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品质(模糊匹配)
163条记录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定向改良杂交稻协优57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57是一个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杂交稻组合,但由于其父母本直链淀粉含量高,导致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协优57的亲本057和协青早A的Wx基因进行改良,研究改良前、后各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蒸煮食味品质等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亲改良的GT型杂交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由原组合的26%分别降到19.3%和19.2%,但均一性较差。双亲改良的TT纯合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协A(TT)/057(TT),不仅直链淀粉含量降到中等偏低水平(12.5%),而且均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蒸煮食味品质明显改善。在成功利用分子标记对直链淀粉含量进行辅助选择改良的基础上,结合田间选育的手段,同时改良了不育系穗小粒少的缺陷,既保持了原组合的优良特性,又提升了米质和产量潜力。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协优57 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水平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础肥力土壤、不同氮肥水平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生姜根茎产量及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合理施氮能显著提高根茎产量,改善其营养及安全品质。两种不同基础肥力土壤下,生姜根茎产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加大先增加后降低,呈抛物线关系,所有处理中N450获得了最高根茎产量。品质分析结果显示,施用适量氮肥能明显提高生姜根茎蛋白质、维生素C、糖分和姜精油含量,有效控制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其中,维生素C含量,基础肥力较高土壤以N225处理最高;肥力较低土壤N450处理达到高峰。粗蛋白含量,肥力较高土壤N225处理最高,N450最低;肥力较低土壤,随施氮量的增加,根茎粗蛋白含量相应提高,N600处理达最大值。糖分和姜精油含量,两种肥力土壤下分别是N600和N450处理最高。根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用氮肥后生姜地上部茎、叶和地下根茎含氮量明显提高,氮素吸收量显著增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生姜 产量 品质 氮素吸收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追氮时期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优质种植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氮307.5~322.5 kg.hm-2(其中有机氮37.5~52.5 kg.hm-2,化肥氮270 kg.hm-2)、基追比例为5∶5的条件下,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均以拔节期追施最高,产量分别达到9 497.10和9 857.55 kg.hm-2,以始花期追氮产量最低。粗蛋白、湿面筋含量、Z-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主要品质指标均随追氮时期推迟而提高,强筋品种烟农19在拔节期以后追氮的品质均能达到优质小麦标准(粗蛋白含量≥14%)。各氮肥利用参数基本以拔节期~孕穗期处理较高,追氮时期前移和后移均使各参数降低,拔节期~孕穗期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综合两个年度的结果,淮北地区小麦实现高产、优质栽培的追氮时期以拔节期~孕穗期为佳,传统的氮素"一炮轰"运筹方式难以达到9 000 kg.hm-2的超高产水平。

关键词: 小麦 淮北地区 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袋的防病效果及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

摘要:针对当前安徽省葡萄种植产区中后期雨水多、气温偏高、葡萄病虫危害严重的特点,进行不同果袋套袋处理,探讨套袋对葡萄防病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负载量和不同果袋对葡萄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果袋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葡萄病害的发生率,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除两种郑果牌复合袋显著降低葡萄着色率外,其他果袋对葡萄着色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果袋 葡萄 防病效果 品质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插穴苗数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粳9号(小穗型)、淮稻9号(中穗型)和9优418(大穗型)为机插材料,研究了每穴栽插苗数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穴栽苗数的增加,3种穗型品种的穗数均呈增加趋势,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小趋势,但变化程度不一。3种穗型品种的产量随穴栽苗数增加均呈先增后减二次曲线变化。小、中、大穗型品种最高产量对应的穴栽苗数分别为4、3、2苗。3种穗型品种稻米的品质性状受穴栽苗数影响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但均表现随穴栽苗数的增加而垩白度和垩白率上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率下降,蛋白质含量变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变长;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起始糊化温度等RVA特性值先增后减,而消减值先减后增。对产量与品质指标综合评价,以小穗型品种每穴栽插4苗、中穗型品种每穴3苗、大穗型品种每穴2苗,最利于相对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关键词: 机插粳稻 穴苗数 穗型 产量 品质 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密穗型水稻扬辐粳7号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本苗配置(穴数和本数)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本数对产量的影响大于穴数的影响大于两者互作,不同基本苗处理以A2B3处理产量最高。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水稻外观品质影响最大,对稻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为其次,加工品质受影响最小。随基本苗数的增加,机插水稻垩白率、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水稻RVA谱特征值中的消减值影响最大,热浆黏度其次,峰值时间最小。相同本数不同穴数下,随栽插穴数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糊化温度呈直线增加趋势,崩解值和消减值成直线下降趋势。相同穴数不同本数下,随栽插本数的增加,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以及糊化温度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崩解值和消减值成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综合来看,机插稻扬辐粳7号以25.5×104/hm2,每穴4本左右最有利于机插水稻高产优质形成。

关键词: 机插稻 移栽密度 产量 品质 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蓝莓产地保鲜技术研究初报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09

摘要:针对蓝莓鲜果采后保鲜难度大、货架期短等技术难点,以新鲜蓝莓为材料,在冷藏和常温贮藏前用臭氧水、灰霜特、绿液、气调袋等处理,通过对其在贮藏期间相关品质指标(霉烂率、失质量率、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来确定其对蓝莓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对果实保鲜效果最好,该处理可明显抑制蓝莓的腐烂,抑制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和失质量率的上升,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处理。臭氧水处理可显著降低蓝莓果实呼吸代谢活动,可维护果实品质。各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的顺序为:臭氧水>灰霜特>绿液>气调袋。

关键词: 蓝莓 臭氧水 霉烂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稳定性及其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年国家黄淮海小麦区试3个试点共55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检测了其全麦粉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其它相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全麦粉PPO活性在不同品种、年份和地点间差异显著。全麦粉PPO活性与膨胀势、峰值黏度、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18和0.28;与SDS沉降值、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降值、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28、0.28、0.24、0.27和0.21,与黄色素含量、碱性水保持力(AWRC)、硬度、保持黏度、最终黏度和回升值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 稳定性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粳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软盘旱育机插条件下,以杂交中粳徐优403为材料,研究了里下河地区稻麦两熟制不同施氮量对机插杂交稻徐优40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机插杂交稻徐优403的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以N 225 kg/hm~2处理最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施氮量主要影响稻米品质中的垩白度和垩白率,其次为消减值,而对其它品质指标影响较小。品质性状中的加工碾磨品质、稻米的表面积、横面积可与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产优质统一;而其它品质指标则表现为对施氮存在负响应。综合来看,机插杂交稻徐优403适宜施氮量以施N 225 kg/hm~2为宜。

关键词: 机插杂交粳稻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RVA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肥和钾肥对老龄多叶老芒麦牧草生物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8龄多叶老芒麦人工草地进行施磷、钾试验。结果显示,施磷肥对抽穗期、开花期和乳熟期老芒麦的地上生物量分别增重16.25%5~0.32%、5.86%3~5.74%和10.72%4~4.37%,施钾肥增重16.96%5~1.56%、9.63%5~8.32%和12.70%4~6.91%。在氮钾或氮磷施用量适中时,配施磷肥112.5 kg/hm2或配施钾肥75 kg/hm2时,老芒麦的地上生物量最大。配施磷和钾能显著增加老芒麦0—25 cm根重(P<0.05)。配施磷或钾75 kg/hm2时,老芒麦0—5和0—25 cm根重最大,分别为8.97 g/m29、.06 g/m2和21.39 g/m2、23.84 g/m2。配施磷和配施钾时,老芒麦茎秆中粗蛋白(CP)和粗脂肪(CF)含量呈先增后降变化,施磷75 kg/hm2或施钾112.5 kg/hm2时,老芒麦茎杆中CP和CF的含量最大。配施等量磷、钾肥,施磷茎秆中CP和CF含量高于施钾,二者最大值差分别是0.53%和0.38%。三个生育期内,老芒麦地上部分与地下根系增重不总是与施肥量呈正相关,相同施肥量下钾肥的增重略高于磷肥。

关键词: 人工草地 施肥 老芒麦 生物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