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对水稻耐储藏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利用自主开发研制的作物脂肪氧化酶同功酶快速检测技术 ,筛选出Lox -1、Lox -2缺失材料皖鉴 2 0 90、皖鉴 10 2 4、皖鉴3 0 3 3等。为了进一步研究鉴定脂质氧化酶缺失对稻谷陈化、仓储害虫的影响 ,将 3个Lox缺失材料 (DawDam、冲腿、皖鉴 2 0 90 )和其他 3个Lox不缺失品种 (早籼 14、中籼 898、晚粳M3 12 2 ) ,在一定的储藏条件、温度、时间下 ,调查了仓储害虫危害情况和种子生活率。结果表明 :①在储藏过程中 ,品种间仓储害虫危害差异较大。在 5个籼稻品种中 ,Lox -3缺失种质DawDam和冲腿的虫蛀率约 5 % ,为最低 ;中籼 898、皖鉴 2 0 90、早籼 14的虫蛀率在 13 .8%~ 19.5 % ;粳稻品种晚粳M3 12 2的虫蛀率最高 ,达 3 3 .5 %。因此 ,Lox -3缺失种质的虫蛀率的发生较其他品种低 2 .5~ 6.5倍。②随着储藏期的增加 ,种子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是Lox -1、Lox -2缺失的皖鉴 2 0 90 ,至调查时储存 42个月 ,发芽率几乎没有变化 ,仍保持在 98.5 % ,成苗率高达 85 %。由此表明 ,Lox -1、Lox -2的缺失对保持种子生活力和延缓稻谷陈化变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能是影响种子长寿命的关键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01产量构成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皖稻 10 1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中籼新品种。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 ,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产量 9.0t/hm2 的合理穗粒结构为 :有效穗( 3 0 0± 15 )万 /hm2 ,每穗总粒数 ( 15 5± 5 )粒 ,结实率 ( 85± 5 ) % ,千粒重 2 6.0g左右。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数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 ,协调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 ,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方法 ,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等 7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分布在 8条染色体上的 2 6个QTL ,其贡献率差异较大 ,在 5 2 %~ 4 9 2 %之间 ,其中有 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 30 % ,分别是控制有效穗的qPN 4、每穗颖花数的qSN 3、每穗实粒数qGN 2和千粒重的qGW 3a。相关显著的产量性状QTL往往分布在染色体上相同区域 ,并集中在少数几个连锁群上。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 ,主效QTL在不同群体中的重演性较好。
关键词: 水稻 产量相关性状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混合线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秧龄 (x1 )、密度 (x2 )和施纯氮量 (x3)对两系杂交中籼 2 3 0 1S/H70 5 8产量的影响 ,建立起数学回归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 ,提出在合肥地区该组合夺取高产的农艺措施为秧龄 3 4~ 3 8d ,栽插密度 2 1~ 2 3 .4万穴 /hm2 ,施纯氮量 175 .5~ 2 0 7kg/hm2 。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籼 2301S/H7058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旱育秧苗立枯病致病镰刀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中国水稻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 345份采自安徽凤阳、蒙城、定远等地的水稻立枯病病样进行了分离 ,获得了 5 8个致病的镰刀菌单孢株系 ,经鉴定为 6个种 ,其中以串珠镰刀菌比例最大 ,占 6 0 .35 % ,砖红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茄类镰刀菌、半裸镰刀菌、多隔镰刀菌所占比例分别为 10 .35 %、13.79%、5 .17%、6 .90 %和 3.45 %。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的致病力最强 ;病菌在根中部和根基部的侵染发病率高于根尖和茎基部。不同培养液培养镰刀菌的滤液可以引起相同或更严重的症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