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的电子杂交定位和基因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剑波 1 ; 向太和 1 ; 李莉 1 ; 王永杰 1 ; 黄大年 2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中国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定位;预测;电子杂交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04 年 30 卷 11 期

页码: 1152-11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来自水稻突变体的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ben)能够作为一种除草剂筛选标志用于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生产。本研究利用我们已得到的与Ben ben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RAPD标记 (OPG1 8 972 ,OPG1 8 94 3 )以及与该标记高度同源的跨叠克隆Contig1 0 96 8(来自中国水稻基因组框架序列 ,全长 82 73bp)的序列信息 ,沿标记的两端设计新的PCR引物 ,以携带苯达松抗性基因 (Ben)和苯达松敏感基因 (ben)的水稻近等基因系为模板 ,通过对扩增产物的序列拼接和比对 ,成功地将OPG1 8 972和OPG1 8 94 3标记从 972bp和 94 3bp步移延伸到 81 3 8bp和 81 0 3bp(提交到GenBank的登记号分别为AY1 81 2 0 4和AY1 81 2 0 3 )。并利用电子杂交将延伸后的序列定位于水稻第 2染色体上 1 5 0 5cM处 ,在对标记两端及其附近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 ,我们初步预测Ben基因可能是编码某种受体蛋白的基因或催化 6 OH 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的淀粉合成酶类似基因

  • 相关文献

[1]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电子杂交定位及基因预测. 向太和,杨剑波,李莉,王永杰,黄大年. 2003

[2]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英文). 向太和,杨剑波,李莉,倪大虎,杨前进,朱启升,汪秀峰,张毅,黄大年. 2003

[3]SCAR标记对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辅助选育. 向太和,杨剑波,杨前进,朱启升,李莉,黄大年. 2003

[4]花粉离体培养基的优化和苯达松除草剂对敏感型水稻恢复系‘Mc526’花粉活力的影响. 王云生,谢震,陆徐忠,宋丰顺,李莉,杨剑波. 2007

[5]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英文). 向太和,杨剑波,李莉,倪大虎,杨前进,朱启升,汪秀峰,张毅,黄大年. 2003

[6]水稻农林8号mcDNA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王永杰,陈宇,管远亮,杨剑波. 2004

[7]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 汪婉琳,朱启升,王士梅,杨前进,张德文. 2011

[8]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英文). 汪婉琳,朱启升,王士梅,杨前进,张德文. 2011

[9]水稻害虫管理专家系统(ESRICE)的设计与实现. 胡全胜,张孝羲. 1993

[10]稻纵卷叶螟管理专家系统. 胡全胜,徐瑞琳,王鼎元,黄有政,余再堂. 1991

[11]棉花分子标记冗余性检测与评价的方法. 王为,叶泗洪,潘宗瑾,王海洋,高进,蔡立旺,陈建平,王永慧,潘群斌,王长彪. 2015

[12]小麦亲本间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可行性的研究. 肖扬书,杨前进,赵成松,范荣喜. 1996

[13]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阚画春,何团结,路曦结. 2001

[14]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5]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6]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 YU Youling,余友玲,WU Wenge,吴文革,CHEN Gang. 2015

[17]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 2007

[18]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姜福建,占新春,张明,耿少军,李安林. 2003

[19]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20]多效唑调整两系籼杂皖稻79制种花期效应研究. 王德正,王守海,李成荃,罗彦长,吴爽,杜士云.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