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张培江(精确检索)
64条记录
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优质杂交中粳Ⅲ优98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Ⅲ优 98是 2 0 0 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 ,为了充分发挥Ⅲ优 98的增产潜力 ,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Ⅲ优 9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对株高、穗长及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合理密植 ,穴插双苗有利于高产。该组合要达到 10 .0t hm2 以上的产量水平要求插足 2 8.13万穴 hm2 以上、穴插双苗或插足3 6.5 8万穴 hm2 、穴插单苗。

关键词: 优质杂交粳稻 Ⅲ优98 栽插密度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 2个偏粳品种“光三”/C4 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 ,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析。在第 1,5 ,8和 11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5 ,9和 10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共检测到产量及 8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 30个QTL。通过分析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二次枝梗数 ,穗一、二次枝梗粒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单株产量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连锁关系 ,表明穗颈维管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解剖结构 ;通过增加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可望增加水稻“库”的容量 ,保证“流”的畅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维管束 产量性状 SSR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株高和抽穗期QTL定位研究

遗传学报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在特青的遗传背景下构建了一套BC3 高代回交群体。利用 117个SSR标记分析 383个BC3 F2 株系的基因型 ,采用单标记分析法对控制元江普野株高和抽穗期的QTL进行分析。在北京和合肥两个地点试验结果表明 ,控制株高的QTL分布在第 1染色体上 ,在RM 10 4附近有一个QTL ,与sd 1位置相当 ,其对表现型变异的贡献率在两个地点分别为 2 7%和 2 8% ,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2 6 2 4cm和 2 6 2 8cm,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显著提高回交群体的株高 ;在第 1、3、7、8、11染色体共检测到 6个控制抽穗期QTL ,其中第 8染色体RM 2 5附近控制抽穗期的QTL在两个地点的贡献率分别为 13%和 15 % ,加性效应值为 4 6 0d和 3 6 5d ,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使回交群体抽穗期延迟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亚洲栽培稻 株高 抽穗期 QTL 高代回交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农药和氮肥使用技术及其安全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安徽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实际 ,使用允许在无公害水稻生产中应用的部分农药品种进行病虫害防治 ,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虽然有些农药使用的次数和使用量有所突破 ,但检测结果仍未检出农药残留。另外 ,对水稻后期增施一定量氮肥试验 ,也未检测出亚硝酸盐。

关键词: 无公害水稻 生产技术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新组合(品种)米质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照国家优质稻谷标准GB/T17891-1999,对安徽省 10 1个中籼、中粳和晚粳新组合 (品种 )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累计贡献率达 89.114 %的 6个主成分因子 ,即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糙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 6项指标进行达标分析。结果表明 :糙米率全部达二级标准以上 ,胶稠度达标率为 89.1% ,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分别为 64 .4%和 71.3 % ,垩白米率和垩白度达标率仅为 3 2 .7%和 3 3 .7%。而且粳稻达标率高于籼稻 ,常规稻达标率高于杂交稻。提出今后杂交稻优质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 ,重视整精米率的改良。

关键词: 杂交组合(品种) 品质评价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杂交晚粳新组合80优98及其制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80优 98是利用BT型不育系 80 -4A与恢复系R 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 2 0 0 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粳稻 80优98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新组合Ⅲ优9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Ⅲ优 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作 ,利用BT型不育系 2 3A与恢复系R9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等特点。 2 0 0 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三系 杂交粳稻 Ⅲ优98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同工酶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杂交水稻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淀粉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的同工酶差异 ,分析 17个杂交水稻亲本、3个新株型株系和2 2个光壳稻、爪哇稻品种的遗传差异 ,研究光壳稻和爪哇稻及其与温带粳稻之间的关系 ,探索同工酶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在杂交稻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在本研究中 ,8个同工酶 18个多态性位点至少在 2个基因型间存在差异。每个具有多态性的酶谱带分别以 1和 0记录存在与否 ,由同工酶数据计算的Nei’s遗传距离创建聚类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籼稻和粳稻容易被分开 ,普通粳稻与光壳稻、爪哇稻混合聚在一起 ;光壳稻与爪哇稻之间的遗传距离要比它们与普通粳稻之间的遗传距离小。利用光壳稻、爪哇稻选育不同生态群方向的恢复系和不育系 ,已配组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同工酶标记 水稻 遗传差异 杂交稻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南粳稻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选用 3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 ,3 0个粳型父本配组 ,对 8个农艺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杂种优势及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F1 单株谷重的优势最强 ,超亲优势变幅为 -2 0 .0 0 %~ 110 .0 6% ,平均 76.45 % ;竞争优势 -3 6.3 2 %~10 1.74% ,平均为 14 .77% ;播始历期、穗长、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的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 ;结实率的优势大部分呈负向 ;株高的优势大部分呈正向。亲本 40 0 2、99 2 5、5 193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好 ,组合N42 2S/4 0 0 2、HP41S/5 193、HP41S/香糯 990 3 3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高。并对一些亲本和强优组合的利用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粳稻 亲本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SSR标记比较亚洲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 30对SSR引物比较了 5 2份不同生态型的栽培稻和 34份不同省 (区 )的普通野生稻 (简称CWR)的遗传多样性 ,发现在 2 84条多态性带中 ,有栽培稻特异带 15条 (5 .2 % ) ,普通野生稻特异带 117条 (41.2 % ) ,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的差异主要来自野生稻。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的平均基因多样性分别为 0 .6 7和 0 .9,每一位点在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平均为 5 .3,而在野生稻中平均为 9.6 ,栽培稻中的等位基因数仅为野生稻的 6 2 % ;野生稻材料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80 11,远大于栽培稻品种之间的 0 .6 6 0 3,说明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栽培稻。此外 ,籼稻品种与粳稻品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也明显大于籼、粳亚种内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表明籼粳分化是亚洲栽培稻遗传分化的主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SSR标记既能较好地将栽培稻与野生稻分开 ,又能较好地进行籼粳稻的分类。

关键词: SSR 亚洲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