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转RRM2和ACO2-E6基因棉花冠层特征和光合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棉花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转基因棉花产量形成关键期的生理机制,2014―2015年以转RRM2基因棉花及其亲本中棉所12(CK1)、转ACO2-E6基因棉花及其亲本中棉所24(CK2)为材料,研究冠层特征、光合特性等与转基因棉花产量形成的关系,分析比较转基因棉花与亲本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转RRM2基因棉花的铃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高于或显著高于中棉所12。转ACO2-E6基因棉花的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高于或显著高于中棉所24。转基因棉花的籽棉产量与盛铃期的叶面积指数、光系统Ⅱ光化学量子产量、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等分别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转基因棉花的叶面积指数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于产量形成关键期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各自对照,且表现出较优的冠层结构以及较合理的源库比。

关键词: 叶面积 SPAD值 可溶性总糖含量 产量 纤维品质 棉花 RRM2基因 ACO2-E6基因

不同用量赤泥和油菜秸秆配施对烟草镉含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降低烟叶Cd含量,提高烟叶品质,通过两个地点田间试验研究土壤中配施不同用量赤泥和油菜秸秆对土壤和烟草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Cd含量土壤中,7500 kg hm~(-2)赤泥粉和3000 kg hm~(-2)油菜秸秆组合配施效果最好,烟叶Cd消减率达到40%;而低Cd含量土壤中,采用赤泥粉和油菜秸秆施加量均为3000 kg hm~(-2)组合配施效果最好,烟叶Cd消减率达到21%。与对照相比,钝化剂对土壤Cd全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而烟草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赤泥和油菜秸秆复合可有效降低土壤和烟叶的Cd污染。

关键词: 北疆 施氮量 复播大豆 光合生理 产量

皖北亳州烟区土壤肥力定量评价

土壤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分析了谯城区1134个植烟土样的p H值、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的含量,利用模糊数学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肥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旨在通过简便科学的评价,快速摸清烟区土壤肥力现状,指导精准施肥。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 H较高,有机质偏低,大部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适中;(2)肥力较低区、中等肥力区和较高肥力区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5.65%、89.93%和4.42%;(3)土壤肥力在南北方向上呈现低-高-低的趋势,东西方向上呈现出高-低-高趋势;(4)现主要植烟乡镇中,从土壤适宜性方面来看,西南部和中部相对优于西北部,西北烟区应该设法提高速效钾含量。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定量评价 植烟土壤 亳州市谯城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西南春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时序动态格局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为探索直播春棉田害虫与其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共存机制,采用直接观察法,系统研究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时间动态变化,及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播春棉的不同生育期,棉田害虫和天敌的优势种不同。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多集中在6—7月,而棉蚜高峰期在5月下旬,棉叶蝉高峰期在9月下旬。不同种群的时间生态位不同,害虫中棉盲蝽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棉铃虫,棉叶蝉和棉叶螨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天敌中蜘蛛类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小花蝽,黑襟毛瓢虫的生态位宽度最小。而黑襟毛瓢虫和瓢虫类天敌与棉蚜、棉叶螨生态位重叠度较大。因此,皖西南棉区直播春棉田可利用瓢虫类天敌抑制棉蚜和棉叶螨的危害,保护并利用好蜘蛛类天敌,需重点防治棉盲蝽和棉铃虫。

关键词: 直播春棉田 种群时间动态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菊糖对马铃薯淀粉糊流变特性及体外消化的影响

中国粮油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菊糖对马铃薯淀粉糊流变特性及体外消化的影响,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流变仪测试和体外酶解等方法测定菊糖-马铃薯淀粉共混体系的特性变化。流变仪测试结果表明:在试验的菊糖添加量范围内,菊糖-马铃薯淀粉共混糊的流变学特性均符合幂率模型,为假塑性流体;菊糖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淀粉糊黏度,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这一趋势加大。体外酶解结果表明:菊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马铃薯淀粉的水解速度及程度,且随着菊糖添加量的增加其抑制程度也相应增加;水解指数HI及预测血糖值e GI均随着菊糖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菊糖最大添加量时(菊糖与淀粉配比为1∶5),菊糖-淀粉共混体系的水解率、HI和e GI值分别由原淀粉的70%、57.87和71.48降至50%、42.74和63.17。研究结果提示适量的菊糖不仅可以改善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性能,还可以降低其血糖指数。

关键词: 菊糖 马铃薯淀粉 流变 体外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小麦植株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差异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合小麦高产栽培的最佳秸秆覆盖模式,设置7种覆盖模式即M0(覆盖量0kg·hm-2)、M1(覆盖量4 000kg·hm-2,隔行覆盖)、M2(覆盖量4 000kg·hm-2,每行覆盖)、M3(覆盖量8 000kg·hm-2,隔行覆盖)、M4(覆盖量8 000kg·hm-2,每行覆盖)、M5(覆盖量12 000kg·hm-2,隔行覆盖)和M6(覆盖量12 000kg·hm-2,每行覆盖),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小麦植株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秸秆覆盖量有利于增加小麦节间长和株高,且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处理的节间长和株高大于隔行覆盖处理,且M2与M1及M5与M6间株高差异显著。M2、M3、M4、M5和M6孕穗期和灌浆中期的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M0。适宜秸秆覆盖量与不覆盖相比可显著增加旗叶长宽和叶面积;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与隔行覆盖间旗叶长宽差异不显著,而灌浆中期旗叶面积间差异显著。秸秆覆盖相对于不覆盖及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相对于隔行覆盖均有利于提高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ΦPSII和ETR,而降低Fo。M4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数值最高,比M0分别显著增加了25.5%、45.6%和26.4%,且相同覆盖量下每行覆盖相对于隔行覆盖更利于光合速率的提高。未覆盖M0的产量最低(7 846.00kg·hm-2),M4的产量最高(8 408.03kg·hm-2);相同覆盖量下,M2比M1、M4比M3、M6比M5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6%、1.4%和1.2%。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旗叶面积、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合速率皆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以上结果说明,秸秆覆盖量过高和过低及隔行覆盖皆不利于小麦植株生长、光合改善及产量提高,每行覆盖、秸秆覆盖量8 000kg·hm-2是安徽淮北地区小麦适宜秸秆覆盖模式。

关键词: 株高 干物质积累量 叶绿素荧光 气孔导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度密植下不同烤烟品种产质比较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宜密烤烟品种,为"去除不适用烟叶、优化烤烟等级结构"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在四川盐源进行不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适度密植下,单位面积可采烤烟叶数量增加,可加大"去除不适用烟叶、优化烤烟等级结构"的调控空间;(2)适度密植下,KRK26中部叶比例和亩产值最高,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部位间差异性相对较少,烟叶外观质量表现较好,可采叶多,优化烤烟结构可调控性强;(3)适度密植下,云烟87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适宜,外观质量表现较好,可采叶较多,优化结构可调控性较强;(4)红花大金元和云烟87中上部叶感观质量表现好,清香型风格相对彰显,香气质和香气量表现突出,工业可用性强,可继续加大发展;KRK26在香气质、香气量、透发性等方面表现好,感观质量总体表现较好,可适度发展。

关键词: 高海拔烟区 烤烟品种 适度密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全部基施(N1)、基肥70%+拔节肥30%(N2)、基肥50%+拔节肥50%(N3)和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N4)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ogistic方程比较不同处理的玉米子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渍水处理降低子粒千粒重最大潜力值,降幅达5.5%~10.3%;灌浆持续期缩短,最高达9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氮肥后移较氮肥前移处理提高子粒最大潜力值;平均灌浆速率增大,最高达22.4%;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滞后性",最高延迟13.8%,有利于减轻苗期渍害对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通径分析表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影响较大,表现为Tm>Va>V1。苗期渍水抑制子粒灌浆速率,导致夏玉米产量下降,降幅达24.2%~25.7%,氮肥后移能够减轻苗期渍害对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夏玉米 渍水 氮肥后移 灌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不同单倍体诱导系之间杂交组合诱导效果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个具有一定亲缘、性状差异的诱导系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和MT041组配成3个诱导系杂交组合: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Stock6改良系×MT041和高诱1号×MT041,开展其植株生长势(株高)、综合抗性、散粉量、诱导率研究。结果表明,3个诱导系杂交组合在植株生长势(株高)、综合抗性和散粉量等方面均具有超亲的优势;诱导系杂交组合:Stock6改良系×高诱1号和高诱1号×MT041在单倍体诱导率上同样具有超亲的优势;进一步验证表明这二个诱导系杂交组合具有较为稳定的单倍体诱导能力,可作为大规模单倍体育种中诱导花粉源。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诱导系 杂交组合 诱导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适宜密度研究

作物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糯玉米皖糯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江淮地区研究密度对糯玉米产量、穗部性状和农艺性状等的影响,为江淮地区鲜食糯玉米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密度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2014年度以60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但60 000和75 000株/hm~2处理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2015年度以75 000株/hm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且显著高于30 000和120 000株/hm~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密度关系符合等比型产量-密度关系的基本特征,2014年玉米产量y(kg/hm~2)与密度x(株/hm~2)方程为y=0.40591xe~((-0.0000135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4 185~98 290株/hm~2;2015年玉米产量y(kg/hm~2)与密度x(株/hm~2)方程为y=0.43136xe~((-0.0000137x)),最高产量密度范围为52 494~98 238株/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总体上玉米的穗位高、秃尖长、空秆率增加;穗粗、穗长、穗行数、鲜百粒重下降。江淮地区糯玉米的种植密度以52 494~54 185株/hm~2为宜。

关键词: 玉米 皖糯5号 种植密度 江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