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氮肥运筹对稻茬麦区弱筋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有效改善弱筋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和产量的氮肥运筹方式,于2016—2017年设置不同施氮量N0(0kg·hm~(-2))、N1(120kg·hm~(-2))、N2(180kg·hm~(-2))、N3(240kg·hm~(-2))和不同基追比(7∶3、6∶4、5∶5)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对小麦光合效应、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6∶4时,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冠层叶绿素密度、光合速率均最高;相同基追比下,施氮量增加120 kg·hm~(-2)(N1比N0、N3比N1)能显著提高小麦的叶绿素含量(灌浆中期基追比6∶4除外)、叶面积指数、冠层叶绿素密度和光合速率。施氮量为120kg·hm~(-2)和180kg·hm~(-2)时,3个基追比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N2下基追比5∶5的处理除外)和硬度指数均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施氮量为240kg·hm~(-2)时,基追比5∶5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均不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且各基追比间的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总体上,施氮量相同时以基追比6∶4最利于高产,但施氮量为240kg·hm~(-2)时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均不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因此,施氮量180kg·hm~(-2)左右、基追比6∶4是安徽省稻茬麦区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


臭鳜鱼发酵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臭鳜鱼的发酵工艺,通过感官评价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温度12℃,食盐6%,发酵7 d。利用电子鼻分析新鲜鳜鱼及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发酵鳜鱼,结果显示:鳜鱼经过发酵,烃类、芳香类、含硫类化合物及醇类有较大改变;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GC-MS)测定新鲜及发酵鳜鱼的挥发性物质,在发酵鳜鱼中检测到6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7种,酮类6种,醛类5种,酸类2种,酯类3种,含氮化合物2种,含硫化合物1种,芳香族化合物11种和含碳氢化合物20种。发酵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改变最大的为醛类、酮类、芳香族及含氮化合物。
关键词: 臭鳜鱼 发酵 挥发性风味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利用基因YKT6鉴定疫霉属的不同种(英文)
《植物病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子标记或对特异位点的碱基序列进行分析是植物病原物分子检测的基础,可以在属和种的水平上对物种进行区分和鉴定。对疫霉属的不同种已有一系列的分子检测方法。SNARE蛋白相关基因YKT6拥有保守的侧翼编码区,适于设计疫霉属特异性的PCR引物,同时其内含子所具有的多态性可开发出几乎所有疫霉种的分子标记。利用疫霉属特异性引物对P-YKT6-F/P-YKT6-R可在31个疫霉种中特异地扩增出一条约600 bp的条带,而在腐霉或其他真菌中不能扩增出该条带。利用大豆疫霉的引物对Ps-YKT6-F/Ps-YKT6-R和辣椒疫霉的引物对Pc-YKT6-F/Pc-YKT6-R,能分别从大豆疫霉菌株和辣椒疫霉菌株中扩增出一条399 bp和282 bp的条带,常规PCR和巢式PCR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00 pg和10 fg。利用这些引物也可从土壤和病组织中检测到目标病原菌。此外,利用上述特异性引物开发出了大豆疫霉和辣椒疫霉的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基于YKT6基因的分子标记和检测方法可用于疫霉种的调查检测和法定定量检测。


小麦新品种荃麦725选育与体会
《种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育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是推动小麦持续增长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安徽荃银高科通过"科企合作育种"模式创新,利用4个品种聚合杂交和灾害多发的逆境选择压力,经多年选择、多点鉴定,选育出高产中感-中抗赤霉病高白度软质小麦新品种荃麦725.本文介绍了荃麦725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丰产性、品质、抗病抗逆性、适宜区域和栽培要点.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沿淮、淮北小麦育种重点主攻穗数和千粒重,重视容重、赤霉病抗性改良及全产业链加强科企合作等体会.


根际解钾菌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CSCD
摘要:选取前期从烟草根际筛选的4株烟草特异性解钾菌TK5、TK37、TK57和TK89菌株,考察这些菌株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4株解钾菌对烟草生长及钾素吸收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TK89菌株效果最佳,接种TK89的烟草植株其上部叶鲜重、中部叶鲜重、下部叶鲜重、根系鲜重、上部叶干重、中部叶干重、下部叶干重、根系干重、叶片含钾量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较未施菌的烟草植株提高64.99%、27.16%、54.22%、54.70%、67.78%、27.56%、54.20%、50.81%、33.60%和15.79%,各项指标较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4株解钾菌对烟草根系生长及叶片含钾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解钾菌可促进烟草对土壤钾素营养的吸收,促进烟草生长,提高烟叶含钾量。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籽粒充实度对未来大气CO2浓度([CO2])和温度相伴升高的响应,应用T-FACE(Temperature and Free Air CO2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试材,研究[CO2]升高(对照+200μmol·mol-1)和增温(对照+1℃)对水稻灌浆期和收获期不同粒位籽粒充实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Ambient)相比,高[CO2]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有效穗数,高温的结果与之相反.[CO2]和温度升高下,2015年和2016年水稻分别减产4.0%和14.0%,有效穗数相应减少3.5%和5.4%.强势粒千粒质量最大,比饱粒、中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0%~11.7%、10.5%~15.0%和38.8%~63.9%.与Ambient相比,[CO2]和温度升高对饱粒、强势粒、弱势粒千粒质量无显著影响,但[CO2]升高显著提高中势粒千粒质量(P<0.05),增温极显著降低了中势粒千粒质量(P<0.01).收获期,[CO2]升高增加了强、弱势粒穗粒质量,减少了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增温降低了强、中势粒穗粒质量;[CO2]和温度升高降低了水稻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进一步分析,[CO2]或温度升高水稻强、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增加,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减少.[CO2]和温度升高两年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增加了33.1%,远高于强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幅(12.4%),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减少了4.5%.收获期,强、中、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分别为9.9%~15.9%、73.2%~84.8%、5.2%~10.6%.因此,中势粒穗粒质量及其比例的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强势粒、弱势粒.2016年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质量比2015年明显减少,导致2016年产量下降了17.3%~28.6%,增温加剧了产量的降幅,应与2016年水稻开花期高温、灌浆期多雨有关.综上所述,[CO2]和温度升高下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加及中势粒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及其占穗质量比例的减少,导致[CO2]升高不能弥补增温对产量的负效应.


氮密互作对淮北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冠层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稳产高产栽培的氮密配置,在大田条件下以安农0711(AN0711)和烟农19(YN19)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150×10~4、210×10~4、270×10~4和330×10~4株·hm~(-2)4个种植密度(分别用D1~D4代表),以及135、180、225和270 kg·hm~(-2)4个施氮水平(分别用N1~N4代表),分析了氮密互作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密互作可改善小麦冠层结构,显著影响冠层光合特性。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超过225 kg·hm~(-2)时变化均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显著提高,且在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以D4N4处理最大,灌浆中期均以D3N3处理最大。氮密对籽粒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在D3N3处理下AN0711和YN19的冠层光合能力和籽粒产量均最高,其中产量分别达到7 866.67和7 400.00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为270×10~4株·hm~(-2)和225 kg·hm~(-2)。


入侵安徽省草地贪夜蛾的遗传分析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9年5月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首次证实草地贪夜蛾入侵安徽.本研究采集安徽省7市13县(区)草地贪夜蛾样本共167份,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以及位于Z染色体上的磷酸甘油醛异构酶基因(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两个分子标记对样品的群体遗传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草地贪夜蛾样本中86.23%是水稻型,13.77%是玉米型,而且安徽地区样品COⅠ序列特征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种群高度一致.针对水稻型和玉米型的Tpi基因序列10个差异单倍型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安徽草地贪夜蛾样品Tpi基因的第3和4位差异单倍型位点有3种不同类型.其中118个样本为玉米型(AT),20个样本为水稻型(GA),29个样本为杂合型(AT/GA),但根据差异单倍型位点的数量判断,所有样品仍属于玉米型.草地贪夜蛾在原产地的多种寄主,如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在安徽省均有种植,该虫对安徽省粮食生产构成巨大安全隐患.


磷对镉离子在针铁矿及针铁矿-胡敏酸复合体表面吸附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磷镉共存条件下镉离子在针铁矿和针铁矿-胡敏酸复合体表面的吸附特征,通过室内合成方法制备针铁矿和针铁矿-胡敏酸复合体,利用等温吸附试验和动力学吸附试验来获取磷酸盐共存时镉离子在针铁矿和复合体表面的吸附规律,并分析pH和离子强度对镉离子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敏酸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包被降低了针铁矿的比表面积和电荷零点,但提高了矿物表面的位点浓度.用Langmuir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镉离子在针铁矿和复合体表面的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行为,均获得较好的拟合结果.胡敏酸吸附包被形成的复合体对镉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量(Xm,qe)和吸附强度(KL);在pH 4.5条件下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针铁矿对镉离子的吸附下降幅度小于复合体,而在pH 6.5条件下镉离子在复合体表面的吸附随离子强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在针铁矿表面.磷酸盐共存和pH的增加均提高镉离子的吸附量和最大理论吸附量;在pH 6.5条件下,磷酸根的共存增强了镉离子在针铁矿和复合体表面的KL、吸附速率常数(k)和初始吸附速率(h);同时磷酸根的存在减弱了离子强度增加对镉离子吸附的抑制效应.


皖南黄兔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选择4周龄、8周龄和12周龄健康的皖南黄兔各12只(公母各半),利用耳缘静脉采血的方法采集每只兔的血液,分析其血清生化指标.血糖、血脂分析表明:4周龄皖南黄兔GLU和CHOL含量最高,且4周龄公兔CHOL含量显著高于母兔.血清蛋白和含氮代谢物分析表明:4周龄皖南黄兔TP和ALB含量最低,且性别显著影响4周龄和8周龄皖南黄兔TP含量;4周龄和8周龄皖南黄兔CREA含量均显著低于12周龄皖南黄兔;4周龄公兔UREA含量显著高于4周龄母兔和其他各组兔.血清肝功能相关酶ALT和AST分析表明:4周龄兔ALT含量显著低于8周龄公兔和12周龄母兔,且各周龄公母兔ALT含量无差异.TG和AST含量在不同周龄和性别的皖南黄兔间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初步获得了皖南黄兔的血清生化指标数据,可为皖南黄兔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