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一种马铃薯病害神经网络识别方法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2

摘要:目的:为解决马铃薯病害识别效率低和识别效果差等问题,构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病害识别模型,以期获得更好的识别性能.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通过融入抑制神经元、批归一化等方法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抑制过拟合等;选取马铃薯两种病害和健康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对图像进行增强、归一化等处理,以8:2的比例构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该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和调和均值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模型,其收敛速度快,泛化能力强且鲁棒性好,与对比的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结论:该方法为马铃薯病害的高效识别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 马铃薯病害 卷积神经网络 病害识别 识别精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酱卤肉制品研究进展

现代食品 2022

摘要:酱卤肉是我国传统食品,因选材广泛、风味多样、口感鲜美等优点广受大众喜爱.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年提升,传统酱卤肉制品因食品安全、难以保藏和风味良莠不齐等问题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紧随时代发展,必须在传统酱卤肉基础上融合现代化加工工艺并辅以科学合理的保藏和杀菌技术研发出新型酱卤肉制品,为酱卤肉市场的长久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 酱卤肉 加工工艺 保藏 杀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磷小麦秸秆提高砂姜黑土磷有效性并促进土壤磷素的转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含磷量的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理,为秸秆还田促进砂姜黑土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方法,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高磷和低磷小麦秸秆取自长期定位试验的施磷和空白对照小区,小麦秸秆含磷量分别为2.17、0.51 mg/kg.培养试验设不添加秸秆对照(CK)、添加低磷小麦秸秆(LS)、添加高磷小麦秸秆(HS)3个处理,保持70%田间持水量,25℃下恒温培养90天.在培养0、3、7、15、30、60、90天时,测定土壤Olsen-P、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磷酸酶活性、解磷菌数量、土壤微生物量磷(MBP),计算土壤MBP的周转量和周转率.[结果]土壤Olsen-P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在培养第15天达到稳定.培养90天时,HS处理Olsen-P含量比CK提高了 59.4%,而LS处理土壤Olsen-P含量比CK降低了 23.9%(P<0.05).培养90天时,HS和LS处理土壤Ca10-P和Fe-P含量均显著低于CK处理,而Ca8-P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HS处理的Ca2-P含量显著高于LS和CK处理,而LS和CK处理Ca2-P含量无显著差异.与CK处理相比较,LS和HS处理土壤活性有机磷(LOP)和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显著提高,而中等稳定性有机磷(MSOP)含量显著降低,3个处理间高稳定性有机磷(HSOP)含量无显著差异.HS处理的LOP含量比LS和CK处理分别提高了 37%和158%.HS和LS处理均促进了 MSOP向LOP和MLOP形态转化.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解有机和无机磷细菌数量以及土壤磷酸酶活性.添加秸秆后增加了土壤MBP的累积同化量、累积矿化量、周转量和周转强度,HS处理的提升效果高于LS处理.HS处理下MBP的周转期较LS处理短.[结论]高磷小麦秸秆施用更有利于土壤中Ca10-P和Fe-P向Ca2-P和Ca8-P的有效转化,更有效提升了微生物量磷的矿化和周转,提高砂姜黑土潜在的供磷能力.因此,高磷小麦秸秆还田可增加砂姜黑土磷的有效性,而低磷小麦秸秆还田可能会降低砂姜黑土磷的有效性.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秸秆含磷量 砂姜黑土 无机磷转化 有机磷活化 微生物量磷周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瘤菌对草地贪夜蛾的趋避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明确大豆残留在土壤中的根瘤菌对草地贪夜蛾的趋避作用,以根瘤菌包衣玉米、小麦后,测定草地贪夜蛾对不同处理叶片取食量的差异性.试验发现,根瘤菌处理玉米、小麦种子后,草地贪夜蛾取食其叶片量明显少于对照处理.玉米叶片放置6、22、27 h,根瘤菌处理叶片质量平均减少0.1167、0.2622、0.3733 g,空白处理叶片质量平均减少0.1744、0.4211、0.5744 g;小麦叶片放置22 h,根瘤菌处理叶片质量平均减少0.3102 g,空白处理叶片质量平均减少0.3503 g.说明根瘤菌对草地贪夜蛾取食存在趋避作用.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根瘤菌 趋避作用 取食量 拌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OH11发酵液玉米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对茎基腐病的效果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分散剂、乳化剂及增稠剂,利用湿法砂磨法,将OH11发酵液研制成30%悬浮种衣剂,将研制的玉米种衣剂不同药种比包衣后测定对玉米根长、苗长、鲜重指标影响,并通过菌土混合法,测定了药剂对玉米茎基腐防效。结果显示,30%OH11发酵液悬浮种衣剂最佳配方为OH11发酵液30%、木钠0.8%、PEG40003%、XG0.2%、红染4%、成膜剂3%,水余量。该种衣剂药种比1:200、1:500包衣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不大,1:200时对玉米茎基腐(腐霉菌)防效达93.55%,1:500防效达80.51%,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0%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9.16%)。结果显示30%OH11发酵液悬浮种衣剂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玉米茎基腐(腐霉菌)病的防治。

关键词: OH11发酵液 玉米种衣剂 茎基腐病 腐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托竹荪新品种‘皖荪1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荪1号’红托竹荪由采集于贵州省安龙县野生菌株经人工驯化而来。栽培周期142d,子实体丛生,矮小,菌盖伞形或钝圆锥形。单菇质量约15~20 g,菌裙长度40~50 mm,柄长120~150 mm,柄粗25~30 mm。袋料发菌,满袋后脱袋覆土出菇,覆土后原基数多、密度大、产量高,鲜菇产量4 kg·m~(-2)以上。质地脆嫩,适合鲜品销售。

关键词: 红托竹荪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湘贵皖烤烟新品系在皖南烟区适应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研究湘、贵、皖烤烟新品种选育单位选育的烤烟新品系在皖南烟区的适应性,在安徽宣城和凤阳对9份湘、贵、皖烤烟新品系(2015-504、2015-614、2016-653、C3、C6、H4、310-3、6036、2014LF21)和K326(CK)进行了适应性鉴定试验和青枯病、黑胫病病圃抗性鉴定试验.鉴定各品种(系)的主要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原烟化学成分、原烟感官质量以及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抗性.结果显示,综合表现突出的品系是2015-614和6036,表现较好的品系是2015-504、H4、310-3和2014LF21,表现一般的品系有2016-653、C3和C6.

关键词: 烤烟 新品系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糊化时间对即食冲调米粉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碎米为主要原料,采用湿热方法对原料进行预糊化,再应用滚筒干燥制备成即食冲调米粉,通过分析即食冲调米粉的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流变特性、微观结构、消化特性,研究预糊化时间对样品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糊化处理后的米粉冲调特性和消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相对于未进行预糊化处理组样品,经过30min预糊化后,吸水性指数和水溶性指数显著增加9%和50%,结块率下降了 1.87%,糊化度增加21%,淀粉总水解率增加21%,快速消化淀粉含量增加57%(P<0.05).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预糊化处理改善滚筒干燥后米粉的冲调特性和消化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滚筒干燥;预糊化;冲调特性;消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分离自水稻种子的真菌的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农学学报 2021

摘要:真菌病害是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为了研究水稻种子中真菌发生情况,对分离自水稻种子中的一株真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功能评价。在形态学鉴定基础上,以通用引物ITS1/ITS4对目标真菌序列进行PCR扩增、序列对比分析、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菌落培养特征、孢子形态特征观察,分离菌株S-51的形态特征与文献中雪霉叶枯病菌(Microdochium nivale)的描述极为相似;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目标真菌与雪霉叶枯病菌(M. nivale)相近,相似率为100%;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雪霉叶枯病菌株在同一条分支上,雪霉叶枯病菌M. nivale和M. musae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ITS片段开展的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合形态特征,能够确定分离自水稻种子中的S-51菌株为雪霉叶枯病菌(M. nivale)。

关键词: 水稻种子 雪霉叶枯病菌 ITS 分类地位 物种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施用生物炭下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利用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开展的连续3年定位试验,分析了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小麦产量、产量要素、氮素吸收量、氮素回收率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砂姜黑土区小麦生物炭施用下化肥合理减量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施肥仍是砂姜黑土区小麦高产的关键。在施氮量为225kg/hm2水平下,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减少10%的氮肥,小麦可以达到稳产以及略有增产的效果,氮肥减量达20%时,小麦产量略有下降,氮肥减量幅度达30%以上时,小麦产量显著下降。生物炭与化肥配施下减量施肥可以提高氮素回收率,随着试验年限增长,氮素回收率有增加趋势。与单施化肥相比,施用生物炭土壤容重下降0.04~0.06 g/cm3,降幅2.92%~4.38%,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2.97~4.47百分点,增幅11.8%~17.8%,方差分析结果,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因此,在淮北砂姜黑土冬小麦种植上,配施生物炭30t/hm2,较常规施肥减少10%的氮肥、20%的磷钾肥,可以保障小麦增产稳产,提高氮肥回收率。

关键词: 小麦 生物炭 化肥减施 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