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pecies diversity(模糊匹配)
51条记录
茶树品种对祁门红茶挥发性代谢谱及关键呈香物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茶树品种对祁门红茶(Keemun black tea,KBT)香气品质、挥发性代谢谱的影响,以茶树良种‘祁门种’(KMZ)、‘凫早2号’(FZ2)和‘皖茶4号’(WC4)为原料,通过传统工艺制成红茶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不同品种KBT的挥发性成分差异,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香气特征影响(aroma character impact,ACI)值及香气重组与缺失来鉴定关键气味物质,并分析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通过NIST 11数据库比对、保留指数计算和与标准品比对,在KMZ、FZ2和WC4红茶样品中分别检测到102、75种和88种香气成分,其中OAV>1且ACI>1%的关键特征气味物质有11种。香气重组和缺失验证了香叶醇、反式-β-紫罗兰酮、苯乙醛、芳樟醇、己醛、苯乙醇6种化合物是KMZ的最大贡献者,且在不同品种红茶中的含量存在差异;该6种物质在萎凋和干燥工序中的变化最为显著,在不同品种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相对一致。本研究解析了不同品种KBT间的挥发性物质代谢谱差异,丰富了KBT风味品质的基本理论,为KBT香气品质控制及定向加工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品种 祁门红茶 关键挥发性成分 代谢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内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差异和通径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摘要: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安徽省太湖、长丰等6个养殖区内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体质量、体长等7个形态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不同养殖区的克氏原螯虾形态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区克氏原螯虾的形态参数比值有所差异,其中安庆宿松群体的丰满度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雄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7.8%和22.4%,累计为60.2%,雌性群体2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20.9%,累计为61.4%;聚类分析表明,安庆宿松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欧式距离较远,单独归为一类;相关性分析表明,雄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宽>体长>头胸甲长>腹部宽>头胸甲高>腹部长,雌性个体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大小依次为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体长>腹部宽>腹部长;通径分析显示,本研究测定的形态参数不能较好地诠释与体质量的关系。综上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但无法有效区分群体,未达到亚种水平,且选取的形态性状参数不足以描述体质量,样本量和形态性状参数均需进一步丰富。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形态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棉种植模式下不同棉花品种适应性研究

农学学报 2023

摘要:明确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形态、生理及产量因子变化,为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生产中品种选择提供理论基础.通过2018-2019年大田试验,以'中棉所63F2'(杂交棉品种)低密度(4.5万株/hm2)为对照,研究'中棉所63F2'和'中棉所425'(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50'(常规早熟棉品种)等3个棉花品种在高密度(9.0万株/hm2)机采棉种植模式下的品种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铃数及产量均高于对照;'中棉所63F2'单铃重、籽棉产量高于2个常规早熟棉花品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早熟棉品种'中棉所425'、'中棉所50'成熟较早、集中成铃,适宜长江流域一年两熟模式下连茬种植.

关键词: 机采棉种植模式 适应性 棉花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江淮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以生产中12个主推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从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经济性状等角度开展该区域玉米品种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度间和不同玉米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与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产量变异系数和产量可持续性指数不同,丰产稳产性品种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小,产量可持续性指数较大,且为抗锈病、抗倒伏品种.综合评价表明,庐玉9105、登海605、蠡玉16和庐玉9104抗锈病、抗倒伏,具有较强的丰产稳产性,适宜在江淮地区种植.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性状 产量 抗性 江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秋葵新品种‘皖秋葵3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秋葵3号’是从江苏省盐城市引进的‘盐秋葵–1’品系的变异单株中经系谱法选育成的新品种。5~6片叶时始花,春播出苗后50 d左右可采摘。果皮浅绿色,果形挺直,鲜果长12~15 cm,粗18~22 mm,果棱数5,平均单果质量14.4 g。单株蒴果数39.9个,鲜果产量30 000~35 000 kg·hm~(-2)。早熟性好,嫩果肉厚,口感鲜美,商品性状优良,适合深加工。适应性广,适合在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推广和种植。

关键词: 黄秋葵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马铃薯品种在阜南县的适应性比较试验

安徽农学通报 2022

摘要:阜南县是安徽省马铃薯主产县之一,由于马铃薯品种类型单一等问题,限制了当地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马铃薯新品种在阜南地区的推广应用,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特引进了国内马铃薯优质品种8个,开展了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差异不大,均为中早熟品种,但农艺性状及产量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兴佳2号、中薯20和中薯早34长势好且整齐,同时产量和商品率也较高,分别比对照费乌瑞它增产45.4%、34.5%和28.3%,适宜在阜南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产量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品种对沿淮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沿淮稻茬小麦播期推迟是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探究播期和品种对稻茬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2017-2019年度小麦生长季选用20个品种,按照裂区设计,设置10月30日、11月14日、11月29日3个播期,定量解析了播期、品种对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度、播期、品种品种和播期间互作对稻茬小麦产量、产值的影响均显著。随着播期的推迟,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呈下降趋势,10月30日后播种时,播期平均每推迟1 d产量下降24.81 kg·hm-2,产值降低48.19元·hm-2。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对播期的响应不同,11月14日之前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高于春性品种,11月29日播种时半冬性品种产量、产值总体低于春性品种。晚播对产量、产值的影响与气候有关,灾害年份晚播影响更大。有效穗、群体库数量和库体积降低是晚播小麦产量、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品种间籽粒库质量(容重)差异也是引起产值差异的重要因子。供试品种中荃麦725、安农0711、皖西麦0638、紫麦19、涡麦9号、宁麦13、扬麦20、苏麦188等8个品种的产量、产值较烟农19均增加3%以上。

关键词: 稻茬麦 播期 品种 产量 产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作物研究 2021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整体抗性水平,为品种审定、抗病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以2017-2020年间659份水稻区试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诱发方法,进行抗性级别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表现为抗性的品种42份,占比6.37%,其中高抗品种17份;感病品种高达255份,占比38.69%。2017—2020年这4年内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率分别为5.81%、27.56%、18.45%、22.09%。比较分析表明,籼稻、粳稻类型间抗性水平无显著差异。两个自然诱发鉴定圃的抗性鉴定结果差异较大。安徽省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总体抗性水平较好,但感病品种比例较高。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稻曲病 抗性鉴定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绿色食品桃栽培关键技术

农业灾害研究 2020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桃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助推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实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徽省桃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受到巨大挑战。通过5年多的实践试验,针对安徽省的气候条件及土壤环境条件,总结分析了安徽省绿色食品桃栽培生产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桃园规划、品种选择、栽植管理和果实采收等技术,为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绿色食品 品种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主栽蓝莓品种果实的综合品质研究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安徽省安庆市9个主栽蓝莓品种的感官品质、营养成分和加工品质,采取聚类分析法评价蓝莓品种的综合品质。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蓝莓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单果密度、还原糖、总酸差异较大。巴尔德温单果密度最大,达到9.0 g/cm~3;夏普蓝的总糖、总酸、蛋白质、电导率和出汁率最高,分别为11.26%、10.4%、1.32%、1.69μS/cm和70.2%。9个品种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4类,第1类夏普蓝,第2类顶峰,第3类奥尼尔、园蓝和独秀8号,第4类巴尔德温、杰兔、粉蓝和灿烂。

关键词: 蓝莓 品种 综合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