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型西瓜SRAP技术体系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小型西瓜种质遗传分析奠定基础以及不类型西瓜SRAP技术体系的通用性,以小型西瓜F'1秀丽'为试材,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Taq聚合酶浓度和模板DNA浓度进行5因素4水平的筛选分析,用Me3-Em3引物组合进行PCR扩增以确定最优反应体系;进一步应用该优化反应体系,对5个不同引物和37份不同果型西瓜资源DNA进行SRAP-PCR扩增。结果表明,小型西瓜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2μL、Mg2+3.0mmol/L,dNTPs0.2mmol/L,引物0.5μmol/L,模板DNA 40ng、Taq聚合酶0.5U,总体积为10μL。不同果型西瓜资源DNA进行SRAP-PCR扩增,电泳条带清晰、稳定性好,说明不同果型西瓜种质SPAP体系具有通用性。
江淮流域越冬辣椒在田活体保鲜栽培技术及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从品种选择、播种与苗期管理、整地定植、温度、光照及肥水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采收几方面总结出一套适宜江淮流域越冬辣椒种植技术、在田活体保鲜技术、简易覆盖保温技术,该项技术简单易行,可缓解冬季红椒市场供应问题。
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寻求粳型超级稻最佳穗肥追施叶龄期。[方法]以超级粳稻武粳15、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等量追施穗肥对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利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叶龄余数4、3等量追肥处理产量最高。适期追施穗肥能够有效地增加抽穗-成熟期干物质的积累,获得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并能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率;还可以有效改善粳型超级稻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结论]在施纯氮225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条件下,叶龄余数4、3等量追穗肥较适宜。
~(60)Co γ射线诱变分化态紫叶酢浆草再生体系的研究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 2010 CSCD
摘要:为探索紫叶酢浆草的诱变方法,利用60Co γ射线诱变,研究处于分化态的紫叶酢浆草叶片诱导形成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处于分化态的紫叶酢浆草再生体系的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的诱导数量随剂量的升高而降低。再生苗株高测量显示,10Gy的辐照剂量对再生苗株高的影响不显著,25Gy、50Gy的辐照剂量处理能显著抑制再生苗的株高,其中经50Gy辐照处理的再生苗株高仅为对照的36%。60Co γ射线照射对分化态的紫叶酢浆草再生体系诱发的变异类型主要有叶数、叶形、叶色等表型变异,其中以叶数变异为主(占变异总数的76%)。M2代表型变异频率为2.9%,表型变异仍以叶数变异为主。
白茄子新品种“白茄3号”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选育高产、稳产、优质白茄子新品种。[方法]以E06为母本、E98为父本配制成一代杂种,命名为白茄3号。并进行组合力测定试验、品比试验、安徽省区试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示范,并对其特征特性进行了描述。[结果]组合力测定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白茄3号的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4.35%和15.90%;区试试验结果表明,2009~1010年白茄3号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5.70%和19.30%。[结论]白茄3号果肉细嫩、极早熟、抗逆性较好。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才能夺取高产。
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新品种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开花后15d起,每隔5d,取种测定茄子鲜干重、含水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直至花后55d。[结果]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持续下降;在种子发育前期干物质迅速积累;花后第45天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回落;花后第35天开始,淀粉积累速度加剧,随后较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25、40天达到峰值,花后第40天后开始明显下降。花后第50天,茄子种子具备基本发芽力,此时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已经达到峰值或越过峰值。茄子各项指标与对照品种差异较显著,其有机物质积累水平均低于对照。[结论]花后50d茄子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度。
安徽省保护性耕作与节水农业技术研究
《节水灌溉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保护性耕作基本概况及安徽省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现实要求,介绍了适合安徽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与节水技术。保护性耕作模式包括一年两熟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小麦-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油菜-水稻轮作地保护性耕作、双季稻连作地保护性耕作、旱稻-马铃薯保护性耕作。提出保护性耕作技术和行走式节水补灌技术相结合的节水技术,既保土壤底墒,又能解决季节性和阶段性干旱问题,抗御干旱的灾害影响。同时,需加强对相应农机具的研制和开发,研究开发和试验示范新型免耕、施肥、补水的联合作业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