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 seed(模糊匹配)
115条记录
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及其衍生系的广亲和性鉴定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Y98149及其衍生系D3、D4、D5与4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测交进行广亲和性鉴定。结果表明,D5与标准籼稻测验种(IR36、南京11号)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8.7%,与标准粳稻测验种(巴利拉、秋光)测交F1结实率均值为77.9%,具有较好的广亲和性;且D5与籼、粳品系测交在产量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株高较矮,具有负向超亲优势。

关键词: 水稻 显性半矮秆突变体 广亲和性 亚种间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寒性品种的苗期耐寒性鉴定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以竹青等耐寒性品种作对照,对耐寒品种云恢72及其杂交后代的耐寒性进行鉴定;并通过对2003年试验材料的干、冻前、冻后的电导率测定和冻害对茎、根重影响的调查,筛选出耐寒性极好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直254和1401。

关键词: 水稻 耐寒性品种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对株高表达的影响及其对GA_3的敏感性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和Y98148(野生型)在苗期和成株期对GA3反应的研究,发现Y98149较Y98148对外源赤霉素更敏感;内源赤霉素测定结果显示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内源赤霉素含量较低,是野生型的78%。

关键词: 半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敏感性 赤霉素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77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77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表现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以及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提出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间歇灌溉促控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关键词: 水稻 高产优质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脂肪酶与储藏特性及相关基因SCAR标记的研究

高技术通讯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离子束诱变皖鉴2090后代脂肪酶活性检测分析,获得了脂肪酶活性高低的近等基因系.利用人工加速老化实验进行了耐储藏性评价,并从近等基因系中选取一对脂肪酶活性不同的材料进行RAPD标记筛选,在650条随机引物中经过多次重复筛选,引物S1302、S1380在脂肪酶活性低的品种中稳定地显示特异的多态性.其中S1302被转化为SCAR标记.该标记的获得为进一步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图位克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水稻 脂肪酶 RAPD SC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关键词: 双季北缘 水稻 补偿栽培 超高产 The norther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储藏种质创新及相关技术研究

粮食储藏 2005

摘要: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利用水稻耐储藏基因解决稻谷耐储藏问题的主要进展。在解决脂肪氧化酶、脂肪酶检测和评价等相关技术的基础上 ,研究发现稻谷脂肪氧化酶、脂肪酶在储藏过程中对稻谷陈化变质的影响极大。脂肪氧化酶的三种同功酶对稻谷的储藏特性影响不同。脂肪氧化酶Lox - 3的缺失能有效地延缓稻谷的陈化变质 ,并能够减轻仓储害虫的危害 ;Lox - 1、2可能是延缓稻谷陈化变质和延长种子寿命的关键基因。利用遗传育种的方法 ,已经选育出脂肪氧化酶、脂肪酶缺失的耐储藏水稻品种。

关键词: 水稻 耐储藏 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17特征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17是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12项米质指标均达到部颁2级优质米标准。重点介绍了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 皖稻117 特征特性 无公害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脂质氧化酶同工酶种质储藏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水稻脂质氧化酶(LOX)同工酶缺失的单体及聚合体人工老化实验研究表明:不同LOX的缺失突变体之间,以LOX-1,LOX-2、LOX-3全缺的D1308、D1311的发芽率始终最高,老化指数最低;LOX-1缺失所造成的影响要大于LOX-2缺失和LOX-3缺失。LOX缺失的单体及聚合体具有较好的储藏特性,LOX的缺失对保持种子生活力和延缓稻谷陈化变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认为LOX-1的缺失阻断或延缓了LOX-2和LOX-3所启动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延缓了稻谷的陈化变质,减轻种子生活力的下降。LOX-1可能是控制稻谷陈化变质和种子衰老的关键基因。

关键词: 脂质氧化酶同工酶 缺失 耐储藏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磷营养胁迫下水稻苗期性状基因型差异的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CSCD

摘要: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磷水平下(常磷、低磷、缺磷)水稻基因型间苗期性状差异性,结果表明:基因型间、处理间苗期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磷胁迫下的相对总根长、相对根数、相对平均根长、相对根冠比、相对叶片数达到极显著差异,相对苗高、相对地上部干物重、相对地下部干物重存在显著差异。与常磷处理相比,磷胁迫明显抑制分蘖发生,苗高、叶片数、地上部干物重和发根数下降,下降程度随磷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而磷胁迫明显促进单根生长,根冠比增加,且随磷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加;不同磷水平下苗期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表现也不相同。研究表明,水稻分子育种亲本材料耐低磷胁迫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

关键词: 水稻 磷水平 苗期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