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2甲4氯与苯噻酰草胺复配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筛选出能够有效防除水稻田杂草的新型除草剂,以增加现有除草剂种类,减缓杂草抗性的产生。[方法]选用2甲4氯和苯噻酰草胺2种除草剂,并按不同比例混合,分别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测定其对杂草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室内测定表明2甲·苯噻酰(1∶20)、2甲·苯噻酰(1∶15)和2甲·苯噻酰(5∶1)三个混剂均较单剂起到了增效的作用,田间测定结果表明各混剂对水稻田总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显著大于2个单剂,以2甲·苯噻酰(1∶20)的总草防效值最大,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93.87%和96.41%。[结论]混剂2甲4氯∶苯噻酰草胺(1∶20)对水稻田总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显著高于试验所用其他药剂。

关键词: 2甲4氯 苯噻酰草胺 复配 杂草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4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单施化肥,化肥+畜禽粪肥,化肥+秸秆还田,化肥+绿肥)对白土区稻田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等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施化肥,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总有机碳和各组分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秸秆还田处理的总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均最高,增加幅度分别为19.6%、67.4%和15.7%;增施畜禽粪肥处理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增幅为60.9%;不同施肥措施对易氧化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的影响高于水溶性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秸秆还田等有机培肥措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指数,较对照提高17.6%~85.2%。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与各组分活性有机碳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0.824和0.593~0.803;不同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与碱解氮和速效钾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速效磷间仅水溶性有机碳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6。可见,白土稻田上增施有机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相对于易氧化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对白土稻田施肥措施的反应更为敏感。

关键词: 白土 施肥措施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生素C、E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交互作用对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

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室内,将体质量20~40g的克氏原螯虾饲养在50cm×40cm×40cm的水族箱中,投喂7种饲料:基础饲料(对照组,试验饲料1);基础饲料+0.5%维生素C+0.02%维生素E+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6%秘鲁鱼油和2%大豆卵磷脂)(试验饲料2);基础饲料+0.5%维生素C+0.02%维生素E(试验饲料3);基础饲料+8%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试验饲料4);基础饲料+0.02%维生素E(试验饲料5);基础饲料+0.5%维生素C(试验饲料6);2#青虾全价颗粒饲料(粗蛋白≥30%)(试验饲料7),每组饲料设置3个重复,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E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克氏原螯虾培育成活率、抱卵率、抱卵量及孵化率的影响。76d的繁育结果表明,7组试验饲料对克氏原螯虾亲虾的培育成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饲料2组亲虾的抱卵率(75%)和孵化率(82.8%)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2组、3组、5组、6组亲虾的相对抱卵量差异不明显(P>0.05),显著高于饲料4组(仅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1组(P<0.05),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的饲料3组的亲虾相对抱卵量最高,亲虾平均抱卵18粒/g,仅添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饲料4组,亲虾培育成活率及相对抱卵量较低。结果表明,维生素C、维生素E和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交互作用,能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繁殖性能。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维生素C、维生素E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交互作用 繁殖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残留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实验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白菜、芹菜、番茄和黄瓜)中18种邻苯二甲酸酯。初步开展对安徽省基地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残留监测,为指导消费者蔬菜安全膳食,向管理者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8种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浓度在0.05~5.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2~0.9998,最小检出量(S/N=3)为0.05 ng;在0.5~5.0 mg/kg加标水平下的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72.28%~112.57%、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94%~12.47%,方法可满足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要求。采用该方法对蔬菜基地4种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进行残留风险监测,样品中检出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其总含量为0.20~0.72 mg/kg,而DEHP在4种蔬菜中均有检出、残留量为0.02~0.22 mg/kg。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PAEs) 蔬菜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两优669在江淮地区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优66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抗病能力强、高产、适应性较广等特点,201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根据两优669父母本的特征特性,从制种田选择、合理安排父母本的播差期、培育多蘖壮秧、合理施肥、加强水分管理、及时花期预测、巧用"九二○"、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了其在江淮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两优669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花生田3种常见金龟子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环境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1年连续3年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调查安徽省花生田3种常见金龟子成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2009-2011年3种金龟子灯诱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诱捕量为铜绿丽金龟>暗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趋光性差,灯诱量低;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初见日一般为5月中下旬,高峰期为6月中旬,但暗黑鳃金龟比铜绿丽金龟一般晚7-10 d。金龟子出土与气候关系密切,当平均气温上升至20℃-25℃持续数日并保持上升的过程中,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诱捕量增大,但性比未呈现规律性差异。

关键词: 花生 灯诱 金龟子 性比 发生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缓释尿素对小麦生长、氮肥利用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淮北地区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按氮素量2∶1配施(SRU2),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最高。与农民习惯处理(N 250 kg/hm2)比较,缓释尿素处理(SRU1、SRU2和SRU3)减少氮用量70 kg/hm2,小麦产量差异不大,但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增幅分别达43.71%~91.98%和25.58%~43.71%。等氮肥用量条件下,与尿素一次性全量基施(SRU4)比较,缓释尿素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及氮肥利用率。在扬花期,农民习惯处理和优化氮素处理30~60 cm土壤硝态氮淋失趋势明显;缓释尿素处理土壤硝态氮积累不明显。

关键词: 小麦 缓释尿素 氮素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2013年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报告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安徽地区种植的紫甘薯新品种,为当地紫甘薯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12~2013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对5个特用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宁紫薯1号为对照),测定特用型甘薯的鲜产、干产、食味和花青素含量等。【结果】5个紫甘薯新品种中,商077-1和济黑薯1号鲜薯产量超过对照,其中商077-1鲜产最高,为24481.5 kg/ha,比对照增产24.27%,增产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济黑薯1号和商077-1的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3.92%和22.53%,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其余品种薯干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泰中11减产显著。济黑薯1号干物率最高,为36.8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商077-1和对照品种熟食味最好,均为70.0分,其余品种熟食味较差。5个参试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济黑薯1号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达88.55 mg/100 g。【结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商077-1和烟薯0747及高花青素型品种济黑薯1号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安徽地区种植。

关键词: 紫甘薯 国家区试 产量 食味 花青素 合肥试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研究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为其在梨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残留检测要求;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2.6天和2.1~5.7天;梨中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0.0090 mg/kg、土壤中最高为0.0157 mg/kg。中国规定梨中阿维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02 mg/kg,以此依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用于防治梨木虱,于梨木虱若虫发生期田间喷雾,施药剂量不超过18 mg a.i./kg,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

关键词: 阿维菌素 土壤 残留 消解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氟醚唑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评价四氟醚唑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开展四氟醚唑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方法]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四氟醚唑72.80g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72.80ga.i./hm~2(高剂量)和48.53 g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结果]四氟醚唑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7~5.1、4.1~9.8、2.1~6.3 d。四氟醚唑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2133、5.4557、5.4498、0.0397mg/kg。[结论]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05mg/kg。

关键词: 四氟醚唑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