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氮素穗肥对水稻垩白籽粒灌浆影响及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垩白籽粒灌浆特性与稻米加工品质的关系及氮素穗肥调控效应,以高垩白水稻OM052为材料,设置追施氮素穗肥和不追肥处理,分析其物质生产、灌浆动态特征、加工品质及其对氮素穗肥的响应。结果表明:追施氮素穗肥显著增加了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籽粒灌浆的起始生长势,灌浆启动提早、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增加,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提前0.95 d,但活跃灌浆期缩短0.69 d。未追施氮素穗肥处理的籽粒灌浆启动滞后,灌浆速率小,且在达到最大灌浆速率后下降平缓而灌浆时间延长。追施氮素穗肥条件下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1.46%、2.52%和3.57%,加工品质得以改善。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及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分别与加工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活跃灌浆期与加工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在保障抽穗至成熟期光合物质生产的基础上,协同优化籽粒灌浆特征参数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籽粒灌浆 碾磨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茶园土壤通过微生物作用释放大量氧化亚氮(N2O),因此需迫切了解茶园土壤N2O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茶园土壤N2O减排提供理论依据。从氮源、有机质、pH、水分、温度、质地等角度对茶园土壤N2O排放的影响进行综述,提出相应的N2O减排措施。对以上影响因素阐述发现:反硝化作用对茶园土壤N2O排放的贡献较大;氮肥施用、土壤理化性质、气象因子等是茶园土壤N2O排放的关键因素。施用缓释氮肥、氮肥深施、采用氮肥推荐施用量、养分有机替代技术能降低茶园土壤N2O排放。

关键词: 茶园土壤 N2O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影响因素 减排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荷花新品种'东篱佳色'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赏荷花新品种‘东篱佳色’是从‘艳阳天’和‘瑰丽’杂交后代中筛选出的。植株微小,立叶高58 cm,叶片椭圆形,叶片纵径×横径为26 cm×19 cm,叶色墨绿。花葶长63 cm,花蕾圆桃形,花色深红,碗状,重瓣。单株开花数10朵,盛开花径14 cm,单朵花瓣53瓣,最大瓣长×宽为6.5 cm×4.7 cm。

关键词: 荷花 重瓣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蚕桑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北方蚕业 2021

摘要:蚕桑产业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之一。文章从政策扶持、科技创新、多元发展、科技服务和加强市场监管5个方面总结了安徽省蚕桑产业创新驱动的主要举措,列举了解决部分种养技术瓶颈问题以及新品种开发、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安徽 蚕桑产业 创新驱动 举措 成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褐腐病测报及其生产防治关键技术

园艺与种苗 2021

摘要:为促进安徽省樱桃产业更好的发展,明确了樱桃褐腐病的规范测报及生产防治关键技术等,以期为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生产者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关键词: 樱桃 褐腐病 测报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投放密度对稻鳖共生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稻鳖共生模式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菌群结构组成的变化特征,为推广稻鳖共生模式及开展稻田土壤微生物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水稻移栽25 d后投放中华鳖,于8月10日、9月19日和10月10日采用五点法分别在水稻根部周围和鳖池水底采集0~5 cm表层土,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稻田表层土壤和鳖池底泥的菌群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并以冗余分析(RDA)识别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放养中华鳖后稻鳖共生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均发生明显变化。从24份样品中测序获得145239个OTUs,涵盖的菌群涉及到74门184纲294目301科373属。各样品均具有较高的丰度和多样性,Chao1指数范围为7817.78~17453.39,Shannon指数范围为8.64~11.29,且中华鳖投放密度低的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多样性相对较高。在稻田表层土壤和鳖池底泥菌群结构中,相对丰度大于1.00%的门共有10个,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厚壁菌门(Firmicutes)、Ignavibacteriae、螺旋体门(Spirocha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以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达28.96%~64.76%;丰度大于1.00%的属有16个,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属包括fAnaerolineaceae、地杆菌属(Geobacter)、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fAcidobacteriaceae[Subgroup1]、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Sideroxydans、cSBR2076、fNitrosomonadaceae、cBacteroidetesvadinHA17和fFW13。RDA分析结果表明,与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分布极显著(P<0.01)相关的环境因子有pH、总氮(TN)含量和有机质(OM)含量,其中pH对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分布影响最大。【结论】稻鳖共生模式能促进稻田土壤中氮、磷、钾的累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且中华鳖投放密度低的稻田土壤菌群多样性相对较高。pH、TN含量和OM含量对稻鳖共生田土壤菌群结构的变化产生极显著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中华鳖投放密度的确定除了要结合水稻和中华鳖的生产性能外,还应考虑稻鳖共生模式中饲料化肥的环境释放特点、营养物质循环特征及微生物结构组成等。

关键词: 稻鳖共生 稻田土壤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黄兔屠宰性能与兔肉品质测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2和16周龄健康的皖南黄兔各16只(公母各半)为对象,进行屠宰测定,分析其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结果表明:12周龄和16周龄皖南黄兔平均活重分别在220420.820g和220827.620g以上,全净膛屠宰率分别在48.7%和47.8%以上,半净膛屠宰率分别在56.3%和55.3%以上,说明皖南黄兔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优,且12周龄皖南黄兔全净膛屠宰率、半净膛屠宰率以及屠宰率均不同程度高于16周龄皖南黄兔。屠宰后2420h兔肉p20H较屠宰后鲜肉p20H显著下降。部位是影响屠宰后皖南黄兔鲜肉亮度、红度和黄度的关键因素,且性别影响16周龄皖南黄兔背肌红度。此外,同一周龄皖南黄兔腿肌比背肌更嫩,而背肌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较大。性别也是影响16周龄背肌蒸煮损失和12周龄腿肌熟肉率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为皖南黄兔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也为皖南黄兔上市日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皖南黄兔 屠宰性能 肉品质 部位 周龄 性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年鉴框架结构浅析

广西地方志 2021

摘要:框架是年鉴内容的总体设计,是决定年鉴编纂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8种农业科学院年鉴样本,分析年鉴样本框架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准确把握年鉴定位,深入分析院情,加强内容顶层设计和重视编辑队伍建设方面,对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年鉴框架质量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年鉴 农业科研单位 框架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不同地域农民收入变动与结构优化研究

经济经纬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基于基尼系数探讨要素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收入总水平和收入结构变化的地域差异,通过收入结构变动指数分析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变动情况,采用夏普利值分解法量化分析包括要素市场扭曲在内的七大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域农民收入差异的贡献率和贡献排序。研究发现:农民收入总水平的地域差异呈逐年扩大趋势,工资性收入的基尼系数值明显高于家庭经营性收入,农民收入总水平和工资性收入的基尼系数值趋向国际收入差距警戒线;农民四大来源收入的增长潜力和增长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要素市场扭曲阻碍了不同地域农民总收入及不同来源收入的增长,而其他因素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要素市场扭曲、农村人力资本、地区工业化水平是导致农民总收入和收入结构地域差异扩大的前三位因素,涉农政策调整能够缩小农民收入总水平及收入结构的地域差异。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农民收入变动 结构优化 地域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功能性添加剂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在饲料中拌喂高稳VC应激宝(A组)、免疫多糖(B组)、EM菌(C组)、高稳VC应激宝+EM菌(D组)、免疫多糖+EM菌(E组)、高效生物离子钙(F组),不喷涂任何功能性添加剂的颗粒饲料组作为对照组(G组),研究6种功能性添加剂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F组克氏原螯虾特定生长率最高(0.918%/d),G组次之,C组最低(0.552%/d);D组克氏原螯虾成活率最高(84.4%),A组次之,E组最低;G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81.6%),C组次之,F组最低。由此可见,在高温和克氏原螯虾繁殖季节,适量拌喂离子钙可以有效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拌喂VC和EM菌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用于繁殖的克氏原螯虾不需要喂养任何功能性添加剂,就可以取得不错的繁殖效果。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功能性添加剂 生长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