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人工雌核发育红草金鱼体色的定向发育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雌核发育红草金鱼F1代的体色发育方向及其与母本的差异性,为观赏鱼类优质体色的定向培育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兴国红鲤和黄锦鲤的精子,经紫外光照射失活后,分别刺激红草金鱼成熟卵细胞,受精卵经冷冻休克、染色体加倍处理后进行人工孵化,即获得雌核发育的二倍体,并以兴国红鲤(♂)、黄锦鲤(♂)与红草金鱼(♀)杂交的二倍体为对照,分别计算其孵化时长和孵化率,统计F1代体色和体形的表型及比例。【结果】以兴国红鲤和黄锦鲤的失活精子诱导红草金鱼雌核发育产生F1代个体,其孵化率分别为8.1%和1.7%,孵化时长分别为92和97 h;且均以红色个体(含桔红色和淡红色)为主,分别占98.6%和99.3%,夹杂有少量青灰色和黄灰色个体。雌核发育F1代红色个体均显母本形态,呈鲫鱼型;青灰色和黄灰色个体则略带父本形态,形体介于鲫鲤之间。根据生长发育过程中鱼体体色发生生理的转变进程,可将红草金鱼雌核发育F1代鱼苗的体色转变进程划分成5个阶段。【结论】异源失活精子诱导红草金鱼雌核发育的F1代个体可定向发育成母本体色,因此应用人工雌核发育技术结合体色选育技术,可定向培育高档观赏鱼类的优质花色。


氮高效利用水稻碳氮代谢物含量的变化特征
《作物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氮高效利用水稻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碳氮代谢物含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高效利用水稻碳氮代谢物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α-酮戊二酸(2-OG)和蔗糖的含量随生育进程的变化态势与氮低效利用水稻大致相同,但其含量的高低因品种、施氮量不同而异。Glu对氮的响应基本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Gln在抽穗期、开花期和2-OG在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对氮响应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S"型曲线变化规律;蔗糖在抽穗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在成熟期表现为增加。抽穗期Gln与Glu呈极显著正相关;氮利用效率(NUE)与开花期的Gln呈显著负相关,与Glu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熟期2-OG呈极显著负相关。施氮量和不同氮利用效率水稻对碳氮代谢物含量有影响,氮高效利用水稻在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Glu、2-OG和蔗糖含量;抽穗期不同供氮处理Gln含量均明显较高。


蝴蝶兰新品种‘红韵’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蝴蝶兰新品种‘红韵’是以‘红龙’为母本,‘天龙红玫瑰’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气生根粗壮发达;叶长20.07 cm,叶宽10.40 cm;花梗长短适中,平均高56 cm;花瓣玫红色,具绒质感,花朵较大,横径11.11 cm,平均花朵数9朵。抗寒,花期在8℃的低温下能正常生长。


不同水(陆)稻品种(系)干旱胁迫效应分析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扩大水稻抗旱资源的应用,提高水稻抗旱育种效率,对来自17个不同国家105份水(陆)稻品种(系)进行干旱胁迫效应评价。采用了同异分析法,在干旱胁迫下,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谷重8项农艺及经济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05份水(陆)稻品种(系),分析评语"差"的有60个品种,占57.1%;"一般"的评语共有22个品种,占21%;"较好"和"好"的评语各有10个品种,占9.5%;"优良"的只有4个品种,占3.8%,分别为IR77298-14-1-2-13、IR77298-5-6-18、CACHO PRETO、IR77298-5-6-11,均为籼稻品种。由此得出,籼稻品种抗旱性明显高于粳稻品种,抗旱同异评语的级别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谷重3个性状密切相关。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水(陆)稻 同异分析 农艺及经济性状 综合评价


优化栽培对油菜物质累积和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德油5号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农民习惯施肥和3个优化栽培处理(分别用CK、FFP、OPT1、OPT2和OPT3表示),研究了秸秆还田、合理增密和优化施肥等栽培措施对油菜地上部干物质和养分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油菜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油菜栽培措施的优化,地上部物质和养分累积显著增加。OPT2养分累积和产量低于OPT3,但籽粒和养分收获指数显著提高,提高了产投比;与FFP比较,OPT2产量增加73.5%,增收2 160元/hm2,养分累积和收获指数均增加显著。说明OPT2通过栽培技术的集成优化,可以促进油菜生长,进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养分累积和收益。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广茉S的异交特性研究
《杂交水稻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茉S是以广占63-4S为母本与茉莉新占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以广占63-4S为对照,对广茉S的异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广占63-4S相比,广茉S的单株分蘖数增加2.2个,剑叶长度缩短5.0 cm,穗颈伸出度增加0.8 cm,包颈粒率降低5个百分点,柱头总外露率和花后2~4 d的平均柱头活力分别增加了7.3和8.8个百分点,说明利用广茉S制种有利于提高异交结实率;但由于广茉S当日开花数较广占63-4S分散,且开花高峰时的开花比例比广占63-4S少,因此,利用广茉S制种时要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正确使用花时调节剂,提高辅助授粉技术,从而提高制种产量。


砀山酥梨果实COMT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核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梨果实石细胞的发育和木质素的合成、转运及沉积密切相关。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COMT)是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的1种关键酶,主要参与紫丁香基木质素(syringyl lignin,S-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本研究以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并结合RACE方法,得到砀山酥梨COMT基因的全长c DNA,命名为Pb COMT(Gen Bank登录号为KC905086)。该基因全长1 371 bp,开放阅读框为1 098 bp,编码365个氨基酸。进化树分析发现砀山酥梨COMT蛋白具有很高同源性,与苹果的相似性达到94%。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 ET-32a(+)中进行原核表达,电泳检测到1条大约60.0 k D的外源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相符。荧光定量表达分析得知,梨果实Pb COMT基因表达量变化与木质素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和石细胞发育规律有很大的相关性。本研究为阐明梨石细胞发育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为分子调控石细胞含量、改善梨果实口感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砀山酥梨 Pb COMT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荧光定量表达


重金属镉(Cd)胁迫对水芹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培试验,在不同镉(Cd)浓度条件下,研究镉在水芹各个器官内的积累及生长规律,同时检测镉对水芹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包括水芹根部细胞的超微结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指标。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d2+处理下,实验组与对照组株高和根数无区别(P>0.05);高浓度处理下,水芹株高和根数都显著减少,鲜重生物量也明显降低,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比值升高。当Cd2+达到2 mg·L-1时根部细胞逐渐失去原有基本形态,胞浆内容物密度增大,细胞壁部分出现断裂等特征。根、茎和叶三种器官镉元素含量随着Cd2+浓度升高而增加,当Cd2+浓度为10 mg·L-1时,根、茎和叶中镉元素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422.726±0.023)、(78.645±0.012)和(49.118±0.041)mg·kg-1;吸收效率和转运效率随着Cd2+浓度升高而逐渐增高,富集系数在Cd2+浓度为1 mg·L-1时达到最大,随后呈递减趋势。此外,在高浓度Cd2+的作用下,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


氮硫配施对生姜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施肥显著影响生姜的产量及品质,在施氮的基础上合理增施硫肥可通过协调氮代谢的能力,促进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从而提高生姜产量。本文在砂姜黑土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硫配施对生姜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为提高生姜产量及养分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置4个N水平(0、300、450、600 kg/hm2)和2个S水平(S 0、50 kg/hm2),在发棵期、根茎膨大期和收获期取样,测定茎、叶及根茎的干物质量及含氮量。【结果】生姜的茎和叶生长主要集中在前期,根茎膨大期时的茎和叶干物质量分别为5.49.3 g/plant和7.0 11.6 g/plant;根茎则在后期快速积累,至收获期时根茎干物质量达20.0 36.8 g/plant。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期茎和叶的干物质量均随之增加。适宜施氮量内,生姜根茎干物质量和产量表现出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以N450S50处理最高。相较于N0S0处理和N0S50处理,不同施氮量处理生姜增产率分别在33.1%74.3%和25.4%64.2%之间。同一施氮量下,增施硫肥处理的生姜干物质量和产量较高。氮硫配施对生姜根茎、茎和叶氮含量有不同影响。各器官中叶的氮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高于根茎和茎,其中以根茎膨大期较高,为24.3 28.4 g/kg;而根茎和茎的氮含量均在发棵期较高,分别为18.3 24.5和16.3 22.2 g/kg。不同处理中,根茎氮含量在N600S50处理中较高,而茎和叶氮含量则是在N450S50处理中最高。收获期生姜各器官氮累积量表现为根茎>叶>茎,其中N450S50处理的根茎氮累积量高于其他处理,而茎和叶中则是N600S50处理的氮累积量最高。整株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450S50处理最高,较N0S0处理和N0S50处理分别上升116.2%和99.0%,过量施氮反而降低氮素累积。增施硫肥能提高氮累积量,增加幅度在8.1%15.8%之间。【结论】生姜根茎干物质量主要在根茎膨大期积累,实际生产中在这一时期追施氮、钾肥,对于提高生姜根茎生物量,获得高产具有重要作用。氮和硫存在很强的内在联系,适宜施氮量下增施硫肥能够促进同化产物的形成,使养分向生长旺盛部位转移,从而提高生姜干物质积累和产量,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过量施氮或氮硫比例不合理则会导致产量提升受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