,与铺黄心土扦插成苗率相当,且扦插直接成本每公顷可节约15000元以上。夏季覆地膜可广泛应用于茶树短穗扦插土壤的消毒处理。

关键词: 茶树扦插 苗圃地 夏季覆地膜 消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南麻黄鸡MHCⅠα链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动物医学进展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典型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抗原递呈的关键分子,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为深入了解地方品种鸡MHCⅠ类α分子的特征,尤其是抗原结合区域的特点,通过RT-PCR技术获得了29个淮南麻黄鸡完整的α链基因,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淮南麻黄鸡MHCⅠα分子高度多态,但主要集中在α1和α2区域,该区变异氨基酸位点共68个,其中高度变异22个。淮南麻黄鸡MHCⅠ分子α1和α2区域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79.3%~99.5%之间,仅少部分序列完全一致。鸡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与鸭较高,介于57.6%~64.1%之间;其次为人和鼠。进化分析显示,淮南麻黄鸡MHCⅠ分子α1和α2区域分属于两个类群,但未显示明显的品种差异。此外,鸡与鸭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其他物种则遗传距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MHC分子在进化过程中呈现高度的多态性,但受到病原体的选择压力,多态性主要位于抗原肽结合部分的α1和α2区域。

关键词: MHCⅠ类分子 序列分析 淮南麻黄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子粒矿质元素含量遗传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了解水稻子粒钙、镁、铜、铁、锌和硒等矿质元素含量,以绿旱1号作为父本与102S、KD36S、7HS012及7HS013不育系为母本进行配组,对父本与杂交后代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水稻子粒中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对各杂交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子粒中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各矿质元素含量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农艺及经济性状多数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且LK3的农艺及经济性状均表现为最好。水稻子粒矿质元素含量与部分农艺和经济性状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且K、Mg、Zn、Se等元素含量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水稻子粒中矿质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P>K>Mg>S>Ca>Mn>Fe>Zn>Cu>Se,4个杂交后代的K元素含量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LK2、LK3和LK4的Fe元素含量也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水稻子粒大量与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最高,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次之,大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最小,以7HS012不育系为母本得到的杂交后代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矿质元素含量最高,7HS013次之,其他不育系表现一般。本研究为选育出耐旱及营养价值高的水稻新品种母本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矿质元素含量 主要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