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粳稻品质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稻‘秀水79'和‘C堡'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248个株系为试材,对粳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与单株产量相关关系不显著,但是与具体的农艺性状之间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提高粒重、穗长、单株生物产量、全生育期、一次枝梗数和降低二次枝梗数有利于改善粳稻碾磨品质;提高单株生物产量、全生育期以及降低粒重和着粒密度有助于粳稻垩白的改良;提高全生育期和降低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有助于改善粳稻蒸煮食用品质。并利用2009年参加上海市区试和生试的26个粳稻品种对RIL群体所得结果进行了验证。
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淮北地区晚播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运筹模式,以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晚播冬小麦产量、品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或孕穗期追氮减少了群体透光率,提高了灌浆期旗叶SPAD值和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改善了小麦旗叶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利于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光化学效率的提高进而促进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与成穗率。氮肥运筹对籽粒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的施肥方式显著提高了每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其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追氮处理,增幅达到5.5%~10.8%。此外,氮肥后移和增加基追比例可明显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硬度。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270kg·hm-2,拔节期追氮且基追比6∶4和孕穗期追肥且基追比4∶6的氮肥运筹模式是晚播冬小麦实现高产、优质的理想施肥方式。
关键词: 冬小麦 晚播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叶绿素荧光特性
祁门红茶初制中的干燥工艺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祁门红茶初制干燥工序中不同毛火速度与足火温度对毛茶品质的影响,选用‘祁门槠叶’种1芽2叶鲜叶,经统一萎凋、揉捻和发酵后,毛火速度设置快(9 min)、中(12 min)、慢(15 min)3个水平;足火温度设置低(60℃)、中(75℃)、高(90℃)3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制作茶样,重复2次。通过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主要生化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毛火速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生化成分(氨基酸、可溶性糖、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足火温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滋味、叶底)和生化成分(可溶性糖、茶褐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对生化成分(咖啡碱、茶红素、茶黄素)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毛火速度与足火温度互作效应对茶样的感官品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生化成分(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含量的影响极显著,对生化成分(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显著。快速毛火,茶样的色泽、滋味和综合评分略低;慢速毛火,茶样的叶底稍暗,香气中等。低温足火处理,茶样的感官审评综合评分低于中、高温足火处理。因此,祁门红茶初制干燥工序采用中速(12 min)毛火与中、高温(75℃、90℃)足火组合较好,尤以中速(12 min)毛火与中温(75℃)足火组合为佳。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较低时,玉米籽粒产量及粗蛋白、粗淀粉和粗脂肪等营养品质指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不随氮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在氮肥施用量为N 300 kg/hm2,基肥∶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追肥比例为5∶0∶5(A2)时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0902 kg/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40.5%,比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其他基追比处理增产4.6%~12.3%。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氮、磷、钾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玉米籽粒氮素和粗蛋白含量在A2运筹方式下最高,说明该氮肥运筹方式能改善玉米籽粒的品质。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及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于2008-2012年以皖麦52为材料,利用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小麦产量,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田后小麦旗叶Fv/Fm和NPQ得到提高;不同施氮量间荧光参数差异极显著,其中(Fm'-F)/Fm'和qP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Fv/Fm和NPQ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秸秆还田引起小麦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沉降值和硬度下降;增施氮肥除降低籽粒容重外,使其他品质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秆还田提高了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赤霉病病穗率和病情指数均呈递增趋势。
关键词: 小麦 秸秆还田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荧光参数 赤霉病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草莓冷藏期间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丰香"草毒(Fragaria ananassa Duch cv.Fengxiang)果实采后品质及果实腐烂的影响。[方法]将供试草莓用MeJA在25℃下熏蒸处理9 h并摊凉2 h,最终MeJA浓度为1和100μmol/L。处理后迅速预冷至5℃后,置于(5±1)℃下贮藏(相对湿度90%~95%)。贮藏期间每隔3 d取3盒(每盒30果)测定草莓的腐烂指数和各品质指标。[结果]试验表明,1μmol/L MeJA处理可显著抑制采后草莓果实腐烂的发生,但对果实硬度、V C、可滴定酸(TA)、总糖的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100μmol/L MeJA则显著促进贮藏后期草莓果实硬度及V C的损失,促进果实腐烂的发生,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1和100μmol/L MeJA均没有显著影响果实的呼吸速率。因此,1μmol/L MeJA没有显著促进草莓果实的衰老,可维持某些果实品质;高浓度MeJA将促进草莓果实品质的下降。[结论]研究得出,1μmol/L的MeJA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贮藏保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中国茶叶品质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中国茶产业发展迅速,但因受不完善茶业体制和机制等因素影响,中国茶业一直未能完全摆脱来自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及生物毒素等方面的安全危害,造成茶叶出口量和出口产值与国内茶叶资源在国际茶叶市场占有额不对称。本文围绕茶场生态环境、茶园管理、茶叶加工及贮运等方面阐述当前中国茶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品质危害问题,并通过对茶叶质量安全法律体系、标准体系、危害评估和风险预警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监管机制及人才培养等宏观体制、机制方面建设阐述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旨在为未来中国茶业良性、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超晚播条件下密度和追氮时期对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实现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小麦超晚播(11月21日,较适宜播期晚30天左右)条件下,密度、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追肥时期对超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以密度450×104株/hm2、孕穗期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846.5kg/hm2。密度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追氮时期对千粒重影响显著,随追氮时期的推迟而增加。增加密度和推迟追氮时期,旗叶叶片光化学最大效率(Fv/Fm)和PSⅡ的活性(Fv/Fo)提高,增大了PSⅡ的潜在活性,有利于叶片所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追氮时期的延迟,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推迟追肥至孕穗期可以改善超晚播条件下强筋小麦的籽粒品质。
做形温度对名优祁红品质形成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名优祁红做形工艺中不同除湿与造型温度对成茶品质的影响,除湿设烘干器100℃热风烘坯和电炒锅高温(180±5)℃、中温(160±5)℃、低温(140±5)℃炒坯4组,造型锅温设高(120±5)℃、中(100±5)℃、低(80±5)℃3组。对茶样的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分析表明:不同除湿温度对茶样的汤色和叶底影响显著,对茶红素(TR)和茶褐素(TB)含量影响极显著;不同造型温度对茶样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含量影响不显著。烘坯做形比炒坯做形工效高,茶叶品质与中温炒坯做形茶相当,且以中温造型茶样较优;炒坯做形以中温除湿与中温造型茶样为好,低温炒坯除湿茶样的品质较差,高温炒坯除湿掌控不佳时茶样易出现高火的情况。因此,名优祁红做形工艺最佳温控组合为100℃热风烘坯或(160±5)℃炒坯除湿、(100±5)℃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