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以农林 8号m为主体亲本与优良恢复系杂交 ,成功地将除草剂 (苯达松 )敏感基因转育到恢复系中 ,携带该基因的恢复系不但对苯达松敏感 (抽穗期用 1 80 0~ 2 70 0ml/hm2 苯达松喷施可使整穗或整株死亡 ) ,而且所配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水稻
除草剂敏感基因
恢复系
转育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1999~ 2 0 0 0年华安 3号在粤东作双季稻种植成功。作早稻单产 9.942~ 10 .38t/hm2 ,比对照增产 10 .45 %~ 18.80 % ;作晚稻单产 9.5 48t/hm2 ,比汕优 6 3增产 6 .15 %。华安 3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是争足穗攻大穗 ;二是控制后期氮肥防倒伏 ;三是科学用水 ,及时防病治虫、杀螺灭鼠
关键词:
水稻
华安3号
粤东
一年双季
产量潜力
增产途径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中籼 898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 9.0t/hm2 以上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2 85±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16 0± 10 )粒 ,结实率 (86± 2 ) % ,千粒重 2 9.5g。并提出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
水稻
中籼898
产量构成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中籼 898 1997~ 1999年在安徽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及试验、示范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中籼 898具有理想的株叶型态 ,穗粒结构协调 ,根系发达 ,分蘖能力强 ,抗病虫耐干旱 ,适应性广等特点。并提出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水稻
中籼898
高产稳产性
栽培技术
《中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探索了覆草保墒旱作的可行性及其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认为用覆盖 4 5 0g/m2 以上的稻、麦草取代覆膜旱作是可行的。覆草保墒旱作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改良、培肥土壤 ,增加土壤蓄保墒能力是前提 ;在选择抗 (耐 )旱性强的品种 (组合 )、培育素质好的旱育秧的基础上 ,增加栽插密度到 15穴 /m2 以上 ,每穴 2粒种子苗 ,施N18.75g/m2 ,N∶P∶K约 3∶1∶2 ,N肥底蘖肥后移、后期追肥比例增加到 30 %以上 ,可获较理想产量。
关键词:
水稻
覆草保墒
旱作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采用L9(33)的正交设计,得出播期对65002的影响最大,氦素水平次之,密度的影响最小。65002在合肥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以4月20日左右播种,施纯氦262.5kg/hm2,穴数在22.5~30万穴/hm2之间为宜。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籼
65002
播期
密度
氮素水平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粳型不育系Y4036A及恢复系057、040、C堡均属I类。株高、千粒重、播始历期3个性状以加性效性为主。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均较低,其中千粒重、播始历期的狭义遗传力高于70% ,其余均不到60% 。4个不育系中培矮64S亲和性较好,Y4036A为部分亲和。亚种间杂交仍存在结实率偏低等不足,可通过选择亲本或导入广亲和基因来克服。
关键词:
水稻
亲和性
配合力
遗传力
不育系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调查结果表明:旱秧秧苗具有秧体形体小,叶蘖发生早,秧苗素质高等特点。本田叶蘖发生早而快,中后期增减趋势平稳。据此认为,在大力倡导和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同时,应对其本田的肥水运筹作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
水稻
汕优63
水旱秧
秧苗素质
叶蘖动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1998
摘要:在安徽休屯盆地进行的10年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明显大于肥料,施肥的增产幅度随施肥年限有逐年降低趋势。氮磷钾肥增产效应依次为K>N>P。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保持水稻稳定增产,但在等养分条件下,紫云英与氮磷钾化肥配施(MNP),早稻平均产量明显低于等养分的化服单施(NPK),说明有机肥应提早施人,并增加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以满足水稻幼苗对养分的需求。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除有效钾外,土壤养分均有增加。因此从增产增收和养分平衡的意义上讲,必须重视稻田施用钾肥,适当控制磷肥用量。
关键词:
水稻
化肥
有机肥
氮磷钾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应用20个随机引物对我省水稻主栽杂交组合协优63有其相庆的三系基因组进行RAPD分析,选 出5个引物能够在杂种和其双亲之一中形成多态性差异.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种
RAPD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