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井冈霉素A组合物对油茶炭疽病室内毒力测定及林间试验

农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与井冈霉素A防治油茶炭疽病的最佳配比。[方法]运用Horsfall法、孙云沛方法、林间防治试验测定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和井冈霉素A对油茶炭疽病的增效作用。[结果]Horsfall法显示,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和井冈霉素A在2颐8~8颐2(体积比)的范围内都有增效作用,1颐1时增效比最大,增效值C为1.50;孙云沛方法也显示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与井冈霉素A 1颐1时增效系数CTC值达148.43,增效显著;以该比例为基础加工的30 g/L JDF-6·井冈霉素A水剂,当施药剂量高于675 g a.i./hm2时,对油茶炭疽病的防效为75%以上。[结论]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和井冈霉素A混配比例为1颐1时是防治油茶炭疽病的良好配方。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JDF-6 井冈霉素A 油茶炭疽病 增效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光合效率小豆筛选与营养价值评价

草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于安徽地区种植的肥饲兼用型小豆种质资源,于2011-2013年在安徽科技学院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对7种小豆进行评价,记载各种小豆的根、茎、叶、花、荚果及种子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测定各种小豆在盛花期的叶片光合效率、根瘤量和氮、磷、钾、铁、锌养分含量及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早熟黑小豆表现为中熟,晚熟黑小豆表现为迟熟,其他种(属)表现为早熟;兴安红豆叶片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效率最高;晚熟黑小豆根瘤最多、根瘤量可达地下部总重的28.8%,其鲜草产量、干物量、种子产量、蛋白质产量最高,固氮和富集钾、铁、锌能力最强,而富集磷能力最强的是早熟黑小豆和兴安红豆;晚熟黑小豆鲜草水分含量较高而粗纤维含量最低,饲用适口性好。从光合效率、鲜草产量、干物量、营养价值、养分富集能力和生育期等方面综合考虑,初步认为兴安红豆、早熟黑小豆和晚熟黑小豆适宜于安徽地区种植。

关键词: 小豆 生长特征 生育期 产量 根瘤 养分积累 光合效率 营养价值

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水处理技术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Ag、TiO2和ZnO等无机纳米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他们的抗菌机理、改性处理以及在水处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因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毒副作用以及稳定性好等优点受到了广泛重视。对无机纳米抗菌材料在水净化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若能解决Ag基纳米抗菌材料长期稳定性以及生物安全性问题、大幅提高光催化抗菌剂TiO2和ZnO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抗菌效率,则有望成为理想的水净化材料而在水处理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无机纳米抗菌材料 Ag TiO2 ZnO 水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酶及合成通路相关酶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是水稻上的四大害虫之一,危害较为严重,近年来以几丁质合成和代谢过程作为害虫防治的标靶研究已成为热点。为阐明几丁质合成酶及合成通路上关键酶的作用,本研究开展了对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酶及合成相关通路上关键酶的克隆及时空表达分析。【方法】本研究基于稻纵卷叶螟转录组,结合PCR及RACE技术,克隆了几丁质合成酶代谢通路上的4条基因的c 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结构预测、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4条基因在不同虫态和幼虫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2条几丁质合成酶序列及2条合成通路上的基因序列,包括几丁质合成酶A(Chitin synthase A,CHSA),几丁质合成酶B(Chitin synthase B,CHSB),N-乙酰葡糖胺磷酸变位酶(Phosphoacetylglucosamine mutase,PGM和UDP-N-乙酰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N-acetylglucosamine pyrophosphorylase,UAP),并分别命名为Cm CHSA、Cm CHSB、Cm PGM和Cm UAP;序列分析显示Cm CHSA序列全长4 868 bp,编码1 564个氨基酸。Cm CHSB序列全长4 651 bp,编码1 525个氨基酸。Cm PGM全长1 934 bp,编码548个氨基酸。Cm UAP序列全长1 837 bp,编码487个氨基酸。实时定量研究表明,Cm UAP和Cm PGM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Cm CHSA在头部和表皮中表达量较高,而Cm CHSB在中肠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本研究得到了稻纵卷叶螟几丁质合成路径的4个关键酶基因c DNA全长,它们在稻纵卷叶螟的不同组织和虫态中呈现了差异显著的时空表达,本文为进一步探究稻纵卷叶螟的几丁质合成酶的生理功能和几丁质的合成代谢途径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CmCHSA CmCHSB CmUAP CmPGM 鉴定 几丁质合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黑胫病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接种和大田自然发病调查两种方法,探讨了油菜黑胫病不同病害级别对油菜单株产量及农艺性状株高、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级别间病株产量差异显著,产量损失随病害侵染程度的增加而加重,当病害级别达5级时,3个试验品种单株平均产量损失率达50.5%;(2)产量性状与病害级别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影响顺序为角粒数>角果数>千粒重>分枝数>株高。为油菜黑胫病的预测预报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 油菜 黑胫病 危害级别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用化肥及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提高砂姜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以往的研究只注重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肥力等物理化学性状方面的研究,缺少施肥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安徽蒙城典型的砂姜黑土为研究对象,以期揭示长期施用化肥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影响。【方法】采用454高通量测序对砂姜黑土不同农业施肥措施下的细菌群落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揭示影响砂姜黑土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结果】通过对454高通量测序数据的分析,发现砂姜黑土主要的细菌门类为放线菌、变形菌、酸杆菌、绿弯菌和拟杆菌。长期施用化肥显著提高了砂姜黑土肥力和作物产量,但导致了细菌群落结构的显著变化和多样性的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进一步提高,但是并没有缓解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细菌群落产生的不利影响。分析发现土壤p H的变化是导致土壤细菌群落变异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有利于砂姜黑土肥力的提升,然而并没有缓解由施肥导致的土壤酸化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产生的不利影响。这暗示秸秆还田可能并未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生态产生根本性的有益影响,对于秸秆农田的利用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达到农业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并重。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秸秆还田 土壤细菌群落 454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星载SAR的冬小麦估产模型比较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旨在让农业部门等提前预知小麦产量,从而准确判断粮食生产形式,制订相关政策。应用2014年4月中旬和5月初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各一幅,选择安徽省寿县和怀远县冬小麦产区,通过试验田产量和反演的雷达影像后向散射系数,建立冬小麦线性估产模型,在此基础上对2013、2014年估产模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星载SAR的同极化HH和交叉极化HV方式建立的估产模型对寿县涧沟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8.37%和74.01%,对怀远县龙亢镇冬小麦估产精度分别为63.10%和69.10%。特别是针对倒伏区域冬小麦估产模型精度差异进行理论详细分析,指出冬小麦大面积倒伏区域,基于交叉极化(HV)估产模型精度高于同极化(HH)估产模型精度。最后指出将来可选择四极化SAR影像,针对不同的生长方式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极化方式进行估产。模型结果分析结论为将来冬小麦估产模型参数纠正及推广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关键词: 冬小麦 估产模型 合成孔径雷达 RADARSAT-2 模型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稗混播互作机制的初步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稻稗互作机制对揭示抑草稻的抑草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抑草稻材料6173、不抑草的地方品种93067以及已破除休眠的稗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稻稗混播法,研究混播水稻材料及稗草互作的生物学性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直播稻材料6173具有较强的抑草性能;水稻对稗草的抑制作用则主要对稗草的成苗率、孕穗期及抽穗有影响;相对于水稻对稗草的抑制效果,稗草对水稻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表现为在单播时,93067和6173的成苗率、茎、根干重、茎长差异不明显,在与稗草混播的条件下,成苗率、茎、根干重、茎长差异明显,其中,93067茎、根干重仅为6173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93067茎长则仅为6173十分之三,而相应的与93067和6173混播的稗的草茎、根干重及种子结实率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与稗草混播互作过程中,水稻对稗草的影响远小于稗草对水稻的作用。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揭示稻稗互作的机制。

关键词: 水稻 抑草稻 稗草 混播 稻稗互作 抑草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籽饼硫苷降解菌株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中国油脂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堆放菜籽饼的表层和深层土壤为分离源,利用牛肉膏蛋白胨和MRS培养基分离和纯化菌株得到菌株Y4和R1,再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Y4和R1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混菌发酵最优组合:Y4接种量为10%,R1接种量为9%,料水比为1∶1,麸皮与菜籽饼质量比为1∶10(以干物质计),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 h;在试验条件下,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验证试验测得硫苷、异硫氰酸酯(ITC)和唑烷硫酮(OZT)的降解率分别为67.26%、60.38%和53.24%,粗蛋白和小肽含量提高了2.74和2.40个百分点。混菌固态发酵菜籽饼能够有效降解硫苷等抗营养因子,可大大改善菜籽饼的饲用品质。

关键词: 菜籽饼 硫苷 发酵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食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和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蚕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桑叶粉,考察桑叶粉对皖西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分别给125日龄的皖西白鹅连续50 d饲喂添加5%、8%、11%桑叶粉的配方饲粮,调查平均日采食量较不添食桑叶粉的对照组均略有增加,但平均日体质量增加量极显著降低(P<0.01),导致料重比极显著增加(P<0.01);桑叶粉添食皖西白鹅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食桑叶粉能极显著降低皖西白鹅的腹脂率(P<0.01),对胸肌率和腿肌率的影响不明显(P>0.05);添食桑叶粉可显著降低皖西白鹅肌肉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总氨基酸含量也略有降低;除了8%桑叶粉添加组外,其余2个桑叶粉添加组皖西白鹅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11%桑叶粉添加组皖西白鹅肌肉中的硫胺素含量比对照组提高52.00%(P<0.05)。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饲粮中添加适量桑叶粉可以明显提高皖西白鹅的屠宰性能,增加肉质风味,但还应适当降低桑叶粉的添加量,以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关键词: 桑叶粉 皖西白鹅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