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文革 1 ; 孔令娟 2 ; 杨惠成 2 ; 李泽福 1 ; 陈周前 1 ; 刘春盛 3 ; 方兴龙 4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2.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

3.安徽省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

4.安徽省桐城市农技推广中心

关键词: 双季北缘;水稻;补偿栽培;超高产;The norther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06 年 12 卷 11 期

页码: 121-128

摘要: 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 相关文献

[1]水稻“精苗稳前、控蘖优中、大穗强后”超高产定量化栽培模式. 张洪程,吴桂成,吴文革,戴其根,霍中洋. 2010

[2]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张培江,付强,占新春,吴爽. 2007

[3]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张培江,付强,占新春,吴爽. 2007

[4]安徽省8个小麦推广品种产量因素结构特点的研究. 未文良,汪建来,张文明,赵莉,姚大年. 2007

[5]重穗型杂交中稻组合的特点及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吴文革,沈绪波,陈周前. 2000

[6]基于6000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的高产高效理论. 陈兵林,周治国,陈德华,刘瑞显,郑曙峰,张志刚,李蔚. 2018

[7]沿淮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曹承富,肖扬书,武际,曹军,高峰,李学章,牛泉清,杨剑波. 2014

[8]沿江稻——麦两熟模式下水稻机械化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季一胜,杨飞,吴晓鹏,陈刚,许用尊,夏海生,孙雪原. 2017

[9]超高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及其品质特性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2011

[10]夏大豆MN413单产4726kg/hm~2高产栽培技术. 李杰坤,张磊,戴瓯和,黄志平. 2001

[11]基于6000kg·hm~(-2)以上籽棉产量水平的高产高效理论. 陈兵林,周治国,陈德华,刘瑞显,郑曙峰,张志刚,李蔚. 2018

[12]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3]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4]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 YU Youling,余友玲,WU Wenge,吴文革,CHEN Gang. 2015

[15]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 2007

[16]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姜福建,占新春,张明,耿少军,李安林. 2003

[17]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18]多效唑调整两系籼杂皖稻79制种花期效应研究. 王德正,王守海,李成荃,罗彦长,吴爽,杜士云. 2002

[19]脂肪氧化酶同功酶缺失对水稻耐储藏特性的影响. 张瑛,吴跃进,卢义宣,吴敬德,余增亮,王钰,童继平,佘德红,郑乐娅. 2003

[20]eui基因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吴爽,杨仁崔,李成荃,王守海.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