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草莓冷藏期间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丰香"草毒(Fragaria ananassa Duch cv.Fengxiang)果实采后品质及果实腐烂的影响。[方法]将供试草莓用MeJA在25℃下熏蒸处理9 h并摊凉2 h,最终MeJA浓度为1和100μmol/L。处理后迅速预冷至5℃后,置于(5±1)℃下贮藏(相对湿度90%~95%)。贮藏期间每隔3 d取3盒(每盒30果)测定草莓的腐烂指数和各品质指标。[结果]试验表明,1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采后草莓果实腐烂的发生,但对果实硬度、V C、可滴定酸(TA)、总糖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100μmol/L MeJA则显著促进贮藏后期草莓果实硬度及V C的损失,促进果实腐烂的发生,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1和100μmol/L MeJA均没有显著影响果实的呼吸速率。因此,1μmol/L MeJA没有显著促进草莓果实的衰老,可维持某些果实品质;高浓度MeJA将促进草莓果实品质的下降。[结论]研究得出,1μmol/L的MeJA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贮藏保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做形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形成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名优祁红做形工艺中不同除湿与造型温度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除湿设烘干器100℃热风烘坯和电炒锅高温(180±5)℃、中温(160±5)℃、低温(140±5)℃炒坯4组,造型锅温设高(120±5)℃、中(100±5)℃、低(80±5)℃3组。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不同除湿温度对茶样的汤色和叶底影响显著,对茶红素(TR)和茶褐素(TB)含量影响极显著;不同造型温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烘坯做形比炒坯做形工效高,茶叶品质与中温炒坯做形茶相当,且以中温造型茶样较优;炒坯做形以中温除湿与中温造型茶样为好,低温炒坯除湿茶样的品质较差,高温炒坯除湿掌控不佳时茶样易出现高火的情况。因此,名优祁红做形工艺最佳温控组合为100℃热风烘坯或(160±5)℃炒坯除湿、(100±5)℃造型。


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小麦超晚播(11月21日,较适宜播期晚30天左右)条件下,密度、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追肥时期对超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以密度450×104株/hm2、孕穗期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846.5kg/hm2。密度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追氮时期对千粒重影响显著,随追氮时期的推迟而增加。增加密度和推迟追氮时期,旗叶叶片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PSⅡ的活性(Fv/Fo)提高,增大了PSⅡ的潜在活性,有利于叶片所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追氮时期的延迟,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推迟追肥至孕穗期可以改善超晚播条件下强筋小麦的籽粒品质。


不同氮营养水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年施纯N 90 kg/hm2、180 kg/hm2、360 kg/hm2、720 kg/hm2 4种不同氮素营养水平对茶叶干物质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茶叶的干物质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合理的施氮量能显著提高茶叶产量并改善其品质。所有处理中,年施纯N 360 kg/hm2获得了最高干物质产量,超过这一施肥量,产量便开始下降。在同一基础肥力土壤条件下,茶叶干物质产量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呈抛物线趋势。品质结果分析显示施用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而茶多酚含量降低;茶树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也呈升高趋势。在4种施肥水平条件下,茶叶增产幅度为19.59%~25.19%,平均22.39%;茶叶品质成分,特别是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小麦高代品系粉质参数状况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11
摘要:对2009-2010年度种植于阜南的39份自育小麦高代品系进行了粉质参数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样本吸水率平均为60.9%;面团形成时间普遍较短,均在1~4min;面团稳定时间平均为3.0min,仅NELT091稳定时间达7min;3个品系耐揉性较好,弱化度<60FU;粉质质量指数>50的高代品系有13个,达中筋小麦标准。


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优质高产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机播条件下,研究了密度、行距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基本苗对小麦籽粒产量均有影响。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基本苗240万.hm-2产量最高;不同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以20 cm行距产量最高;行距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距高密度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密度、年份及二者互作对部分籽粒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行距间籽粒品质差异不大。宽行距和低密度有利于小麦个体的生长发育,生育后期以行距24 cm、基本苗150万.h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范围内,皖麦52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行距和基本苗分别为20 cm和240万.hm-2。


不同生态装备对中华鳖稚鳖生长·抗病力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装置池塘生态装置下中华鳖稚鳖生长、抗病力与品质的关系。[方法]试验组4口培育池设置人工隐蔽物、网片晒被台、配置微流水装备、循环水生物净化系统、纳米微孔增氧系统、光照增加系统、温度调控系统等生态装备,对照组(CK)3口培育池,无以上生态装备。[结果]试验组培育池稚鳖的育成平均体重、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成活率、伤残率与CK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较对照池高31.1%、33.5%、9.3%、12.8%及低7.2倍。[结论]试验池育成的稚鳖体貌品质明显优于CK。


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寻求粳型超级稻最佳穗肥追施叶龄期。[方法]以超级粳稻武粳15、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利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龄余数4、3等量追肥处理产量最高。适期追施穗肥能够有效地增加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并能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率;还可以有效改善粳型超级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结论]在施纯氮225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条件下,叶龄余数4、3等量追穗肥较适宜。


氮磷钾配施沼气肥对早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沼气肥对土壤供氮能力以及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品质性状、稻田主要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沼气肥可显著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实粒数,显著提高产量。在等量氮磷钾下,与常规施肥相比增产17.81%。等量沼气肥下,沼气肥与常规施肥中减少20%氮和33%钾用量西施处理比与常规施肥配施处理略有减产,仅增产4.24%,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3.03%。施用沼气肥对早稻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影响不明显,但稻米的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明显改善。施用沼气肥还可以减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