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风险研究

中国瓜菜 2008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各地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抗性进行监测和室内抗性诱导, 结果发现: 野生辣椒疫霉菌株中敏感、中抗和抗性菌株分别占 63.2%、30.4% 和 6.4%, 说明敏感菌株是安徽省辣椒疫霉菌的优势种群, 但 EC50 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的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群体水平上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 室内药剂直接诱变容易获得抗性突变株, 且抗性水平可较其敏感亲本高近 1 000 倍, 说明辣椒疫霉菌对甲霜灵存在较大的抗药性风险, 据此, 讨论了相应的抗药性治理对策。

关键词: 辣椒疫霉菌 甲霜灵 抗药性 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花粒肥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摘要:施肥技术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的重要环节之一。为摸索进一步提高其制种产量技术,本试验是在两系杂交水稻-皖稻153(1892S/RH003)的制种过程中,在同等氮肥施用总量的条件下,进行了一次性施用氮肥(对照)与三个处理的分次施氮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次施肥均比对照(一次性施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制种产量的作用,其中追施花肥可增产22.9%,追施粒肥可增产6.7%;花、粒肥兼施的增产1.7%。

关键词: 花粒肥 杂交水稻 制种产量 施肥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豇豆枯萎病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摘要:选择4种药剂进行防治豇豆枯萎病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可不同程度地减轻病害发生,以36%粉霉灵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4%;其次为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防效为80.0%;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及美洲星液肥的防效都为76.0%。以36%粉霉灵悬浮剂的增产率最高,平均达48.5%;其次为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增产41.7%;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增产率为29.9%;美洲星液肥增产率为32.8%。试验表明:选择的这些处理均能降低土壤中的含菌量,提高植株抗性,增加产量。

关键词: 药剂 豇豆枯萎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治黄瓜枯萎病的药剂筛选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黄瓜枯萎病的药剂。[方法]对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乡黄瓜枯萎病进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试验中,每7~10 d调查1次。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4株,共20株,记载每小区内发病株数及严重度。[结果]结果表明: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1.6%;其次为36%粉霉灵悬浮剂,防效76.8%;美洲星液肥亦可有效地减轻黄瓜枯萎病发病程度。对小区产量进行测定发现,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增产率最高,平均增产72.2%;其次为36%粉霉灵悬浮剂增产57.7%;第3位为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增产率为49.3%;最后为美洲星液肥增产43.7%。[结论]筛选出了防治黄瓜枯萎病的适宜药剂,其中,1.5%菌线威可湿性粉剂最好,36%粉霉灵悬浮剂、36%抗萎灵可湿性粉剂、美洲星液肥依次次之。

关键词: 黄瓜 枯萎病 药剂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鸭GHSR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变异检测

中国畜牧兽医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旨在克隆鸭GHSR基因mRNA部分编码区序列,并筛查克隆序列中的变异位点。采用RT-PCR法从巢湖鸭下丘脑组织中分离家鸭GHSR基因mRNA中编码区核酸序列,并选用30个个体cDNA,通过构建cDNA池对克隆编码区的序列变异测序检测。结果表明,克隆鸭GHSR基因mRNA部分编码区核酸序列长635 bp(GenBank登录号:EU005225),编码211个氨基酸,与鸡GHSR基因同源核酸相似性达到94%,氨基酸相似性为97%;cDNA池测序检测揭示克隆区段存在3个碱基变异位点,均为同义突变,未使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克隆鸭GHSR基因mRNA编码区核酸、氨基酸序列与鸡同源序列的相似性,以及克隆核酸序列的变异检测结果表明,鸭GHSR基因在序列和功能上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关键词: GHSR mRNA克隆 cDNA池 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公牛肢蹄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摘要:分析了种公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并详细阐述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种公牛 肢蹄病 发病原因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法概述

中国奶牛 2008

摘要:本文论述了流式细胞仪(FCM)分离精子的工作原理、分离精子的应用效果,并且分析了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奶牛X精子和Y精子分离技术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奶牛 流式细胞仪 分离技术 性别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方式对杂交粳稻皖旱优1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水旱兼用的早熟中粳杂交稻皖旱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层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株高变矮,穗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均增加,千粒重减小,2年增产分别为14.1%、8.2%。无水层灌溉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降低,胶稠度增加,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有增加趋势,粒长变长,粒宽变小,整精米率略有下降,对稻米品质总体上有所改善。

关键词: 皖旱优1号 灌溉 栽培技术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春苋菜棚室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2008

摘要:从整地施肥、适时播种、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苋菜早春棚室栽培技术。

关键词: 苋菜 棚室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皖稻111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25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时期氮肥施用比例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依产量从大到小排序,前、后期氮肥施用比例依次为7∶3、6∶4、8∶2、9∶1、5∶5、10∶0、0∶0,以前期基蘖施氮量占总施氮量为70%时产量最高;②随着基蘖肥比例的降低、穗肥比例的增高,稻米加工品质提高,外观、营养品质有先升后降的趋势;前、后期氮肥施用比例为6∶4和7∶3,能较好地协调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氮肥运筹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