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全球水稻分子育种核心种质资源耐低钾品种的苗期筛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4
摘要:以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提供的 117份核心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 ,进行苗期水培试验 ,比较两种不同K+ 浓度处理下的苗期根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 :两种处理条件下 ,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以发根数、总根长、苗高、地下部干重、地上部干重等 5个性状相对指数的平均值构成品种的综合指数 ,作为筛选耐低钾品种的评判标准 ,结合稻苗生长情况 ,从 117份核心种质资源中筛选出 9个耐低钾品种和 32个较耐低钾品种。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的电子杂交定位和基因预测
《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来自水稻突变体的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ben)能够作为一种除草剂筛选标志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生产。本研究利用我们已得到的与Ben ben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RAPD标记 (OPG1 8 972 ,OPG1 8 94 3 )以及与该标记高度同源的跨叠克隆Contig1 0 96 8(来自中国水稻基因组框架序列 ,全长 82 73bp)的序列信息 ,沿标记的两端设计新的PCR引物 ,以携带苯达松抗性基因 (Ben)和苯达松敏感基因 (ben)的水稻近等基因系为模板 ,通过对扩增产物的序列拼接和比对 ,成功地将OPG1 8 972和OPG1 8 94 3标记从 972bp和 94 3bp步移延伸到 81 3 8bp和 81 0 3bp(提交到GenBank的登记号分别为AY1 81 2 0 4和AY1 81 2 0 3 )。并利用电子杂交将延伸后的序列定位于水稻第 2染色体上 1 5 0 5cM处 ,在对标记两端及其附近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 ,我们初步预测Ben基因可能是编码某种受体蛋白的基因或催化 6 OH 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的淀粉合成酶类似基因
水稻根茎发生机制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蛭石培养 ,研究水稻种子不同播种深度与幼苗根茎发生的关系 ,并对水稻的根茎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蛭石培养过程中根茎的发生与水稻种子植入深度有密切的关系 ,根茎的伸长长度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水稻根茎长度品种间有差异 ,不同的水稻品种在相同的播种深度下根茎的表现不一样
农艺措施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 6 (4 4)研究移栽密度、追肥施氮总量、不同时期的追氮比例、中后期叶面喷施KH2 PO4 等农艺措施对早籼 15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追氮总量、追氮比和叶面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移栽密度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移栽密度 3 0万穴 /hm2 下 ,采用追施纯氮 2 2 5kg/hm2 ,增加穗粒肥比例 ,即蘖肥∶穗肥∶粒肥 =3∶3∶1的追肥方式 ,并于齐穗期叶面喷施KH2 PO4 15kg/hm2 ,可使早籼 15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 12 .68% ,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不同基因型水稻苗期根系吸氮力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利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水稻根系对 2种形态氮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 :水稻秧苗根系在 3 0d时对NO3- 吸收较NH4+ 多 ,不同基因型水稻秧苗根系对氮的吸收存在差异 ;单位鲜根对氮的吸收速率与根的活力有关。
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核心种质苗期耐低磷资源的鉴评与筛选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苗期低磷胁迫水培试验表明 :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核心种质对低磷营养胁迫的调节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 ,表现在分蘖能力、根长、根重等性状明显不同。通过对低磷营养胁迫下水稻根茎性状表现的评价 ,筛选出耐低磷品种资源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