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品质(模糊匹配)
159条记录
机插穴苗数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粳9号(小穗型)、淮稻9号(中穗型)和9优418(大穗型)为机插材料,研究了每穴栽插苗数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穴栽苗数的增加,3种穗型品种的穗数均呈增加趋势,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小趋势,但变化程度不一。3种穗型品种的产量随穴栽苗数增加均呈先增后减二次曲线变化。小、中、大穗型品种最高产量对应的穴栽苗数分别为4、3、2苗。3种穗型品种稻米的品质性状受穴栽苗数影响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但均表现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垩白度和垩白率上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率下降,蛋白质含量变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变长;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起始糊化温度等RVA特性值先增后减,而消减值先减后增。对产量与品质指标综合评价,以小穗型品种每穴栽插4苗、中穗型品种每穴3苗、大穗型品种每穴2苗,最利于相对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关键词: 机插粳稻 穴苗数 穗型 产量 品质 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密穗型水稻扬辐粳7号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本苗配置(穴数和本数)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本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穴数的影响大于两者互作,不同基本苗处理以A2B3处理产量最高。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水稻外观品质影响最大,对稻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为其次,加工品质受影响最小。随基本苗数的增加,机插水稻垩白率、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水稻RVA谱特征值中的消减值影响最大,热浆黏度其次,峰值时间最小。相同本数不同穴数下,随栽插穴数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糊化温度呈直线增加趋势,崩解值和消减值成直线下降趋势。相同穴数不同本数下,随栽插本数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糊化温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崩解值和消减值成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综合来看,机插稻扬辐粳7号以25.5×104/hm2,每穴4本左右最有利于机插水稻高产优质形成。

关键词: 机插稻 移栽密度 产量 品质 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蓝莓产地保鲜技术研究初报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09

摘要:针对蓝莓鲜果采后保鲜难度大、货架期短等技术难点,以新鲜蓝莓为材料,在冷藏和常温贮藏前用臭氧水、灰霜特、绿液、气调袋等处理,通过对其在贮藏期间相关品质指标(霉烂率、失质量率、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来确定其对蓝莓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对果实保鲜效果最好,该处理可明显抑制蓝莓的腐烂,抑制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和失质量率的上升,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处理。臭氧水处理可显著降低蓝莓果实呼吸代谢活动,可维护果实品质。各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的顺序为:臭氧水>灰霜特>绿液>气调袋。

关键词: 蓝莓 臭氧水 霉烂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稳定性及其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年国家黄淮海小麦区试3个试点共5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检测了其全麦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其它相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全麦粉PPO活性在不同品种、年份和地点间差异显著。全麦粉PPO活性与膨胀势、峰值黏度、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18和0.28;与SDS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28、0.28、0.24、0.27和0.21,与黄色素含量、碱性水保持力(AWRC)、硬度、保持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升值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 稳定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粳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软盘旱育机插条件下,以杂交中粳徐优403为材料,研究了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制不同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稻徐优403的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N 225 kg/hm~2处理最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施氮量主要影响稻米品质中的垩白度和垩白率,其次为消减值,而对其它品质指标影响较小。品质性状中的加工碾磨品质、稻米的表面积、横面积可与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产优质统一;而其它品质指标则表现为对施氮存在负响应。综合来看,机插杂交稻徐优403适宜施氮量以施N 225 kg/hm~2为宜。

关键词: 机插杂交粳稻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和2007年安徽省12个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从产量、品质、抗性方面考察了2006、2007年安徽省12个棉花品种的区域试验表现,结合品种的特征特性,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表现较好的有望杂2号、稼元216和禾杂2号等几个品种,为安徽省棉花品种的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棉花品种 区域 产量 品质 抗性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肥和钾肥对老龄多叶老芒麦牧草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8龄多叶老芒麦人工草地进行施磷、钾试验。结果显示,施磷肥对抽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老芒麦的地上生物量分别增重16.25%5~0.32%、5.86%3~5.74%和10.72%4~4.37%,施钾肥增重16.96%5~1.56%、9.63%5~8.32%和12.70%4~6.91%。在氮钾或氮磷施用量适中时,配施磷肥112.5 kg/hm2或配施钾肥75 kg/hm2时,老芒麦的地上生物量最大。配施磷和钾能显著增加老芒麦0—25 cm根重(P<0.05)。配施磷或钾75 kg/hm2时,老芒麦0—5和0—25 cm根重最大,分别为8.97 g/m29、.06 g/m2和21.39 g/m2、23.84 g/m2。配施磷和配施钾时,老芒麦茎秆中粗蛋白(CP)和粗脂肪(CF)含量呈先增后降变化,施磷75 kg/hm2或施钾112.5 kg/hm2时,老芒麦茎杆中CP和CF的含量最大。配施等量磷、钾肥,施磷茎秆中CP和CF含量高于施钾,二者最大值差分别是0.53%和0.38%。三个生育期内,老芒麦地上部分与地下根系增重不总是与施肥量呈正相关,相同施肥量下钾肥的增重略高于磷肥。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施肥 老芒麦 生物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基追比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的氮素运筹技术,在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济麦20、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公顷产量9 000 kg以上)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纯氮307.5~322.5 kg(其中化肥氮270 kg)、基追比例10∶0~4∶6范围内,济麦20、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的增大而递增,并与此期追氮比例呈极显著简单直线正相关或二次曲线相关;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指标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烟农19和皖麦50的植株体内含氮量随生育进程而渐降,分蘖期最高,成熟期降至最低。以上结果说明,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氮素运筹方式以氮肥总量的40%~50%基施5、0%~60%拔节期追施为宜,传统的氮素"一炮轰"运筹方式难以达到9 000 kg/ha的超高产水平。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安徽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中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有机氮42~56 kg/ha基础上,每公顷施氮量0~360 kg范围内,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济麦20和皖麦50在施氮量300 kg/ha时籽粒产量最高,但与施氮量为240 kg/ha的处理差异不显著;烟农19则以施240kg/ha氮素时籽粒产量最高。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加大均呈增加趋势,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大呈下降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品质指标均与施氮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的适宜施氮量为240~300 kg/ha。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锌、硼肥配施对黄山贡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肥仍是黄山贡菊产量的首要限制因子,施N处理和不施N处理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增施P肥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N、P、K肥配合施用及在此基础上增施Zn肥和B肥可促进贡菊的生长发育,提高贡菊产量与品质。P肥对菊花粗蛋白、总黄酮和绿源酸的含量影响最大,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对产量和品质的不同需求调节P肥用量。N、P、K肥配施可促进菊花对Fe、Zn、Mn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

关键词: 黄山贡菊 N P K Zn B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