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889条记录
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现状与肥料利用效率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小麦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合理施肥是冬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明确当前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指导冬小麦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安徽省冬小麦为对象,于2018年对全省冬小麦主产区1591户农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安徽省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全省冬小麦平均产量和平均施肥量为基准,采用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安徽省冬小麦产量与氮、磷和钾肥施用的关系,以探索安徽省冬小麦进一步增产增效的主要施肥途径.结果 表明:安徽省冬小麦平均产量为5185kg·hm-2,氮、磷和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6、80和78 kg·hm-2.其中旱茬麦氮、磷和钾肥平均施用水平比稻茬麦分别高14、16和3 kg·hm-2.总体上,安徽省冬小麦种植中化肥平均用量趋于合理化,但是在施肥方式、养分运筹和肥料品种上还存在不合理现象.Cate-Nelson方法结果表明,全省冬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中,仅有23.8%、21.2%和2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却获得较高的产量,此时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最高;有26.3%、19.3%和22.5%的施用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没有实现高产;有26.2%、29.6%和25.0%的施用量虽然获得了高产,但施用量较高,氮磷钾肥偏生产力较低.这说明安徽省冬小麦增产增效还有很大的空间.全省冬小麦基肥和追肥机械化比例分别为62.7%和10.0%.虽然氮肥普遍实现了分次施用,但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仍然占到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69.0%,应适当降低.此外,在肥料品种选择上存在偏施化肥、不重视有机肥等问题.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现状 高产高效 提高途径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用量及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验证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优比例,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5636.5 kg/hm2时,产量为7800.6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植株个体的生长,有机肥替代17%~34%化肥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1.3%~11.8%.在施用有机肥1500 kg/hm2的基础上,化肥减量34%,小麦产量达7542.0 kg/hm2,较单施化肥提高了11.8%,化肥减量34%与减量17%相比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本试验条件下,单施商品生物有机肥5600 kg/hm2,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20%~30%,能有效减轻小麦菌核病的发生,改善小麦的产量结构,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小麦 商品生物有机肥 用量 有机替代比例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变化及群落特征分析

植物保护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近年来安徽省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安徽省麦田杂草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麦田杂草有19科72种,其中禾本科、菊科、蓼科种类最多.优势杂草有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野燕麦Avena fatua、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看麦娘A.aequalis、菵草Beckmannia syzigachne、猪殃殃Galium spurium等6种,区域性优势杂草有5种,常见杂草有8种,一般杂草有53种.此外,不同地区优势杂草存在差异,淮北草害区是以猪殃殃+节节麦+野燕麦为主的杂草群落;江淮丘陵草害区为日本看麦娘+看麦娘+猪殃殃+菵草;江南草害区为日本看麦娘+看麦娘+菵草.从杂草的分布来看,江淮丘陵草害区的杂草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最高,杂草有56种,香农指数最高,为2.34;江南草害区杂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低,有17种杂草,辛普森指数最高,为0.037,均匀度指数也较低,为0.29,优势杂草突出;从相似性指数来看,安徽省三大草害区之间的相似性指数都小于等于0.5,差异性较大.同时,安徽省麦田杂草入侵问题严重,节节麦甚至已经成为某些地区的优势杂草之一,而大穗看麦娘A.myosuroides在安徽省局部地区也多有发生.

关键词: 麦田 杂草 优势种群 群落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综述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了系统了解稻田种植豆科填闲作物紫云英后氮素流通的变化情况,笔者综合阐述了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系统中氮素的输入、输出的影响,整体评价水稻-紫云英种植体系中氮素的平衡,结论主要包括:(1)紫云英能高效固氮并替代部分化肥、提高氮肥利用率;(2)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和氮含量,紫云英可以增加水稻收割携走氮量;(3)紫云英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氮素的径流损失;(4)紫云英可能具有降低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的潜力,但是支撑数据较少;(5)紫云英能够显著减少稻田NH3挥发,但是对N2O的影响尚存争议.综上所述,紫云英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氮素损失所带来的环境风险,有效改善稻田土壤系统氮素平衡情况.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减量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现状及其肥料替代潜力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徽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对于农田养分投入的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评估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当季有效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可为安徽省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安徽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对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秸秆还田率以及还田当季养分利用率进行估算,明晰了全省化肥减施潜力.结果表明:2017年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为4699.9万t,秸秆资源分布上呈北部和中部较多、南部最少的特征.秸秆养分资源总量为124.8万t,N、P2O5和K2O分别为38.1万t、11.4万t和75.3万t,分别占全省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40.1%、32.1%和68.9%.理论上,秸秆全量还田,且养分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秸秆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大.但秸秆养分N、P2O5和K2O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8.9%、52.3%和69.9%,实际秸秆N、P2O5和K2O养分还田量仅占主要农作物养分需求的15.6%、16.8%和48.2%,分别占农田养分总投入量的8.6%、6.4%和41.4%.通过秸秆还田,全省可减施化肥63.3万t,减施比例为19.8%,N、P2O5和K2O减施比例分别为11.4%、17.2%、40.7%.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和当季养分释放率,是推进全省化肥减施增效的有利手段.

关键词: 秸秆产量 秸秆养分资源量 当季养分利用率 化肥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秸秆和紫云英是稻田系统重要的原位有机肥源,明确长期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后水稻增产趋势、养分积累和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便对秸秆和绿肥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方法]本试验为3年连续大田试验(2016-2018年),以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处理:1)早、晚稻秸秆不还田,冬季不种植紫云英(CK);2)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冬季不种植紫云英,即秸秆单独还田(T1);3)早、晚稻秸秆全量还田,冬季种植紫云英,即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T2).各处理均施用等量化肥.[结果]相对于对照,连续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周年轮作下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93%~9.15%和1.34%~12.48%,且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周年增产效果随着试验年份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年份间水稻产量变异系数和可持续性指数分析表明,连续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均有利于双季稻持续性高产稳产,其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效果优于秸秆单独还田.连续3年6季还田后,秸秆单独还田和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92%和11.10%,其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处理比秸秆单独还田处理高76.47%.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不仅有利于早稻氮、磷、钾养分积累,对晚稻养分积累也有一定的后效作用.与试验初始土壤养分含量相比,2018年晚稻收获后,对照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9.03%、11.11%、3.87%和10.57%.而相对于对照,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0.51%、25.00%、24.16%和20.37%;相对于秸秆单独还田处理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73%、7.14%和14.19%.[结论]在双季稻轮作系统中,连续秸秆-紫云英协同还田有利于早稻和晚稻获得高产和稳产,同时增加早稻氮、磷、钾养分积累,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是综合利用秸秆和绿肥资源较好的方式.

关键词: 紫云英 秸秆还田 双季稻 产量 贡献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两水系黄颡鱼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安徽省内长江和淮河水系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选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9个自然群体共254尾黄颡鱼进行了遗传分析.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Na)245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9.75个.各群体的平均Na为5.20~14.80,平均Ne为2.64~8.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96~0.67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7~0.8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00~0.790.AMOVA分析显示仅8.15% 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6~0.236.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系统树和利用Structure软件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显示,9个群体可被划分4或5个谱系,其中石台(秋浦河水系)、麻川河(青弋江支流)、阜南(淮河水系)3个群体的个体遗传结构均比较独立,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其他6个群体(长江水系的望江、无为、龙窝湖、泾县群体和淮河水系的凤台、瓦埠湖)的较为复杂,可能存在谱系间的混杂.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黄颡鱼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且部分群体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

关键词: 黄颡鱼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种植利用紫云英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紫云英蜜源、留种和菜用等多功能用途,以稻田紫云英种植利用途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置大田试验,探讨了"蜂蜜+留种"和"菜用+翻压"两种紫云英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蜂蜜+留种"模式中紫云英蜜具有较高的品质。通过紫云英蜜和紫云英种子销售,年净收入可增加12 000元·hm-2;在"菜用+翻压"技术模式中,通过采摘紫云英嫩梢部分可创造69600元·hm-2的直接经济收入。相对于传统的紫云英翻压还田,"蜂蜜+留种"和"菜用+翻压"两种紫云英利用模式均显著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高效的利用模式,可在南方稻田进行推广。

关键词: 紫云英 稻田 蜂蜜 菜用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洲玉米螟miR-1a-5p表达与Cry1Ab蛋白敏感性的关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亚洲玉米螟miR-1a-5p表达与Cry1Ab蛋白敏感性的关系,为揭示miRNA在昆虫Bt抗性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亚洲玉米螟Cry1Ab抗性品系(ACB-AbR)和Bt敏感品系(ACB-BtS)表皮及中肠组织中miR-1a-5p的表达差异.以Sf9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转染miR-1a-5p促进剂(Mimics)或抑制剂(Inhibitor)改变细胞中miR-1a-5p的表达量,测定不同处理细胞对Cry1Ab蛋白的敏感性,探讨miR-1a-5p表达量改变后Sf9细胞对Cry1Ab蛋白的敏感性变化.通过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研究miR-1a-5p对潜在靶标基因Unigene12370All的调控作用.[结果]ACB-AbR表皮组织中miR-1a-5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CB-BtS表皮组织,ACB-AbR中肠组织中miR-1a-5p的表达量显著低于ACB-BtS中肠组织;ACB-AbR和ACB-BtS幼虫表皮组织中miR-1a-5p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中肠组织.Sf9细胞miR-1a-5p表达量升高导致Sf9细胞对Cry1Ab蛋白的敏感性增强,反之亦然.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提示,miR-1a-5p与靶标基因Unigene12370All可以结合.[结论]亚洲玉米螟miR-1a-5p表达量的变化与其对Cry1Ab蛋白敏感性的改变有关.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microRNA miR-1a-5p Sf9 Cry1Ab蛋白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鲤在池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在池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探索黄河鲤的生长规律,于2017年5-10月开展了养殖试验,获得其成活率和饲料系数,并通过测量其体长、体质量和体高,对黄河鲤在池养条件下进行生长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约5个月的养殖,黄河鲤成活率92.6%,饲料系数1.38,体长、体质量和体高的平均值分别为21.13 cm,689.21 g和7.73 cm.相应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10.88%~15.53%,9.15%~46.44%和13.82%~22.04%,肥满度在2.84~7.31之间变动.体长(LS)与全长(LT)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LT=1.721LS+0.4517 (R2=0.9998),体长与体质量(W)的回归方程为:W=0.0174L3.2946(R2=0.9725).拟合出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LSt=29.354 (1-1.082e-0.399t)3,Wt=1790.916 (1-1.688e-0.547t)3,LHt=9.352(1-1.688e-0.54t)3,投入产出比为1:1.19.黄河鲤在池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且经济效益良好,为皖北黄河鲤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池塘养殖 黄河鲤 生长特性 养殖性能 投入产出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