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茄含糖量不同的两个材料果实转录组初步分析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含糖量(8%)和普通含糖量(4.5%)番茄为研究材料,选取绿熟期、转色期、粉红期和红熟期的果实样品,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两种材料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表明,普通番茄与高糖番茄4个时期共有的差异基因有288个,其中下调的有174个,上调的有114个,转色期特有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最多。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转色期,且富集的GO功能类也最多。KEGG分析表明,转色期富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通路最多,主要集中在糖、酸代谢等通路。对糖、酸代谢过程关键酶的相关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有30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
安徽沿江地区设施高品质番茄品种筛选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以托鲁巴姆为砧木,21份番茄为接穗,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定植后通过对果实性状、营养品质指标、产量和抗病性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合安徽沿江地区设施栽培的高品质番茄,以期为填补长三角地区蔬菜市场伏缺与秋淡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T-05的果形指数为1.14,果实形状较圆。T-19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为41.713 mg/kg,与其他20份番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T-02的总糖含量最高,达78.432 mg/g,显著高于其他20份番茄。T-01的番茄红素含量达51.959μg/g, T-13的番茄红素含量最低,仅为19.961μg/g。T-01的可滴定酸含量在21份番茄中最高,为0.508%,显著高于其他20份番茄,T-17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为0.224%。T-04和T-06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达9.2%和9.3%,T-11的糖酸比最高,为293.43,T-19的糖酸比最低,为136.58。综合考虑筛选出3个适合安徽沿江地区设施栽培的高品质番茄品种,其中T-01为中果型番茄,果色为粉红色,果实纵径56.01 mm,果实横径66.21 mm,心室数3个,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6.6%。T-04和T-06为小果型番茄,其中T-04果色为粉红色,果实纵径32.08 mm,果实横径34.97 mm,心室数2个;T-06果色为大红色,果实纵径30.11 mm,果实横径33.37 mm,心室数2个,其可溶性固形物分别达9.2%和9.3%。
越夏番茄新品种"皖粉10号"的选育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皖粉10号"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多抗番茄新品种,该品种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叶量多、叶片大;果实粉红色,果面光滑,果型圆整,畸形果极少,果穗整齐,萼片美观,不易裂果,丰产性强,耐热、抗多种病害,适合越夏栽培.2022年通过安徽省园艺学会认定.研究了其选育过程、品质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供生产者参考应用.
辣椒新品种皖椒23的选育
《现代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皖椒23是以雄性不育系H-CMSH-13A为母本、恢复系H-HHFB-01为父本培育的三系杂交辣椒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早熟;果实羊角形,纵径23.3 cm,横径2.9 cm,肉厚0.28 cm,平均单果质量50 g;果实表面光滑,绿色,辣味中等,肉质脆,口感极佳;生产示范中,平均总产量为53045.3 kg/hm2,较对照皖椒8号增产14.0%;田间抗病抗逆性强,适宜在安徽省各地作早春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皖椒23;三系杂交;品种选育
楠木新品种‘皖抗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楠木'皖抗1号'是从北缘桢楠种子播种形成的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树皮淡青褐色;叶革质、常绿,窄椭圆形,长7~15 cm,宽2~4 cm,密被黄褐色绒毛.抗寒性强,适于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桢楠适宜种植区,作庭荫树或行道树,可在公园绿地、草坪中孤植或建筑物前配置使用.
水紫树新品种‘雨田紫’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美国弗吉尼亚州引进水紫树(Nyssaaquatica)的种子,播种育苗后,实生选育出了水紫树新品种'雨田紫'.该品种萌芽稍迟,3月底至4月初开淡绿色小花,叶、花同放;单叶互生,叶长卵形,成熟叶长10~15 cm,宽5~7 cm,秋叶转为金黄色;果实长椭圆形,成熟后紫红色.耐水湿,适于农田水网或浅滩等低洼地绿化造林.
茄子细胞工程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传统育种技术可以改良茄子群体不良性状如植株倒伏、果实畸形、不耐储运、萼片和叶片带刺等,但是耗时较长、效果不佳,同时存在杂交障碍以及优异种质资源匮乏等问题。开展茄子细胞工程技术研究,是切实解决茄子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如抗性品种缺乏、病虫害严重的有效途径。国内外关于茄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的研究集中在细胞学分析、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3个方面,此外,茄子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茄子种间和种内的遗传进化关系研究与应用、茄子雄配子的启动机理和高频率诱导机制、高效的茄子受体再生途径和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茄子基因编辑技术等的研究,也是未来茄子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种质创制和品种改良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