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深施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氮肥在巢湖流域水稻生产中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全程深施、基肥深施、面施和不施氮肥4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排列研究了氮肥深施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处理的根冠比和根系干重的大小关系为:全程深施(基肥深施(面施。成熟期,不同处理的根冠比和根系干重的大小关系为:全程深施(面施(基肥深施。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面施、基肥深施和全程深施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提高了39.9%、40.5%和39.4%,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5.1%、5.7%和10.3%。与面施处理相比,基肥深施和全程深施处理的每穗粒数分别增加了0.6%和5.8%;全程深施处理的千粒重增加了5.5%。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增产43.0%~52.5%,全程深施处理较面施处理增产6.7%。[结论]氮肥深施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水稻的产量。


中籼稻抽穗期耐热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中籼稻抽穗期耐热性的评价方法及应用。[方法]以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的30个中籼稻品种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和盆栽方式,利用温室模拟高温热害环境,在抽穗开花时期鉴定其耐热性,根据产量损失的大小,提出水稻抽穗耐热性的评价指标。[结果]根据产量损失的大小,将水稻品种的抽穗期耐热能力分为4类。耐热系数>90%的品种为耐热品种,高温对其结实率有一定影响,但产量损失较小,在10%以下;耐热系数在80%~90%的品种为中度耐热品种,其受高温影响的产量损失在10%~20%;耐热系数在55%~80%的品种为敏感品种,其受高温影响的产量损失在20%~40%;耐热系数<55%的品种为高度敏感品种,其受高温影响的产量损失大于40%。[结论]根据耐热性评价指标筛选出中籼2503、皖稻173和皖稻89等一批强耐热品种。


水稻及其敏感突变体苯达松抗性的生理生化差异研究(英文)
《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达松敏感致死(bentazon sensitive lethal,bsl)基因在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混播制种和杂交稻种纯度鉴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水稻品种农林8号(N8)、W6154s和其对应的bsl突变体农林8号m(N8m)和8077s为材料,分析了苯达松处理对叶片中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氧自由基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苯达松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水稻苯达松抗性差异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苯达松处理使bsl突变体叶片光系统II中还原性QA组分积累,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光合能力丧失,氧自由基伤害积累,Chl降解、质膜氧化加剧,植株死亡。叶片中苯达松残留含量分析表明,较强的苯达松代谢能力是抗性品种免受苯达松伤害的主要原因。


大苗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大苗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秧苗素质、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因素及产量等均有较大影响;长秧龄各处理的产量均较短秧龄的对照(21d秧龄)增产,其中,E(49d秧龄)、D(42d秧龄)、F(56d秧龄)、G(63d秧龄)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933.4kg/hm2,857.8kg/hm2、775.5kg/hm2、544.5kg/hm2,增幅分别为11.2%、10.3%、9.3%、6.6%。


中籼250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籼250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好的特点。米质达部颁一等食用稻品质标准;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380.5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01%,一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8.0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8.29%;白叶枯抗性3~5级,稻瘟病抗性5~7级,抗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抗倒性好。全生育期135~140 d,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基本苗100万~120万/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