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水稻施肥现状及技术需求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安徽省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为实现化肥零增长下的水稻高产,水稻施肥存在哪些问题以及需要哪些技术措施来解决是当前较为紧迫的任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2016~2018年5176个农户的水稻施肥状况开展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肥料品种、养分含量、施用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水稻产量等。根据化肥的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投入量,以理论适宜施肥量对安徽省水稻施肥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施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安徽省水稻单位面积氮磷钾肥用量3年平均分别为氮(N)183.5 kg·hm-2、磷(P2O5)69.7 kg·hm-2和钾(K2O)86.2 kg·hm-2,呈正态分布;氮肥和磷肥施用过量的比例分别为46.5%和29.4%,而钾肥施用量不足的比例高达49.1%,各水稻种植区之间差异明显。沿淮淮北平原水稻单位面积的氮、磷用量最高,分别为202.4和77.8 kg·hm-2,沿江圩区单位面积施钾量最高,为108.4 kg·hm-2;全省水稻氮磷钾投入比例为1∶0.38∶0.47,年际间变化不大。安徽省水稻肥源主要为尿素和复合肥,采用一基一追和一基二追施肥方式的样本超过总量的80%。总之,安徽省水稻施肥过量问题较为突出,有55%以上的农户处于高产低效或者低产低效的水平。生产中应注重落实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根据区域特点集成基于养分供应(土壤+肥料)和水稻养分需求的机械化施肥技术,研制与土壤特性和水稻养分需求匹配的水稻专用配方肥和适合一次性施肥技术的肥料产品,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鸢尾新品种'金丰双星'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丰双星’是从德国鸢尾‘白雪’和‘金星’杂交F1代中筛选出的鸢尾新品种。植株紧凑,生长势强,分蘖能力强,四季常青。株高114 cm,冠幅约为35 cm。叶片绿色,每株5~7片叶。单朵花期4 d,植株花期13~15 d,花朵高度10 cm,花朵直径7.2 cm,花葶高110 cm。垂瓣为淡蓝灰色,旗瓣为蓝灰色。蒴果为卵圆形。


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春寒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籽粒品质。降低倒春寒危害,采取农业防御技术费时费力且减害效果不明显,培育抗倒春寒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而抗寒育种依赖于科学、准确、快速、系统的倒春寒抗性鉴定评价体系。本文从鉴定方法、鉴定时期、鉴定指标、评价标准等方面对小麦春季抗寒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目前倒春寒抗性鉴定研究现状,并解析小麦倒春寒抗性鉴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出应以产量性状为评价指标,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进行倒春寒抗性评价,筛选综合抗性强的优异种质资源,解析其分子遗传机理,通过创新再利用,为选育抗倒春寒小麦品种提供新材料。


巴克夏猪、霍寿黑猪及其杂交后代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采用PCR和酶切方法检测了32头巴克夏猪、48头霍寿黑猪、105头巴克夏猪×霍寿黑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多态位点在3个猪群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巴克夏猪ESR基因PvuII酶切位点仅检测到AA型;霍寿黑猪ESR基因呈中度多态,AB和BB型频率高于AA型,等位基因B频率高于A;巴克夏猪×霍寿黑猪ESR基因呈中度多态,AB型频率依次高于AA和BB型,等位基因A频率高于B。巴克夏猪FSHβ基因呈中度多态,BB型频率依次高于AB和AA型,等位基因B频率高于A;霍寿黑猪FSHβ基因呈中度多态,AB型频率高于BB和AA型,等位基因B频率略高于A;巴克夏猪×霍寿黑猪FSHβ基因呈中度多态,AB型频率依次高于BB和AA型,等位基因B频率高于A。本研究结果为开展猪产仔数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基础。


稻谷就仓干燥水分迁移规律及干燥动力学模型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收获的高水分稻谷分别放置于自制的就仓干燥模拟仓内,研究通风量分别为80、92、104 m3/h条件下处于仓内底部、中部、表层的稻谷水分迁移规律。应用8种常用干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确定最适干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稻谷各层水分比随着通风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其中最底层稻谷水分比最小,底层稻谷在前期(2 d内)水分迅速下降,后期下降速度逐渐平缓,而上层稻谷水分比依次增大,降水速率较下层相对较慢;稻谷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在0.092~0.43×10-3 m2/d,其中80 m3/h通风条件下,粮堆各层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均小于其他2种通风条件;而相同通风条件下,稻谷粮层距粮面60~90 cm范围内,扩散系数相对其他层较大。通过对比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确定Wang et al.模型为通风条件下稻谷各粮层水分扩散系数的预测模型。


播期和品种对沿淮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沿淮稻茬小麦播期推迟是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探究播期和品种对稻茬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2017-2019年度小麦生长季选用20个品种,按照裂区设计,设置10月30日、11月14日、11月29日3个播期,定量解析了播期、品种对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度、播期、品种及品种和播期间互作对稻茬小麦产量、产值的影响均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后播种时,播期平均每推迟1 d产量下降24.81 kg·hm-2,产值降低48.19元·hm-2。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对播期的响应不同,11月14日之前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高于春性品种,11月29日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低于春性品种。晚播对产量、产值的影响与气候有关,灾害年份晚播影响更大。有效穗、群体库数量和库体积降低是晚播小麦产量、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品种间籽粒库质量(容重)差异也是引起产值差异的重要因子。供试品种中荃麦725、安农0711、皖西麦0638、紫麦19、涡麦9号、宁麦13、扬麦20、苏麦188等8个品种的产量、产值较烟农19均增加3%以上。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
《江苏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叶绿素是植被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能够间接反映植被的健康状况和光合能力。高光谱技术的发展为大面积、快速检测植被叶绿素含量变化提供了可能。选取150组不同生长期的辣椒叶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辣椒叶片的高光谱图像和叶绿素含量。利用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进行数据筛选,结合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梯度提升回归树、随机森林回归等4种模型分别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利用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筛选后波段建立的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8,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预测精度;(2)利用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筛选的波段结合随机森林回归,其验证集的r2为0.9、均方根误差(RMSE)为1.87、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43。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为后期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大面积检测辣椒的生长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辣椒叶片 叶绿素含量 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 回归模型


杂交黄颡鱼体色分化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水产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的苗种期子代两个体色分化群体的26个可量性状进行统计和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除了体色上的分化,两个群体的杂交黄颡鱼在脂鳍末端到尾鳍基的距离、尾柄长、眼径、眼间距、背刺长、胸刺长等特征上出现分化。不同形态特征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形态学特征聚类可区分两个群体,其中尾柄长/体长(C8)和眼径/头长(C17)性状为两个群体间判别力最高的性状,以此推导判别公式:黄色群体=0.933C8+65.755C17-14.754,黑色群体=7.744C8+33.086C17-10.416。本试验为杂交黄颡鱼性状分化群体的鉴定及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母猪繁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0头经产母猪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加入20%的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平均窝产弱仔率和仔猪腹泻率进行分析;在第0、15、30天测定2组母猪的血清生化指标,在第15天采集母猪粪便样品,测定微生物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增加(P>0.05),平均窝产弱仔率(P>0.05)和仔猪平均腹泻率(P<0.05)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在第15天和30天均升高(P<0.01);试验组血清丙二醛、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在第15天和30天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饲喂复方发酵中药饲料可提高母猪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P>0.05),并且可显著提高克里斯滕森氏菌属R-7群、乳杆菌属、瘤胃菌科UCG-002、拟杆菌属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密螺旋体属2、链球菌属、副拟杆菌属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等菌群的丰度。综上所述,饲喂复方中药发酵饲料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母猪的肠道菌群结构。
关键词: 复方中药发酵饲料 母猪 繁殖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肠道菌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