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pecies diversity(模糊匹配)
51条记录
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差异的研究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

摘要: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淮两优527的分蘖能力最强,淮两优1141的分蘖能力最弱;徽两优6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61d,两优996生育期位居第二,为158d,其余品种的生育期均在149~151d之间;II两优838抗倒伏系数最高,淮两优527的抗倒伏系数最低,其余品种的抗倒伏系数介于二者之间;淮两优1141、两优996、II两优838实产分别位于第一、二、三位,较对照(新两优6号)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淮两优527、农丰优256和Y两优1号、两优6326的实际产量分别位于第四、五、六位,较对照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因此,两优1141、两优996、II两优838可作为沿淮地区首选的推广品种,淮两优527、农丰优256、Y两优1号、两优6326也可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蘘荷采后营养品质变化及耐贮性研究

保鲜与加工 2014

摘要:以蘘荷"紫霞1号"、"紫霞2号"为试材,采用定向聚丙烯(OPP)薄膜进行包装处理,研究4℃条件下贮藏20 d的不同品种蘘荷采后营养品质的变化以及两个品种之间耐贮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紫霞1号失重率的变化幅度较小,但呼吸强度不断增大,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呈波动性变化的趋势,总酚含量先下降后缓慢上升;紫霞2号除失重率的变化较明显外,其他指标的变化均相对平稳,其耐贮性优于紫霞1号。

关键词: 蘘荷 品种 采后 营养品质 耐贮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州浓香型特色品种的挖掘与筛选利用(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摘要:[目的]为筛选出具有较强生态适应性的浓香型特色品种,确定池州地区最佳栽培种。[方法]本研究根据产区浓香型烟叶质量风格形成的生态条件,结合工业企业对质量的需求特点,对6个品种(K326、NC55、NC71、0508、云烟99、烟240)进行比较和筛选。[结果]结果表明0508产值量最高,NC71产值量中等、化学成分比较协调,该项研究在质量水平和特色风格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进一步明确了各品种浓香型风格特色强度和利用价值。[结论]认为NC71为地区最佳栽培品种,建议下年将NC71作为示范品种。地区特色品种的挖掘筛选及利用的研究及研究方法的探讨对烟草生产行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烟草 浓香型 品种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油炸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的研究

食品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分析20个品种马铃薯的还原糖含量以及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研究马铃薯品种对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影响。采用DNS法测定还原糖含量,检测结果在0.06%~1.01%之间;采用HPLC-MS/MS测定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丙烯酰胺含量在93~1501μg/L之间。结果表明马铃薯品种对还原糖含量以及丙烯酰胺含量都有较大影响,还原糖含量与薯片色泽呈正相关性,还原糖含量与丙烯酰胺的含量呈正相关性。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还原糖 丙烯酰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大麦生产回顾与展望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

摘要:安徽省大麦种植历史悠久,本文针对1988-2010年安徽省大麦生产状况及演变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大麦种植面积最大值在1988年达到156 666.67 hm2,22年间累计减至现今50 000 hm2左右;单产最高为302.84 kg/667 m2,最低为87.81 kg/667 m2;品种分布上,淮河以北、沿淮及江淮之间为安徽大麦的主产区;大麦生产演变与主粮作物冲击、种植结构调整、种性退化、农民种植积极性密切相关。根据以上结果,进一步阐述了大麦栽培技术,指出当前安徽省大麦生产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大麦 生产 品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树枝干乳汁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蚕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桑树等桑科植物的乳汁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等化学物质。为筛选乳汁中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药用桑树材料,采用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不同桑树品种及桑树不同部位、不同季节采集乳汁中的DNJ含量。不同桑树品种枝条中部乳汁中的DNJ含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华桑种的金寨华桑的DNJ含量高于鲁桑种的黄鲁选品种3倍之多。同一桑树品种(农桑14号)的桑树不同部位及不同收获季节采集乳汁中的DNJ含量也有差异:夏季采集的枝条中部乳汁中的DNJ质量比为6.338 mg/g,枝条顶部乳汁中的质量比为5.813 mg/g,主干基部乳汁中的质量比仅为1.638 mg/g;夏季枝干乳汁中的DNJ含量极显著高于冬季枝干乳汁中的含量。

关键词: 桑树 乳汁 1-脱氧野尻霉素 品种 树体部位 收获季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C-MS/MS法测定11种鲜切油炸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

中国食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相同的设定条件下,进行11种鲜切油炸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试。方法:将马铃薯热烫60s,表面干燥,180℃油炸100s,脱油,前处理,采用液相-质谱联用检测不同品种的马铃薯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结果:在相同的油炸试验条件下,丙烯酰胺含量较低的是D-519、陇薯-3号、中薯-7号、LK99等,丙烯酰胺含量较高的是中薯-8号、夏波蒂、中薯-3号等。结论:马铃薯品种对鲜切油炸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丙烯酰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鲜切油炸薯片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初步研究

中国稻米 2010

摘要:在3个氮素水平下对7个杂交中籼水稻品种进行水培试验,对氮素利用率与苗高、根长、单株分蘖、单株干重等4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秧龄47d时,4个性状在3个氮素水平下差异显著,该秧龄的秧苗氮素利用效率与苗高、根长及单株分蘖数目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2*,0.97**,-0.88**;而秧龄期为37d时,4个性状在3个氮素水平下差异不显著,且氮素利用效率与4个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初步认为47d秧龄期可作为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合适时期。秧龄47d时的苗高、根长、单株分蘖数、单株干物质重等4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和变异系数均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表现最大,表明40mg/l的氮素浓度可作为苗期氮高效评价与筛选的适合浓度。并发现秧龄47d时,氮素利用效率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仅与单株干物质重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单株干物质重可作为苗期氮素效率高低的筛选指标。由于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47d秧龄的K优52单株干物质重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最大,并且其吸氮速率与相对氮素利用效率亦最大,故初步认为K优52是一个苗期氮高效品种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苗期 性状 氮素利用效率 干物质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肥地区果用桑栽培技术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合肥地区栽植的果用桑树的品种、栽植密度、剪伐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果用桑品种大十、红果1号、白玉王均可以在合肥地区栽植,栽植的株行距以1m×2m左右、每公顷栽植4500株左右为宜,剪伐方法主要在夏季修剪,在上一年的剪伐处将所有的枝条短截,保留基部的3~4个芽,可使每公顷桑葚的产量在15000kg以上。

关键词: 果用桑 品种 栽植密度 剪伐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小麦品种演变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总结小麦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导未来小麦生产和品种使用,通过对1950—2008年近60年来安徽省小麦主要推广品种种植面积、时间和使用情况的分析,归纳出安徽小麦品种更替及其演变规律,将主推品种划分为6个阶段,约10年一个阶段。对各个阶段的主要推广品种特征特性、主要优缺点和轮替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各个阶段生产的基本要求、品种的综合表现和育种的进展。并对小麦品种演变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揭示了品种冬春性变化、生产布局的调整、主导品种与搭配品种的更替频率以及日益提高的对抗病抗逆性要求。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演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